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要素六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最新提出生活要素概念,根据生活要素的性质可有以下三种理论:“生活要素生存论”、“生活要素投入论”和“生活要素财富论”。“生活要素六元理论”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六元理论”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应用,“生产要素六元理论”的六个原理同样适用于“生活要素六元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FROWN和LCMC为可比语料库,考察"NP1+give/给+NP2+NP3"的三个论元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构成的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句在实际语料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典型句式序列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句式序列为"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NP3均为典型参与者",而汉语则为"NP1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NP3均为典型参与者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分析比较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式分布及其典型序列的异同旨在加深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皇侃《论语义疏》中出现了几种为中古汉语所特有的疑问句新形式:由“为是……为是”和“为当……为当”构成的选择问句以及多种疑问词(“不”、“否”、“乎”、“耶”等)构成的正反问句。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皇侃《论语义疏》具有特殊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与英语不同,在汉语中同一个放置动词可以具有两个不同的论元结构,并且具有何种论元结构与句子所带的时态标记有关。基于事件性谓词假设,本文提出"事件性特征"的概念,解释了汉语放置动词的双论元结构现象,以及论元结构和时态的关系,并指出了汉英放置动词在论元结构上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不+名”的现有解释,发现了汉语研究的某些问题,如模仿印欧语词类研究模式给汉语词分类与归类而徒增混乱,趋从“语言学原理”研究汉语而脱离汉语实际,受共时论误导,造成无根之说等,都是汉语研究的基本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新语言观,完善方法论,坚持论从史出、论从材料来的原则,立足汉语实际做研究。这不仅是结束步趋人后之历史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创汉语研究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说“气”     
在现代汉语中,“气”是一个多义词,《汉语大词典》共列出二十九种义项。我们通过考察发现,“气”作为语素,它的构词能力也较强,粗略统计的结果,带“气”的合成词和成语就有三百个之多。由“气”构成的词语不仅丰富,而且非常活跃,遍及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小议题元准则在一些汉语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汉语例证对题元理论中的题元准则所论述的论元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点探讨。通过这些具体的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得出结论:题元理论并非适合所有的汉语句子;题元理论过于严格,以致一些合乎语法的句子也被排除在外,为了解释这些句子存在的合法性,重新审视题元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最新提出生活要素概念,根据生活要素的性质可有以下三种理论:“生活要素生存论”、“生活要素投入论”和“生活要素财富论”。“生活要素六元理论”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六元理论”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应用,“生产要素六元理论”的六个原理同样适用于“生活要素六元理论”。  相似文献   

9.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是”字并列问句在元刊杂剧时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句尾语气词趋于减少的同时,元刊杂剧中出现了大量句中语气词,这与汉语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相符的,又带有元杂剧自身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理论考察汉语位移介质动词的论元表达情况,探讨位移介质动词与位移方向动词在论元表达方面的差异,可以揭示汉语部分位移动词在论元表达中表现出的语义因素,并分析出动词家族相似性的基本表现:不同语义类的动词存在着“大异小同”,同一个语义类动词的不同成员存在着“大同小异”.不同动词成员在意义上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1.
论"吃"对"食"的历时替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示现代汉语的“吃”义,文言一般用“食”。“”作为动词明确地表示“吃”义始于六朝,一般出现在较口语化的场合,当时使用还很不广泛。唐代即逐渐增多,但与“食”相比,仍处于弱势。至晚唐五代“”已在口语中替代“食”,并和原本表示口吃的“吃”混用。宋代以后,“”(吃)有了迅速发展,并且很快战胜了“食”,直至现代汉语中取而代之。从词汇史的角度考察,我们可大致描写出“吃”与“食”的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给-VP”作为一个独立的汉语特殊句式来进行分析。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看,“NPVP”结构,“NP给VP”结构,“把NP给VP”结构三者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NPVP”结构没有语义和句法上的致事,只有受事和完成动词结构。“NP给VP”结构由“给”引出语义上致事(invisibleforce),把“NP给VP”则是由“把”引出句法上的致事(visibleforce)。三个汉语特殊句式都统一于一个相同的语义链,即致事引起受事发生完成动词事件,其中,“给-VP”中的VP具有“V活动-V结果”形式特点,NP是V活动的内论元而非外论元。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首尾出现的两次“汉语危机”,实质上是中国文化危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表征。“汉语危机”论在语言学上并不成立,它是人文社会学科中“语言学转向”影响下的一个托词,反映的是旧语言所承载的旧意识形态之颓败,真正的危机则在于汉语的本真言说能力的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14.
1、在《汉语语法单位系统论》一文中,我们谈了如下的看法:汉语语法单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又分为“静态单位”子系统和“动态单位”子系统;子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都是组合关系,子系统之间则是实现(含准实现)关系。关于实现关系,由于“准实现关系”和“语素可以构成分句或单句”比较“新鲜”,所以我们稍为详细地解说了一番。而对于大家较为熟悉的组合关系,我们则很少涉及。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觉,汉语语法单位的组合并不象一般认为的那么简单,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有感于此,特提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语“打”和英语“hit”的意义领域的比较,以期揭示它们众多义项的隐喻拓展轨迹和隐藏在语义转移现象背后的人类共同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们发现,汉语的“打”的义项沿着几条路径展开的,可谓是在“引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而英语“hit”的隐喻拓展的路径是比较单一的,一直没有远离“打”的本质特点。汉语“打”和英语“hit”这一组对应词实际上存在太多的不对应。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和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吃”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是人类的普遍存在方式;隐喻是我们的普遍思维方式。中国的吃文化源远流长,这使得与"吃"有关的表达法在汉语中十分丰富。回顾了隐喻的认知研究并介绍了莱考夫等人的当代隐喻理论,然后尝试从文化认知角度对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作以分析。"吃",作为中国人普遍的存在方式,反映了我们的朴素的认知方式和广泛的社交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徐流‘为”与“搞”是汉语词汇史中两个使用范围最广泛,意义最丰富,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动词之一,而且,它们是古今汉语中意义一脉相承的、唯一的万能动词。研究这两个万能动词,尤其是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二词进行发展的联系的比较的...  相似文献   

18.
海外汉籍《文镜秘府论》产生于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全面影响下凝结成形的时期,它既是为了适应政治教化之需而编,也是为了帮助日本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之需而编。从空海种种“济世”“经邦”之举以及日本人对《文镜》之评价,我们发现《文镜秘府论》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汉语学习者的必读书,且对日本的汉诗学、悉昙学、和歌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汉语高频连动式双音词的研究发现,连动式双音词内两个动词性语素具有不同的论元结构特征。根据论元的数量,连动关系可分为以下类型:包含一个论元的、包含两个论元的、包含三个论元的。其中,包含两个论元的连动关系可细分为3个小类,包含三个论元的连动关系细分为7个小类,而且词语的数量分布与子类型数量分布之间不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蒙生学习汉语是属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其学习目的是掌握汉语这个工具,学会听说读写或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能够用汉语进行交际。学习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对于在汉语交际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能用语法规则,语法知识纠正错误,指导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举个例子,一位蒙生的作文当中有这么一句话:“他很兴趣地说,我们美丽了草原。”单凭语感我们也知道句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第一,“很兴趣”;第二,“美丽了草原”。假如要把这两处的错误性质明确指出来,就得靠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了:“很兴趣”中,“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