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既是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消费的主体,又是直接控制医疗费的载体,还是具体与参保人员直接解释、沟通、落实医保政策的场所。因此,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成为医疗保险管理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直接荧系到医保改革与控制基金支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完善,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保管理能力及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医疗机构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维护基金安全,成为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医保管理现状及问题目前,成都市统筹区域医保管理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采取的管理模式,一是准入管理。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经申请、审查,被确定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二是服务协议管理。医保部门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对其进行管  相似文献   

3.
大邑县人社局最近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医师服务协议管理办法》,将全县42家定点医疗机构1200余名执业医师全部信用入档。一是医保医师实行资格认定。定点医疗机构医师申请登记为医保医师,经县人社局初审合格后,统一参加医保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合格者与县医保局签订《医保医师服务协议》。二是对医保医师的违规行为实行量化扣分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定点医疗机构是医保支出的源头,要管理好用好医保基金,杜绝流失,就得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目前在个别定点医院存在着对参保患者小病大治.门诊费用按住院费用报销,人为提高费用报销数额,伪造住院证明、病历、处方等弄虚作假现象,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流失,值得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遂宁市医保局不断优化经办管理模式,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监管,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监督水平,为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建立医保医师管理制度,探索定点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 定点医疗机构是实施医保服务的主要载体,而医师则是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直接主体,是掌握医保基金支出的"水龙头".201 1年,遂宁市将医师的医保服务处方权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重要内容,正式推出医保医师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医师医保服务资格准入,建立医保医师登记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医保医师均与医保局签订《服务承诺书》,明确岗位要求.三是建立医师医保服务信用档案,动态记录医师的服务行为.四是将医保医师管理工作写入定点服务协议,明确要求定点医疗机构积极配合,协助管理.  相似文献   

6.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其出发点各不相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把医保基金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劳动保障部门为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作为堵塞基金流失的主要对象。双方既是合作伙伴。又是一对矛盾。因此.只有强化服务、创新、合力三种意识,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才能实现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三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保制度的完善,更多参保人员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但一些矛盾也逐渐显现。在以往的医保医疗行为监管工作中,监管对象只有医疗机构,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只针对医疗机构实施处罚,作为医疗服务的终端---医师没有受到处罚,并没有触到责任医师的痛处,这也是医保医疗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医疗服务,吉林省松原市人社局以“建立医师制度,完善监管体系”为工作重点,把医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遂宁市医保局不断优化经办管理模式,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监管,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监督水平,为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一是建立医保医师管理制度,探索定点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实行医师医保服务资格准入,与医保局签订《医师医保服务承诺书》,并建立医师医保服务信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推行驻院代表制度,前置监管端口。通过定员驻扎,实现对定点医疗机构的"零时差"管理和"零距离"服务,强化对医药服务行为的监管。三是完善付费总额控制办法,激励定点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总额结算办法,通过建立协商谈判机制、费用分担机制和  相似文献   

9.
泸州市纳溪区今年扎实开展“医疗保险监管年”活动.严厉打击、查处医保定点机构(药店)不严格遵守协议规定,弄虚作假。套(骗)取医保基金的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该区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基金的不合理支出亦愈加显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不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同时,"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实行医保医师制度,有效减少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势在必行。当前医师管理存在的困境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青羊区社保局、医保局合署办公,现有医保工作人员24人,其中具有医疗专业技术的1人。全区属地化管理定点医疗机构121家,住院床位691张,执业医师2696  相似文献   

11.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既是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消费的主体,又是直接控制医疗费的载体,还是具体与参保人员直接解释、沟通、落实医保政策的场所。因此,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成为医疗保险管理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关系到医保改革与控制基金支出的关键所在。现状截止去年10月,达州市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260家,取得定点资格的零售药店158家,与医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签订率分别为92.3%和93.7%。定点医疗机构兼顾了住院和门诊治疗、中医和西医、综合和专科医院、非营利和营利性医院及城区和乡镇医院相结合,基本上满…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青白江区实施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按项目付费住院实施总额控制政策以来,通过签订医保服务补充协议,开创了以住院指标协议化管理和“总控”管理为核心的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限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和保证基金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元市医保费用实行即时结算后,从参保人员就医费用发生到医保经办机构费用拨付有一定周期。为减轻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保费用的资金压力,今年,广元市向年统筹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按统筹总额核定额1个月的标准预付统筹费用,其中2012年按分级管理办法被评为A级的,按2个月的标准预付。2013年市本级预付统筹费用165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医保住院医疗费用和住院人次"双增长"趋势明显,医保基金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保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是医保经办部门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影响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主要因素制度因素。现行医疗管理体制是影响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医疗机构经营管理自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医疗服务供给层面形成商业化、市场化为主的导向,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5.
智能辅助审核系统注重事前预防 郫都区依托智能辅助审核系统,对海量的医保报销单据及明细数据进行全面、详尽、规范、精准审核,对定点医疗机构提起的申诉进行网上复核,实现医保、医疗机构双方实时在线沟通.同时,建立第三方评审机制,定点医疗机构对复审结果有异议的,提请第三方专家组进行全程信息化评审.  相似文献   

16.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是明确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双方权利与义务,规范双方行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是处理双方关系尤其是考核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结算医疗保险费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巴蜀短波     
成都实施医保结算费用周转金制度 成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近日联合出台《基本医疗保险结算费用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年初核定预投、年终清算结账方式。以定点医疗机构上一年度月平均结算额为基数。由医保经办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预拨不超过2个月标准的垫支额。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定点医疗机构是医保支出的源头,要管理好用好医保基金,杜绝流失,就得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目前在个别定点医院存在着对参保患者小病大治,门诊费用按住院费用报销,人为提高费用报销数额,伪造住院证明、病历、处方等弄虚作假现象,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流失,值得引起足够的注意。定点医疗机构作弊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有其萌发的内在因素,也有生长的客观环境。一是医保管理经办部门有少数人为谋取个人好处搞权钱交易,或为小团体利益向医院伸手,导致原则放弃,监管虚设。二是对定点医院难以实施有效的适时监管,尤其是县级…  相似文献   

19.
宜宾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动态管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先后与不同等级、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236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定点医疗机构协议书》,设计各类基础资料10余种,为医保的运营建立了准确完整的载体,整理参保人员各类数据27万多人次、数百万条。经过两年多的动态管理实践,较好地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要求。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兼顾定点医疗机构、参保职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三者的利益,既让定点医疗机构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在减少浪费的条件下确保参保职工患病能够治愈,医疗有保障,又切实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推进医保制度改革的关键和难点之一。湖北襄樊市劳动保障部门经过3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