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现代法治的视角,对荀子、亚氏二者法律思想的时代背景、人性论基础、价值基础、治国方略与手段、方法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着重分析荀子法律思想导致不了“法治”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
李慧子 《东岳论丛》2015,36(1):111-11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荀子与亚里士多德都注意到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问题。两位哲人一方面认为,音乐对人心具有规范、疏导作用,能够促进群体的安定有序;另一方面音乐对于个体在群体生活中被压抑的自爱诉求能够起到保护、净化与提升的作用,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乐和同。但是,荀子与亚里士多德依旧存在政治理念上的根本分歧,即基于现实的善治与基于理念的至善之争。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通过目的论路径和自然主义的演进方式塑造了具有内在紧张关系的政治观,这种紧张关系主要表现为:目的论路径展示了城邦超越、自足、理想的自然,而自然主义方式蕴涵着城邦现实性、多样化和变动性特征。好人和好公民之间的不一致是亚氏政治观紧张关系的深层体现,哲学沉思是好人(哲学家)最优良的生活方式,而城邦政治是好公民获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礼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分别从规范论与目的论两条路径出发,形成了构建政治哲学两种不同的思路。以此出发,分析在规范论和目的论视野之下的政治哲学所体现的不同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中西传统政治理论基本框架的建构者,却又都是学术史上显眼的争议人物.二者共同站在了中西传统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在温和的道德不足以维系人心、应付社会情势变化的现实面前,二者都放弃了单纯的理想之治,转而开创性地强调规范、制度的强制性对社会秩序的作用,较前人更加肯定和突出了法治的重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对法治的强调丝毫没有动摇其思想体系中德治的根本性地位.二人均坚守着古典政治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坚守和妥协,带给我们关于人类思想进程的双重启发.  相似文献   

6.
王云 《社会科学论坛》2010,(13):179-182,204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公民的城邦,公民是城邦的公民,城邦整体和谐和公民个人幸福是同一的。而城邦实现和谐与公民获得幸福的关键则是中道原则。保证中产阶层的绝对优势地位和城邦人口的适度增长,是城邦和谐与稳定的前提条件。在财富、权力、名誉等外物的觅取方面适如其量,在品行方面保持中度,做到克己、勇毅、正义和智慧,是公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亚氏这些主张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我们理顺社会整体和谐和公民个人幸福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整体和谐和公民个人幸福的具体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5):45-50
城邦是否先于个体和家庭,这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城邦在本性上优先于个体,并给出了相应的论证。但是,这个主张却引起后世许多学者的争论和批评。当代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两位重要学者大卫·凯耶特和弗雷德·米勒分别对这个主张做出阐释,但他们的解释也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共同体主义的解释,我们不仅可以恰当理解亚里士多德"城邦在本性上优先于个体"的深刻含义,而且可以认识到个体是由他们所属的共同体创造的,每个人都被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所塑造,个人依赖共同体获得道德、自我同一性以及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可涛 《兰州学刊》2012,(6):10-13,25
荀子和霍布斯在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基本结论的相似仅仅是表面的。对于政治哲学的建构,霍布斯是诉诸契约论,荀子则从规范论的维度出发展开政治图景的设计。这两种路径实质是演进理性和建构理性之下的不同产物。由此出发去理解各自的理论分野,乃至评判其理论上的得失是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哲学角度考察,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权力源于人性中的自然和伦理本性及其逻辑展开,墨子则把天作为权力的合法源头;亚氏把权力性善作为其合法性基础,墨子则认为权力的本质应当是服务;虽然他们都强调公共权力应优先分配给优秀者,但亚氏优秀的标准是忠诚和才干,而墨子则认为是爱人和服从。  相似文献   

10.
薄振峰 《东岳论丛》2019,40(7):94-101
斯多葛学派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从人的自然本性和精神素质的平等推出人的自然平等和精神自由,这为后世人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资源和养料。西塞罗认为国家乃人民之事业,源自人民的权力只应当通过法律的保证来实施,而且权力只有根据道德的基础才能被证明是正当的,这就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国家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千百年来政治哲学中的常识。斯多葛学派从人的理性的普遍性提出了世界城邦或世界国家理想,在世界国家中,公民权的取得依靠的是作为人类共同特征的理性,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取得公民权。斯多葛学派的思想通过罗马法进入了后世,并深刻地影响了基督教,为后世的人权理论准备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哲学观念不可能不渗透在其政治学思想之中。在其名著《政治学》之中,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他的哲学运思特点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对个体人的关注和强调、中庸思想的运用以及伦理学对政治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7,(3):42-48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作了系统阐述,也涉及到对类比推理的论述,但没有形成系统。中国古代墨家著作《墨经》中建立了以譬侔援推为形式的类比推理。墨家与亚里士多德的类比推理具备各自存在的合理性,既相似又相异,两者都是在类比主体、类比源和类比项三要素的组成下,以类关系为基础,根据概念的外延关系构成的或然性推理。逻辑学诞生初期的中西方大文化背景下,墨家类比推理是为实用,而亚里士多德类比推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求知,因其或然性无法获得准确的知识,在西方早期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类比推理在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路强 《晋阳学刊》2012,(6):74-78
在儒家的思想脉络中,荀子一直显得较为另类,特别是在其政治伦理中所体现出的"隆礼重法",在政治实践中的"杂以王霸",使其思想显示出典型的经世致用的特点。而且,荀子也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总结者,他将"儒"与"法"结合起来审视社会现实,并且提出更为有效的治国方略,对于当今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因此,分析并诠释荀子思想的这种独特性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理念,并寻求有益于当代政治发展的思想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德性伦理传统的代表,而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德性系统经典的阐释者,为当代的德性伦理学方案提供了可直接借用的资源。总结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特征,在于他力图在理性与经验、理性与欲望、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个体与整体之间寻求和保持平衡。与他的老师柏拉图相比,这种"中道"平衡的原理使其更能如实地理解人的德性实践,因而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运动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集中讨论了个体善与城邦善及其内在关系问题,两种善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个人与城邦之有机联系基础上的.从知识论角度看,亚里士多德对二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是充满希望和自信的.事实上,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中,也不乏这种自信和希望.但在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推动的现代社会,个体善与城邦善之间的内在关联就变得不那么令人充满希望和可信了.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人的行为和经验为基础,归属于实践哲学。这一学说认为,建立城邦(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生活幸福,追求至善;真正的幸福以德性为基础,德性是灵魂的善、内在的善,德性是现实活动,是思想(思辨)与行为(实践)的统一。城邦政体就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归属,各类政体应以正义和平等为建政原则,未能兑现这一原则是政体发生变革的一般原因,而政治力量的均衡或不均衡是城邦政体发生变革的关键。最好的城邦政体应是中间阶层执政,它合乎中道和适度原则,即合乎德性生活原则;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审判机构是政体的三大要素,各有不同的职能;中等阶层执政和政体三要素的理论,其实质就是以中道为准则的权力制衡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重镇牟宗三与唐君毅同宗"心性"儒学以研究荀子。他们在肯认荀子思想的儒家立场、梳理荀子"天生人成"的思想建构理路及论述荀子思想的客观性特点方面有相同之处,亦在解读荀子"天生人成"理路的具体涵义、阐释荀子的"心性"概念以及评价荀子思想方面有不小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同的解读立场与不同的解读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郑治文 《东岳论丛》2020,(9):154-161
形成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学说,既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又为即将"定于一"的时代大势所迫而对儒学精神进行了改造革新。就荀子政治哲学而言,既延续了孔孟儒学以道德转化政治的理想追求,又在"重建秩序"的强烈现实关怀下强化了儒学经世应世的治政品格,由此呈现出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相统一的思想特质。这种思想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民"与"尊君"同构;"修身"与"富(强)国"并重;"隆礼"与"重法"合治。正是依托荀子所建构的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相统一的儒家政治哲学,儒学在汉代才可以一跃而成为王官之学,并由此成为秦汉以后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依循。当然,荀子在强化儒学治政品格的同时,也为社会政治的现实原则"反转"其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开了缺口。  相似文献   

19.
壮族都老制民主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民主的一个典型,而古希腊城邦民主代表了西方古代民主.两者相同之处是:主权在民、直接民主、职责分工明确、官员即公仆、实行法治、自由平等.两者相异之处表现在地域和文化背景、层次和规模、水平、参与面、经济基础、思想基础、诉求七个方面.启迪:民主非西方人专利,而是普世价值;中国有本土民主传统资源,中国特色政改道路可融合中西民主资源.  相似文献   

20.
孙旭鹏 《北方论丛》2016,(1):98-102
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始终是围绕着“人”这一核心来进行的,作为自然性的“天”,人类是无法干涉的,而作为形而上意义的“天”,却为人类政治生活提供了终极依据。荀子天人观的本质是其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基础,其中包含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天人之分”,将视野聚焦于人类社会的构建;另一个维度是“参于天地”,为现实的政治秩序寻求形而上的依据。只有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对荀子天人观进行重新审视,才能发掘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