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法》第 2 86条规定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然而对其法律性质和司法适用存在较大的争议。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是不动产优先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必然优于约定抵押权 ,消费者权利也不必然优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在具体处理权利冲突时应视权利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问题的批复》第二条规定了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与消费者权利冲突时的处理原则。但该条规定与法律公平正义的要求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特别是与当前保护农民工利益的现状不相吻合。试图检讨该条文本身及其法理上的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司法解释的建议 ,以期更好地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对抵押权预告登记权利问题及其与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存在较大争议.从理论方面入手分析抵押权预告登记权利,着重对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权利进行研究,并探究其与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司法实践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存思想是<庄子>的核心,其思想具有诗意的特征,这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人们对诗意与生存思想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解释却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内容与形式分离和表述不一的现象.我们主张以"审美生存"统一各种不同的说法.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一种生命状态,是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意把握,是其知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主体性权利,私力救济就随之受到更多的关注,即使在公力救济更受鼓励的今天,私力救济依然保持了它自己的领地.因为法律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强者的武器,所以弱者在寻求权利救济的时候,常常不得已采用私力救济的手段,而消费者权益保护就有明显的弱者寻求救济的特点.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私力救济必然有其运行的逻辑.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处于消费弱势地位的人们通过一定的制度创新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权利保护,这或许是一种代表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私力救济和国家权力互动的新形式,既有利于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有利于国家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6.
主观公权利概念源于德国,与反射利益相区别,后经学者的阐释并与联邦宪法法院、行政事务相配合,进而推动相关理论发展并趋于成熟。日本、台湾地区对此概念亦有研究①。本文通过比较主观公权利、法律上利益与反射利益的区别,意在探求行政法保障公民权利及公民寻求权利救济之法理。  相似文献   

7.
自由与自觉的活动--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它使真正意义人的活动出现并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使真正意义的意识、精神、思维、语言、社会性产生,并在自然限制退却中逐渐远离动物.人在生物学上的非特定化,是人类活动的自由的特征在自然维度上的最初表现,自由以人的创造性活动为其开路,以多元取向为其特征,使人类社会、人类的活动、人的文化等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自觉,既是指人类对自由的自我限制,同时又是自由得以实现的方式.正是人的自觉的活动,即通过选择、交往、约定、规制等方式,通过人的目的性的改造活动,使人的活动具有了对象化、普遍化和社会化的意义,从而确定了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汤姆.雷根的动物权利论既基于固有价值假设来论证所有生活主体(尤其是动物)的固有价值都要得到尊重,又通过只有理性人才能承担道德义务(从而使道德权利的存在成为可能)的理性人标准确立了其理论的核心内容———生活主体(特别是动物)享有得到理性人尊重对待的道德权利,动物之间则不存在权利和义务。故此,雷根的理论运用双重标准完成了论证。然而,雷根遮蔽了其理论对理性人标准的贯彻与依赖,从而片面地得出只需具有生物学上的种种精神活动能力即可成为道德(权利)主体的结论。这就消解了康德主义道德理论所蕴含的能负担义务者才有价值的伦理意义,而导致道德主体理论在价值取向上的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9.
对施行中的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经常性地加以反思,非常必要,但任何反思都应保持理性。"反思"如果完全脱离了一个特定行为或一个特定事件或一个特定的法律文件出台时所依托的当时的特定的背景,那么,"反思"将无助于我们全面和客观地认识法治发展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罪犯的权利保护兼具民族与罪犯双重敏感因素,是人权保护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而少数民族大都虔诚地信奉着自己的宗教,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乃至生活习惯和性格的形成影响重大,进而使少数民族罪犯的权利保护具有自身的特点.监狱在少数民族罪犯矫正过程中采取何种手段和方法,既能实现罪犯矫正目的又能保护罪犯应有权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该文试图从宗教信仰对青海藏族罪犯矫正与权利保护的影响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阐述对少数民族罪犯权利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希腊悲剧文本的"准神话性"是百年来中国悲剧与希腊悲剧比较研究的盲视点。通过对两剧文本进行"主题阅读",发现不仅可以超越希腊悲剧文本"准神话性"所造成的可比性问题,而且可使两剧的主题得到崭新的呈现:中国悲剧的主题是"人与人的冲突"中的"人役",希腊悲剧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神)的冲突"中的"神役",两剧的本质可以被概括为对"人役"与"神役"的控诉与宣泄。同时,基于这一组主题,两剧的一系列艺术品格可以得到逻辑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律师会见权作了较为详细的修改和完善。但实践中,在律师会见权的行使上却出现了部分遗忘、部分被滥用的怪现象。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提升羁押机关管理水平,加强律师执业监督。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虽然是相对对立的思想态度,但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有对垒也有对话,既有交锋也有交集,既有紧张也有舒缓,既有显性边界也有模糊地带:两者之间有"重叠共识",如均为变革思潮、现代性思潮,均有对国家前途的强烈关怀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归属,均主张融合新旧、贯通中西,均感觉激进与保守可以兼容;两者之间有宽阔的"中间地带",激进与保守之间有渐进论、调和论、折衷论,而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有自由主义;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集,且不断发生分合嬗变,不断进行调适转换;两者之间不全是掣肘、拆台,也有互相砥砺、互相启发、互为修正、互为支持、互相提供思想灵感的另一面.激进与保守是历史进化、社会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正是两者之间的不断调适使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5.
环保地役权制度发源于美国,设立环保地役权是立法者通过私法途径探索实现环保目的有效途径。环保地役权制度在美国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其他国家对其的继受与发展。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例,对其继受与发展主要有民法典继受模式和环境法(典)继受模式两种,其中的民法典继受模式主要有《智利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加泰罗尼亚民法典》等,但其在继受时遭遇了大陆法系的传统役权概念与美国法中的役权概念不兼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陆法系民法典主要通过对其役权制度进行相应调整,由此继受并发展了美国环保地役权制度。环境法(典)继受模式主要有《法国环境法典》、墨西哥3个州的环境法、《波多黎各环境法》等。环保地役权在上述民法典中的设立证明,民法典除了以“全部动员”的模式承担环保功能,还可以“局部动员”的模式完成环保功能加载,即只课加物权法环保职责的模式。文章认为,从环保地役权实质来看,其是一种准人役权,具有美景、分享和环保三大功能。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刚颁布实施不久不便修订增添,而目前热议的环境法典编纂设计者们又未考虑包纳环保地役权,故建议可采用单行法形式借鉴参考美国的环保地役权制度,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大...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在其巅峰之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重新揭示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指出康德哲学始终难以摆脱形式与内容对立的二元结构的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理论上的二元结构,卢卡奇将对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结构中。卢卡奇从康德的自在之物导入对体系的思考,并从异化的角度说明康德为什么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对象。  相似文献   

17.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颁布对我国证据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完善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其在内容上对如何认定和排除非法证据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能否在实践中摆脱被搁置和规避的命运才是值得反思的地方。学界普遍期望该规定的出台能够遏制刑讯逼供的产生,而在事实上,做为一种事后程序性制裁机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当然的具有吓阻刑讯逼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冰冰  丁伟 《天府新论》2004,(6):107-108,112
虽然东西亚两病夫之说早已是家喻户晓,但专门系统深入地(尤其是从回应现代性挑战的角度)来对近代中国和晚期的奥斯曼帝国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还相当的匮乏.近代中国与晚期的奥斯曼帝国在国情和变革历程上所具有的相似性,以及从这些相似性中所折射出来的内在真理,对于我们以更为开阔和更为深刻的视野来把握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深化。建国初期,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实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质的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开辟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野;和谐社会思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在新解放地区,中共进行了紧张的支前借粮和公粮秋征运动,外加人民币贬值的损失和公债任务,造成农民负担沉重,从而导致1950年春中南各省普遍发生了饥荒.各地许多已经消失的“匪乱”重新活跃了起来,进行抗粮抢粮的请愿和暴动,一度造成政府和民众关系紧张.为此,中南局通过发动群众对“地主”进行“减租退租”斗争,成功把“农民—政府”之间的冲突引向了“农民—地主”的“阶级”矛盾.中共政权有意坚持在新解放区实行农民继续交租,后依法减租的政策,刻意推迟“土改”时间,以便有充分理由对地主阶级征收高额的阶级累进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这表明,中共的“土改”并不意在简单地改变乡村土地制度,而是要把它当作新政权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依附体,以及各项行动合法性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