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资源分配理论,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农村二孩家庭中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相比有妹妹,有弟弟的长姐身高Z评分将降低0.254个单位,表现出发育迟缓和消瘦的概率比正常组将分别提高5%和2%,但与肥胖不存在显著关联。性别平等感知在男孩偏好与长姐体质健康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父母感知到的社会性别平等越弱,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的不利影响越强。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长姐处于学龄期、二孩处于学龄前和父亲出生队列较早时,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将产生更不利的影响。未来应结合我国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在保证儿童福利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发展以家庭为核心的福利政策,全面构建普惠型儿童福利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的体质主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气郁、痰湿、阳盛几种类型。因此,在研究如何开发增强体质的保健食品时,必须以不同的体质类型作基础,不能千篇一律。在研制气虚保质保健食品时,必须健脾、补肾益肺;而补血、养血是研制血虚体质保健品的原则;温补肾阳为研制阳虚体质保健品的原则;阴虚保健食品则应在滋阴的同时还必须潜阳;血瘀保健食品研制的原则一定要补气、行气,并在其基磊上再活血化瘀;“治病必求于本”是  相似文献   

3.
优育是指在后天适宜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养育,使遗传素质健康的儿童,经过后天科学的抚养和保育,成为卓越人才的资源;使某些遗传素质差的儿童,经过良好科学地培养,也能有所改善。本文仅就婴幼儿期的优育知识谈点粗浅看法,供年青父母参考。~、科学的营并是优育的基础要使小儿体质和智力健康的发育和成长,必须加强对婴幼儿的营养和保育。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要定时、定量的充分供给营养。婴儿时期生长发育较快,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但婴儿胃肠的消化功能还不强,常因喂养不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所以在喂养…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儿童出生、保护和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民族的兴衰,而且也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儿童问题永远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天仍有4万名儿童死于常见的营养不良和普通疾病,仍有1.5亿儿童生长发育不良或患病,1亿名6—11岁儿童失学,儿童出生、保护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中国儿童数占到世界儿童的近1/5。中国儿童的生育状况将强烈地影响到世界儿童整体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儿童早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是文化、社会价值观的代代传递者和国家建设的后备军,也是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影响因素。儿童早期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人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全面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国人口计生部门在"十二五"期间以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儿童的出生、保护和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民族的兴衰,也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中国有近五分之一的世界儿童,儿童数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状况强烈影响着世界儿童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儿童身体素质与优生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儿童身体素质与优生对策郑进胜一、农村儿童身体素质现状我国是一个12亿多人口的大国,儿童人口数量也相当庞大。据测算,目前我国大陆0~14岁儿童约为3.4亿左右,其中农村大约为2.5亿,占全国儿童总数73.54%。因此,农村儿童是我国儿童主体,是优生...  相似文献   

8.
相比于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农村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回流儿童处于更加不利的社会结构和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下,劣势处境儿童所接受的社会支持来源主体和数量具有差异性,所形成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从而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文章从社会支持和饮食摄入视角入手,使用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处于劣势处境对农村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对陕西省以及四川省农村儿童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处于劣势的农村儿童其社会支持状况明显劣于农村其他儿童;在家庭支持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同伴是劣势处境儿童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同伴影响作为劣势处境对农村儿童身体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饮食习惯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但是饮食习惯作用于留守儿童、回流儿童身体健康的途径具有差异性。城市生活经历以及较好的经济条件导致回流儿童形成了比农村其他儿童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回流儿童区别于农村其他儿童的重要特征;家庭支持对处于劣势的农村儿童及其健康产生影响的内部机制存在差异,父母亲对留守儿童、回流儿童健康的影响路径具有差异性。干预农村劣势处境儿童身体健康发展需要从不同社会主体出发,根据不同影响机制和渠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是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搞好儿童保健、增进儿童健康是提高一胎生育比重的基础。生命统计是为儿童保健研究提供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制订儿童保健计划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海门县1975—1980年十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死因变动趋势的统计分析,阐述了当前农村地区儿童保健面临的重要任务及研究课题。 材料与方法 本文人口总数来自县公安局的历年年报数,儿童总数及儿童年龄组人口数由普查及占人口总数1/10比例的抽样调查推算取得;儿童死亡及死胎死产资料由县生命统计报告网通过登记报告取得。死因归类以卫生部“居民病伤死因归类原则”为基础,参照有关要求进行归类。围产期系指妊娠28周以上至出生后一周内,活产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及随意肌运动四项标准计算,新生儿以出生后不足28天计算。  相似文献   

10.
<正>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儿童的出生、保护和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民族的兴衰,也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儿童问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但时至九十年代,全世界每天仍有4万名儿童死于常见的营养不良和普通疾病,仍有1.5亿儿童发  相似文献   

11.
1991—1993年中国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落实“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和“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卫生部组织全国性的儿童死亡调查。本次凋查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准确、可靠、代表全国的1991年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监测、动态观察我国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 1 儿童死亡调查和监测方法 如何获得反映中国90年代婴儿、5岁以下儿童生存水平的实际值,是做好本项工作的关键,吸取以往全国儿童死亡调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真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1 提高样本代表性 抽取样本具有良好的全国代表性,是本次儿童死亡调查和监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方案设计中我们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1.11 为提高精度,我们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地理位置(沿海、内地、边远),兼顾经济发展程度及婴儿死亡率高低分为三类地区,其中四川省分为东西两部分,四川西部列为边远地区。海南省地理位置为沿海,但经济发展程度和婴儿死亡率列在内地较为适宜。 A1 (沿海):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9)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既有留守儿童研究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整体,忽视留守儿童内部可能存在的差异性特征,本研究从分离的形式、时间、空间、时机等多个维度来还原具体的亲子分离模式,并藉此考察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在劳动负担、自闭倾向、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和主观幸福感五个方面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上述五个方面,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差异。特别是,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效应,与母亲分离显著影响儿童的自闭倾向、幸福感等主观方面,与父亲分离对儿童的学业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论点深化了目前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对农民工的家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和问题是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要素畅通流动的关键。在厘清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概念和估计口径的基础上,以2010年和202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2010年以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年龄和性别结构、地区分布、居住安排等重要人口学特征及其变动趋势,并考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入园)机会、在校情况和超龄就学等最新教育状况及其发展态势。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依然庞大,留守可能性与年龄和性别存在密切关联;随着母亲外出趋势增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更普遍的隔代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与农村儿童整体相比不再有明显优势,且面临更严重的超龄就学问题。应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运用在北京市某区进行的小样本抽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分别就读于流动儿童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并从流动儿童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原因。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学校中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相对较好,因此,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流动儿童学校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有关部门应该对当前处于自由发展、自由竞争中的流动儿童学校给予某种指导与帮助,以期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提供某种政策支持。同时,更应该注意到本地常住儿童的心理状况相对较差的事实,这可以被视为当前鼓励流动儿童以公立学校就读为主的受教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之一。公立学校应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状况的扩大。当然,流动儿童的心理评价及各种影响后果的研究仍然有待于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早期照顾与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关注。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主要由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以及同住的祖父母,或者虽未住在一起但仍可帮忙的祖父母)提供照顾。学龄前儿童接受托幼机构照顾的比例仍较低。相对而言,农村儿童、经济状况较差家庭的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接受托幼照护服务的可能性更低。这一现象背后隐含了儿童在早期照顾与教育服务的质量和获得方面的不平等,不利于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我国2010年以来关于学前教育的新政策为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契机。然而,要全面解决儿童发展的不平等问题,需要在政策内容与配套措施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流动儿童的各种基本信息还明显缺乏。为此,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概括和分析全国流动儿童的人口学特征、迁移特征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流动儿童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分布高度集中,多数来自农村;流动儿童还呈现出明显的迁移特征:跨省、省内跨县和县内跨乡镇的流动儿童各占1/3,他们作为父母的随迁者,已属于长期流动的人口;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有所好转,但情况依然不乐观,各地流动儿童就学状况的差异较大,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并不都是流动所带来的问题。分析结论期望能为流动儿童各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人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二朋 《南方人口》2011,26(4):16-21
基于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截面数据中农村教育阶段儿童样本的研究,本文发现,儿童性别、教育阶段、母亲最高教育年限及父亲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儿童辍学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性别歧视和家庭财富状况的影响逐渐减弱,并且会在一定年龄阶段改变影响方向。儿童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家庭财富状况由家庭父母教育程度和职业内生决定。  相似文献   

18.
就独生儿童行为问题谈优生优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儿童行为偏离了正常行为发育轨道,表现出与其年龄、社会和个人健康不相适应的行为。目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独生儿童日渐增多,他们的行为问题已引起医学、教育界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通过整群抽样,对山西省晋城市415名4~6岁集居儿童(其中独生217名)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独生儿童经常出现的行为问题,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便能对症矫治,促进独生儿童的健康成长。 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儿童个性的发展,除了取决于儿童自身的生理条件和主观能动性外,主要还取决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作用,其中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最早、最基本的单位。据心理学家研究:家庭环境是人的个性差异的最初根源,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中都多多少少会  相似文献   

20.
2016年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专门的留守儿童保护政策以防控其虐待风险,那么当前留守儿童的虐待风险如何?虐待形成的创伤是否严重?虐待的成因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本研究试图利用基于四川省Z市1 245名被访者的实证调查来回答上述问题。研究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各类被调查儿童的虐待风险整体上较为严峻,双亲留守儿童的忽视率比普通儿童高18.8%~25.8%,单亲留守儿童的精神虐待率同比高17.4%~22.1%,而两类留守儿童遭受复合虐待的比例也同比高15.2%以上。二是虐待会导致各类儿童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每提升1个单位的虐待强度就会增加0.23~0.24个单位的抑郁度和0.25~0.62个单位的行为问题,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留守儿童并未表现出比普通儿童更强的创伤适应性,"变色龙本性"和"伙伴群"的理论解释在中国数据中并未能得以证实。三是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虐待成因有所差异,父母的抑郁性人格对于普通儿童的受虐风险具有预测力,婚姻冲突的外溢与暴躁性人格则对留守儿童的虐待防范威胁最大,而"压力释放"及"暴力循环"等学理解释则相对较弱。我国政府应增强留守儿童保护政策的落实能力,提升虐待创伤干预的专业性和制度化水平,积极纾解留守家庭的婚姻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