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已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性的历史观与科学方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比较细致地分析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一是从内源因素出发,全面总结中国文化自主发展路向,“通古今之变”的本土成长经验,确立正本清源、推陈出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逻辑;二是从外力因素出发,深刻反思近现代以来“中西之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全球化的影响,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创新逻辑。前者主因在于中国历史内源因素,后者主因在于全球化外力因素,由此建构了庚续至今、绵延不绝、推陈出新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在更高层次的历史观上,呈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历史积淀深厚、内容博大精深、注重知行合一、价值导向鲜明等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根源,二者高度契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用马克思主义为其赋魂,分清传统思想理念中的精华和糟粕,适应时代要求,坚持经世致用,突出创新创造,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王菲 《中华魂》2022,(5):17-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重要经验,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对于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凝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人文主义将人视作“天地之心”,重视生命的价值,希望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追求,其技术思想也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现代性问题”推动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天人观”“生命观”、传统技术思想及“圣王”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保留中国传统人文主义色彩的基础上对人文思想进行更新与强化,为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具有传统人文主义特色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动因、发展模式以及创新路径是促进新时代民主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坚守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基础,以推进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制度保障.通过政治社会化培育公民的本位意识,是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领导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就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现代领导文化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哲学基础和价值基础,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在对古代领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中,可以以古代领导文化与现代领导文化的共性与差异为契机进行研究.前者体现在廉洁从政的政绩观、恭宽信敏惠的处世观、尽人之智的用人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后者体现在传统人治型领导文化、传统伦理型领导文化和传统权变型领导文化向现代德法兼修型领导文化、公仆型领导文化和变革型领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探源其核心思想理念,阐释其价值意蕴及推进路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意蕴。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底蕴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格、治理理念、交往之道、文明理想等核心思想理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与“两创”工作,加强与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实践表明,外来文化只有与传统结合才能产生生命力,而文明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恰在于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中国现代法治必将在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形式,又包含抽象的精神内涵。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但目前它面临着工艺产品生产、销售、技术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瓶颈。为此,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文化符号价值的挖掘与弘扬、文化推广的融合与拓展、传承育人新模式的探索是新时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社会纷乱不息,著名高僧太虚大师通过"人间佛教"理论提出了如何使社会和谐的医治处方.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发展上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太虚"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理论的回顾,力图追索出其思想深层理论脉络的特点.认为,太虚的"人间佛教"阐释其佛教人生观与"人间净土"的背后,其理论依据是其世界观——唯识论,故而"真现实"思想成为太虚佛教思想的核心.在梳理太虚"人间净土"思想之余,本文还考察了他的弥勒净土思想,并尝试对这两种净土理论的关系作出一些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20世纪的西方学者及其理论有着深刻影响,荣格及其心理学即是鲜明的例子。从接受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卫礼贤的"同化"和改变,《易经》的共时性原理和整体性思维,《太乙金华宗旨》中的意象启示和心灵修炼,道家思想中的超越理念和心理象征等,为荣格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和理论资源,帮助荣格建立了独特的"西方文化为体,中国文化为用"的心理学。荣格对中国文化的接受逻辑和应用实践,对我们转化接受外来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以及在中国思想文化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改以往温和的方式,表现出深刻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而且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它能够解放思想,动员和发动群众推翻旧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文化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是旧时代、旧社会、旧实践的产物,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要求和完成我军历史使命的新要求.建设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推进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转型,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军事文化因子,不断完善教育引导、法律规范、道德约束等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和建设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应遵循合作社原则,坚持"姓农"的方向,依法进行内部管理,才会使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客观、具体地分析传统农业文化对于农村变革的正、负效应,继承其积极因素,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建构适合中国特点的、有利于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农业文化;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推动农村走上文明发展之路;还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开发力度,走科技兴农道路;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在各地的"村里人"捐资、捐劳,可以有效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新时期城市反哺乡村的有效方式,突出"农"字,建立社区参与制度,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文化与企业创新价值观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指开辟人类所未曾有过的、能够充分体现乃至提高人类本质力量的任何事业,是包括创意、创作、创造、创制和创势在内的动态系统。文化是人对环境挑战所作的应战,包括应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在应战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在应战结果中充分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创新文化的特质,在于必须全面调动人的应战手段并辩证地加以运用,全面培育和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以及在此基础上促成某种新事物的出现。塑造企业创新价值观,要下工夫培育和贯彻七种意识:信念、实干、集成、奉献、竞争、超前、宽容。  相似文献   

19.
创新文化与科学观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文化呼唤科学观的转变。当代流行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具有很大的偏颇。这种偏颇同创新文化的理念是根本不相容的。要建设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文化以推动科技创新,首先应当克服并超越这两种狭隘的科学观,树立新的更加全面的科学观,实现科学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