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科举铨选考试方法与评价标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科举、铨选考试方法主要有面试、现场操作、帖经、问义、试策、试诗赋、试杂文等.礼部常科考试特别是进士科考试评价标准的演变大抵经历了重时务策、重杂文、重诗赋、重经史策的过程,而吏部选试的评价标准大抵经历了重书判、重词华、重荐举、重经史的过程.礼部常科的选才标准之争本质上是重文学与重经史之争,吏部选试的取材标准之争本质上是重知识积累与重实践能力之争.  相似文献   

2.
张判词适值唐代判文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取州县案牍疑议”为问目者,与后来判文“取经籍为问目”不同。《龙筋凤髓判》判文问目源自当时真实案例、奏状、史事者,昭昭可考。唯张骛为避讳,虽保留涉案人原姓,却略省、更改其名,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它的真面目。这种“伎俩”在当时人不是谜,但为后人解读造成了莫大障碍。以致长期以来,人们不敢轻用其文。实际上,张判词问目是武周、中宗两朝的实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尤其对法律史研究助益良多,或能带来研究角度、研究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考试制度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上,不少考试方法逐渐改进,有些一直沿用至今。而在这些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便是糊名考试法,笔者曾撰短文《考试糊名之始》①,考证出吏部书判考试糊名始于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5)至天册元年(695)之间,很可能不晚于永昌元年(689);科举考试糊名也始于唐代而非通常所说的宋代,然仅一度实行,且限于制科考试。最近,杨希义同志发表《唐代科举与铨选制度中的糊名暗考》②一文(以下简称《暗考》),也认为唐代制举对策考试已实行糊名暗考,但却推断说制策考试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吏部试判在贞观永徽之际已实行糊名之制。糊名考试这一重要的制度究竟始于何时,很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这里再作论析,以求其实。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达和文化昌盛上,同时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进步上。唐代铨选官吏的办法比较周密,内外百官的职责有明确的规定,政令和公务的执行有一定的程限,特别是政事堂对大政的决定,影响颇大。因此,唐朝的统治能够维持将近三百年之久,绝非偶然,有轨迹可循的政治制度,即其重要因素。 (一)关于官吏的铨选,唐朝明白规定,文官由尚书吏部、武官由尚书兵部主持。凡六品以下文官,铨选时必须经过考试。考试项目有四,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言词辩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凡考试先试书判,书判合格的再察其身言;身言书判皆可取,又再以德、才、劳三者进行衡量。德行为先,德均以才,才均  相似文献   

5.
日本承和六年(838)成行的遣唐使,作为唐代中日使节往来的收尾之作,具有多元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随同使团入唐的天台僧圆仁,因撰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而名垂青史;然而他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即携带日本天台宗的疑问请求唐人解答,在天台宗开创者智顗灵前供奉日本皇室的祭品,抄写日本所缺的佛教书籍等.本文聚焦于此项特殊使命,考证出圆仁的使命系受天台座主圆澄托付,而圆澄则为完成开山最澄的"遗命",汇总本宗教义疑问30条遣使入唐"请决";圆仁受托拟赴天台山国清寺寻访名师,但其赴国清寺寻师请益未获唐朝敕准,于是将使命托付给同船入唐且获准留学的圆载.圆载在履行这一使命的过程中,与当地官府、佛教界、民众广泛接触,其间产生多种传存至今的唐代珍贵文献,包括<维蠲书状><唐决集>(<圆澄问广修答><圆澄问维蠲答><义真问维蠲答>等)、台州刺史滕迈的<书状>及<判印>、圆载写并跋<法华经五百问论>、唐人写经<金光明经>残卷等.上述中国失传而日本留存的文献史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零 引 言 0.1 反问句是一种假问句。当前学术界对它的认识可以总结为如下四点: a、反问句的语表形式是一般问句(本文称为询问句)的形式。 b、反问句的语里意义是与其语表形式相反的陈述,即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命题,否定形式表达肯定命题。反复问形式上是肯定否定并列,由其构成的反问句的意义则是肯定的。 c、反问句同询问句的区别在于:询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回答;反问句则是无疑而问,不需回答,答案就在句中。 d、反问句同与之相应的陈述句的区别,在于反问句含有较重的感情色彩。 0.2 以上这些认识似乎失于肤浅粗疏,甚至偏颇。本文拟从反问句的构成和理解两个角度。进一步考察上述a、b两方面的问题,并也涉及到c、d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问  相似文献   

7.
唐代铨选重判,经过对《文苑英华》中的判文分析发现,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说明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8.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瞿)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日)(臣)((目目))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9.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瞿)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日)(臣)((目目))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10.
科举学的人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轻的科举学要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一门烁然可观的显学,就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求真、趋善、臻美的人文之路.研究者应该坚守"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抱有对历史"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坚持"多元与会通"的研究范式,努力揭示科举考试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规律,致力于推动当代考试改革及考试作用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