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双宾语",是指在一个谓语动词后面接连带两个宾语.这种语言结构,称为"双宾语结构".具有双宾语结构的句子,称为"双宾语句".古今汉语大部分双宾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一致的,表现出汉语语法的稳固性;但因古今汉语存在着质的差别,即便古今基本一致的句型也有些细微差别.更有些古今不一致的句型,还有些貌似双宾语的其他语法结构,似是而非,使得我们对古代汉语双宾语结构辨别不清,成为教学障碍.有必要对古代汉语的双宾语问题从教学的角度做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2.
双宾语结构是句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的目的在于对双宾语结构中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进行再分析。自从BarssLasnik(1986)的研究以来,大多数的研究都注意到两个宾语间存在的非对称性成分统领关系。在此在分析以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是动词短语的指示语位置而不是动词的补足语位置"的假设。结合双层轻动词结构,对双宾语结构进行了再分析,并在Chomsky(2001)提出的特征赋值假设下分析两个宾语的结构格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双宾语”,是指在一个谓语动词后面接连带两个宾语。这种语言结构,称为“双宾语结构”。具有双宾语结构的句子,称为“双宾语句”。古今汉语大部分双宾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一致的,表现出汉语语法的稳固性;但因古今汉语存在着质的差别,即便古今基本一致的句型也有些细微差别。更有些古今不一致的句型,还有些貌似双宾语的其他语法结构,似是而非,使得我们对古代汉语双宾语结构辨别不  相似文献   

4.
通过全面整理和分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情况,并与其他甲骨卜辞的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进行比较,完善甲骨卜辞非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和三宾语句类型。  相似文献   

5.
简单句之"及物动词 直宾 间宾"句型是英语和法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法语的"双宾句"相对英语的同类句型来说,是比较特别的句子类型。本文从法语"双宾句"的类型入手,用英语的同类句型进行比较并归纳了法语"双宾句"的间接宾语的特点。比较结果表明:法语的间接宾语类型较丰富、结构较特殊、用法较复杂。这一比较对大学法语语法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学界对旧有卜辞双宾语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出土的花东卜辞材料中双宾语句做了全面的整理与初步分析,以期能对旧说有所补充或发展,从而发现,花东中的包含有非祭祀动词双宾语结构的句子共34例.数量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对比旧有卜辞中此类双宾语句,可以看出花东中的不少格式是新见的.毫无疑问,这将大大丰富我们对古汉语双宾语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和普通话比较,邵阳方言双宾句存有两种语序,一种是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居后的双宾语序Ⅰ,即S+V+O直+O间;一种是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居后的双宾语序Ⅱ,即S+V+O间+O直。动词的语义特点与双宾语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名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活用为“致使性”及物动词的一种文言语法形式,属于词类活用的范畴;而“双宾语”是一个谓语动词同时带有两个宾语的一种句式,属于句型结构的范畴。南开大学教材《古代汉语读本》早已打出了“为动双宾语结构”的旗号,而应用更为普遍的“使动双宾语结构”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以“自”、“相“见”为宾语的句子,均前置于动词谓语之前,理应属于宾语前置句中的一个类型。然而,好些语法书和新编中学语文教材却均未给予它们以应有的地位;在教学上,人们一般也未对此类句子引起高度重视,这是不公允的。 (一) 以“自”、“相”、“见”为宾语而前置的句子,在近年来几度更换的古诗文篇目中,存在较为普遍。 如,以“自”作宾语的前置例句: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句法分布研究通常从语义、句法的角度考察,可是由于汉语介词来源本身的复杂性,加之汉语句法关系缺少形态,因此常常很难得到统一的解释。从语篇及物性的角度,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合理解释。通过溯因推理发现:汉语介词结构在参与者、施事性、意志性、动作性、瞬时性、体、肯定性、现实性、宾语受影响性、宾语个体性等及物性特征上都表现一致。介词结构的漂移受语篇及物性制约,即句子处于低及物性的时候,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前位置;当句子处于高及物性时,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后位置。  相似文献   

11.
设A为形容词,O为宾语,"A到O"结构的语义类型主要有五种:具体处所终点、抽象处所终点、时间终点、量度终点以及程度终点.从认知角度看,这五种语义类型是从"空间图式"向"非空间图式"投射的结果.可见,"A到O"结构反映了人们认知上的"终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林春香 《殷都学刊》2010,31(2):75-78
鬼神名词属于专有名词,它在甲骨文语法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句法上,鬼神名词可作施事主语、当事主语以及单宾语、双宾语、三宾语等。语义上,鬼神名词具有〔+享有祭祀〕、〔+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可控〕、〔+社会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汉语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复杂,译成日语后,由于动宾结构中作为语义关系核心要素的动词语义特征的改变,致使其宾语和动词的语义关系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带受事宾语、对象宾语、结果宾语、致使宾语、同源宾语、施事宾语、处所宾语、工具宾语等八种类型的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在日语中变化最为凸显。  相似文献   

14.
李品素 《河北学刊》2001,21(4):126-127
"为之民"、"闭之门"两种句式在学术界存在争议.本文从双宾语的特点及其转换形式入手,分析类似语言现象,认为它们不属于双宾语句.  相似文献   

15.
再论双宾语的结构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宾结构的层次分析,现行的强势分析法是二分法。二分双宾语结构层次的结果,与传统语法和配价语法对双宾语的认识不一致,因而产生一些混乱现象。语言事实要求我们不应固守层次分析法的二分原则,让对象迁就方法;而应让方法为对象服务,坚持三分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想讨论一下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的“补语”同宾语并见于动词之后的结构关系。例如“牛郎听完织女的话。” (《牛郎织女)》“孔已乙便涨红了脸。” (《孔乙己》)“眼里布满了红丝。” (《孟姜女》)等。这类句子加“·”部分的结构关系,多数语法著作都一概处理成“动——补——宾”。虽然有人看到了其中复杂的情况,然而其结论仍旧一概是“动——补——宾”。我们感到这样处理似乎有点简单化。据我们观察,在这类句子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的所谓“补语”,其功能并不都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结构关系不能一概分析成“动—一补——宾”而应作不同的处理。我们认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较为合适。 1.真正的“动——补——宾”结构,应该是这样一种结构:动词支配宾语,补语只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一是阐明古文译为英文的准确性,讨论古代汉语中双宾语结构、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特殊词语的含义的翻译方法;二是阐明古文译为英文的规范性,探讨正确使用直译法和意译法、古汉语凝固结构“何…之有”反问句式、宾语前置句式“宾语+是+动词”的译法以及对古汉语词语的正确理解和灵活翻译;三是论证古文译为英文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走出有限状态语法的圈子 ,以转换生成语法思想建立新的语法理论。汉语的可选转换式通过采用介词和句子词位易位的方式进行 ,可在深层结构上揭示汉语句子的语法本质 ,为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提供了赖以依据的客观标志 ,亦可通过此一转换发现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从而为主语和宾语句子成分的划定确立一个显著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许培新 《东岳论丛》2013,34(4):60-63
清初山东中西部方言的代表作品《聊斋俚曲》,是明清山东方言研究的重要资料,其"V+(一)个+VP"结构中"个"为量词,"V+(一)个+VP"为述宾结构,VP或为受事宾语,或为表情状、程度及结果的宾语,而只有当V不带时态助词"了","个"前"一"脱落,且VP为表示反复进行的"否定副词+动词","V+个+VP"固化为四字格时,"个"才虚化为助词,VP为表动量的补语。这一结构所表现的特点,代表了其时山东方言的某些重要演变。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受益结构标记"给"的形成过程,并且对比了语义相关的一组"受益"类动词,认为"受益"这一语义特征以及双宾语的句法结构对"给"发展成为格式标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