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犯人的申诉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极少数确实存在的冤假错案或事实不清、量刑失当的案件。一类是犯罪事实清楚、量刑恰当的案件,由于当事人(罪犯)不知法度,出于侥幸心理,想“碰碰运气”,或明知对自己判得适当,但和同监犯人类比又感到“吃亏了”而提出申诉。这种申诉占申诉总数的大半。还有一类是犯人明知自己有罪,却借申诉为名而反复纠缠、抗拒改造的无理申诉。对于罪犯递交的申诉,各劳改机关和受诉机关常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戌。”对“陆梁”一词,司马贞索隐称“谓南方之人,其性陆梁,故日陆梁”。张氏《史记正义》亦作:“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其实这二种解释都牵强。查陆梁一词,古人确作形容跳跃、嚣张、猖獗之义,如《文选》、杨雄《甘泉赋》有“飞蒙茸而走陆梁。”注引晋灼:“走者陆梁而跳。”可见很  相似文献   

3.
认识因素是犯罪故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刑法将其表述为"明知"。我国刑法理论对"明知"问题存在着认识分歧,从而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犯罪故意的正确认定和把握。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在"明知"的含义问题上,"明知"是行为人本身对相关事实的一种认识,包含了"确实知道"和"可能知道",而不包含"应当知道"。另外,"明知"和"已经预见"在认识程度和认识内容上均存在着不同。在"明知"的内容问题上,"明知"包括对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和危害性的认识。在刑法总则"明知"和刑法分则"明知"的关系问题上,两个"明知"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术语。  相似文献   

4.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为遏制网络犯罪高发态势而设立的,该罪的主观要素立法上规定模糊,司法上逐渐扩张适用。为避免过度刑法化的隐患,有必要对该罪的主观明知予以理论反思。本罪“明知”内容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此处的“犯罪”特指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的行为,不涉及有责性。“明知”程度应采取“确切知道”的判断标准。已确立的“推定明知”规则存在推定明知出罪情形缺失、被告人反驳标准不明、推定或然性风险较大等问题。鉴于此,推定明知应以一般人的认识为基础,结合特定行为人的认识能力,以客观的多项基础事实为根据判定。推定明知不得进行“二次推定”以降低推定的或然性,对于被指控者的反驳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时,即应当重新考虑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的推定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5.
墨家学派是先秦两大显学之一,其思想对后世的侠文化亦有很大影响。探讨“墨家者流”的言行、思想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对于墨学及中国侠文化的研究都有着积极意义。“墨家者流”以“义”为先的生命准则,在行为上体现为为兴天下之利而自身历尽其苦,在思想上表现为明知目标无法实现却不放弃的生命体验与忧国忧民情怀。通过对“墨家者流”的言行、...  相似文献   

6.
劝 目前一般的古书注本都把《荀子·劝学》篇的“劝”字注为“鼓励”,“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我以为不妥。 查《说文》卷十三下·力部:“劝,勉也。”段玉裁在“勉”字下下注说:“凡言勉者,皆相迫之意。自勉者,自迫也;勉人者,迫人也。”根据段注,“勉”是互相的,一是“自迫”,二是“迫人”“自迫”就是自己逼迫自己,即勤奋努力的意思;“迫人”就是使人勤奋努力。 “劝”、“勉”都是从“力”的形声  相似文献   

7.
大者梁启超     
正一个人如果已经离世百年千年,人们还会为他怀念,为他激动,为他不安,这个人当然不是平常之人。孟子说,"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是指对心的保养,养其小是指对身体的保养。意思是说,一个注重品德修养的人是大人;一个只重视身体保养而忽视品德修养的人是小人。按照孟子的标准,说梁启超是大者,当之无愧。初识梁启超,是从历史书中知道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是变法维新的风云人物。了解梁启超,  相似文献   

8.
所谓“本命年”,即本属相之年。每一属相年生之人,本属相年即为其“本命年”。如:鼠年生之人,每一鼠年皆为属鼠之人的“本命年”;牛年生之人,每一牛年即为属牛之人的“本命年”。 过“本命年”的习俗,过去在北方一些地区的满族、蒙古族和东北地区的汉族民间流传。每逢“本命年”,要系上红腰带或穿上红裤衩,以求平安或以示庆贺与纪念。随着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本命年”的习俗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虽然不系红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系证人向代表国家行使裁判权的法院所尽之公法上的义务,为因应证人作证义务之公法义务性质并求权利义务相一致,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理应由法院代表国家向证人给付。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最终须作为诉讼费用的一部分而由当事人负担,这是当事人请求国家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彼此间的私权纷争所应尽的公法上的负担,与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由法院给付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应然给付路径为:证人在履行了出庭作证义务的合理期间内,请求受诉法院给付其支出的合理费用,并由受诉法院围绕证人的请求是否合法作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事实推定是司法证明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方法,其在证据证明力所不及的地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犯罪故意的特定构成要素,特定明知相对于一般明知,指涉对特定内容的明知。事实推定是解决司法实务中特定明知认定难的有效路径,可以在奸淫幼女罪与赃物罪对特定明知的认定中谨慎适用。  相似文献   

11.
《塞翁失马》质疑冯振广《淮南子》第十八卷《人间训》中有一段故事,名叫《塞翁失马》,原文如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焉者,马无故而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从皆贺之。其父日;‘此何不遽为福乎?’家富良马,其...  相似文献   

12.
在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乃鉴定人协助受诉法院进行证据调查所尽之公法义务,出庭作证的费用乃鉴定人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的必要对价。鉴定人出庭作证费用虽然最终须作为诉讼费用由当事人负担,但鉴定人乃是直接请求受诉法院给付出庭作证费用。鉴定人请求给付出庭作证费用的具体路径应为:鉴定人在履行了出庭作证义务的合理期限内,请求受诉法院给付出庭作证的费用。鉴定人的请求权是否合法、正当由受诉法院裁定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法制”的理想梦得的“法制”理想,主要体现在《天论》上篇中,与他的“天人之际”学说紧密联系。他说: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善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  相似文献   

14.
试析诉讼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王宝发张景良(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一诉讼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经常表现为,在经济纠纷的诉讼活动中,受诉法院出于地方局部利益的考虑,片面强调对本地当事人“利益”的“照顾”与“保护”,而违反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有关规定,滥用职权,偏袒一方当事...  相似文献   

15.
李秋生 《中华魂》2014,(2):38-39
一个人如果已经离世百年千年,人们还会为他怀念,为他激动,为他不安,这个人当然不是平常之人。 孟子说,“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是指对心的保养,养其小是指对身体的保养。意思是说,一个注重品德修养的人是大人;一个只重视身体保养而忽视品德修养的人是小人。按照孟子的标准,说梁启超是大者,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理论对"明知"的范围和程度有不同理解,但都认为既包括事实明知又包括推定明知.我国刑法中赃物犯罪主观方面的"明知"应界定为"知道"行为对象的赃物性和"虽然不知,但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应当知道"两种情况,以包含明知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来体现明知内容和程度的要求.而对赃物明知的时间,应针对不同的行为区别对待,不能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7.
传播是研究探讨传者与受者间信息传递与处理的一门学问。教育是一种特定传播现象,教育传播是传播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特性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广泛性、主动性、被迫性。还有其独立的系统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诗经》桧风中《隰有苌楚》一诗,本来是一首男女对唱、热情洋溢的恋歌,但长期以来却一直被误解,说它是一首情调低沉的政治疾刺诗。《毛诗序》说:“《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主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汉郑玄从诗序而笺释序义,未表异议。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更引申《诗序》谓:“作《隰有苌楚》诗者,主疾恣也。桧国之人疾其君之淫邪,恣极其情欲而不为君人之度,故思乐见无情欲者。”(《诗  相似文献   

19.
申请人与受诉人的举证责任对反倾销行政主体认定正常价值的自由裁量权形成了有效的制衡。申请人在申请启动调查的举证负担中应当“表面显示”正常价值的信息;受诉人应当应用创新的“作业成本法”,在正常价值举证中精确地反映产品总成本,这是应诉方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四大助手: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其美,而陈氏为辛亥革命时期光复南京及上海主要组织者及领导者。袁世凯盗国,遭陈氏坚决反对,被袁贼暗遣爪牙杀害。孙先生称其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为民国不可多得之人","民国起义首功之人"......《陈其美先生楹联辑》收录海内外97个机关、团体及1560位个人奉献的挽联1388副。时间自1916年5月陈氏殉难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56万字。凡海内外书报杂志机联图书,力求收齐,收尽,是研究陈氏重要史料之一。注释也很详细,又有珍贵图片及海内外16位名流题词题签作序。辑联者刘作忠,尽十年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