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前,我国可用于科研与医疗的尸体资源十分匮乏,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相应的遗体捐献法律制度.文章从遗体的性质、遗体捐献的法律规制和侵害遗体的民事责任三方面对遗体捐献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南京市民众对于遗体捐献后续处理和服务以及纪念方式的看法,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遗体捐献工作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用 Stata 12.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逻辑分析。结果:共分发1 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944份。认为有必要开展遗体捐献者纪念活动的占82.3%,文化程度是需要开展纪念活动看法的一个影响因素。完善遗体捐献纪念方式对改变遗体捐献的看法具有一定影响。结论:我国目前遗体捐献工作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完善遗体接收以后的处理与服务工作以及开展更多形式的纪念活动,对遗体捐献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医科院校与非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对比为例,了解在校大学生关于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态度,探寻遗体捐献过少的原因及问题化解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两类院校共计3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前者对遗体捐献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后者;两类学生在本人捐献遗体的态度及对近亲属行使捐献决定之具体情境的看法上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更支持近亲属捐献遗体?结论:遗体捐献率的提高,离不开遗体捐献体系的完善?更多途径的宣传以及对死亡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我的殡葬观     
汪永宁 《老友》2014,(8):24-24
正1987年在我57岁时,我看到景德镇市下发的有关捐献遗体的文件后,就向市红十字会申请办理了遗体捐献事宜。2012年,我又向省红十字会申请。2014年5月,我得到了省红十字会颁发的纪念卡。20多年前,很多人的思想还比较禁锢,申请遗体捐献的人屈指可数,我算是景市第一人。当时《红十字报》和《景德镇日报》的记者都采访我并作了报道。我自愿捐献遗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父母影响。我读小学时,父亲常说火葬好,棺葬会  相似文献   

5.
“死者为了生者”。这是巴黎一家著名的解剖学馆大门上方,用金碧辉煌的大字镌刻着的一句名言。它道出了尸体解剖工作和遗体捐献的实质与内涵。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医院都开展尸体解剖工作,现今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构造及其生理功能和相关的病理变化,就是通过尸体解剖实现的。然而,利用尸体作为供体进行各种脏器移植,却是20世纪初期的事。 遗体捐献在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现状:捐献遗体少而难  相似文献   

6.
在尸体器官捐献决定权的归属上,死者本人的自我决定权和其遗属决定权都具有重要性,但前者较之后者更为优先。对"遗属"的范围宜从形式和实质双重角度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有遗体管理权以及具有丧主地位的当然应该考虑是遗属的范围;从实质上看,与死者曾有密切的家族生活等事实的人也是遗属的范围。各遗属之间必须共同同意方可摘取器官或捐献遗体。尸体器官或者遗体捐献得到死者的书面同意或者死者生前没有表示过拒绝,遗属推定承诺,才称得上是正当合法的。  相似文献   

7.
千寻 《新天地》2012,(7):8-9
于佐良是一位83岁的老人,他不但决定在自己身后捐献出遗体,还劝说患癌症的女儿捐献遗体。8年前,他和几位高龄同伴在沈阳成立了中国首家遗体捐献志愿者俱乐部。8年来,于老带领同伴,忍受着他人的白眼、冷遇,甚至侮辱,坚持不懈地进行劝捐工作,谱写了一曲"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银发赞歌——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民众自愿遗体器官捐献的比率极低,民众对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意识茫然,相关伦理制度及体制不健全。规范体系缺失、传统“孝”观念的影响、生命形式的单一化认知、公共意识缺乏,是影响我国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伦理因素。破除遗体器官捐献的“坚冰”,应建立科学、透明的器官捐献保障机制,充分挖掘传统“孝”观念中的“延续性”意蕴,认识“关系生命体”的生命存在新形式,通过宣传提升人们的公共意识和公德精神。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尸源短缺,制约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立法不完善、捐献机构不健全、捐献渠道不畅以及情感因素等等。惟有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宣传、疏通渠道,才能不断推动遗体捐献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正吴永安家有一张特殊的全家福,拍摄地点是在瑞安市红十字会。照片中的一家五口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遗体志愿捐献者。老吴今年68岁,是瑞安一家公司的原董事长。2012年11月,吴永安瞒着家人签下遗体捐献协议,此后多次动员家人加入到遗体捐献队伍中来。2013年1月,他带着女儿吴云和儿子吴萍再次来到红会,亲  相似文献   

11.
器官移植技术为许多因器官功能衰竭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带来了健康的福音,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成为制约该项技术发展的瓶颈。构建切实可行的器官捐献体系是器官移植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器官捐献体系的现状,探讨了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原因,并在对国外器官捐献体系构建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健全相关法规、建立器官捐献基层组织、建立全国性的遗体器官调配机制等方面阐述完善我国遗体器官捐献体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姬建民 《中华魂》2020,(3):28-29
虽说上了一大把年纪,也经过一些风雨坎坷,本应心如止水,但近来一些报道却令人感动不已、潸然泪下。卢永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老校长,因病88岁逝世。老人家走前定下两件事:一是把毕生积蓄880万元捐出扶持农业教育事业;二是办理了遗体捐献卡,身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7,(12)
古稀老人的干尸梦2007年6月25日,重庆市70多岁的王国坚收到正式通知,他成为国内第一个志愿申请捐献遗体进行塑化处理的人。在邻居好友眼中,王国坚是一个家庭幸福的老人,他还是重庆市老年合唱  相似文献   

14.
沛泽 《今日南国》2005,(23):59-63
韩冰,一位胃癌晚期患者,在她结婚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许下诺言,无偿捐献角膜和遗体。为了日后丈夫有个好的归宿,瞒着丈夫偷偷为他征婚,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日能帮他找个好姑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每年土葬占去土地近20万亩;西方发达国家尸检率在50%以上,我国则在5%左右;国内人体器官移植受体的数量严重大于供体;竹溪深山两老农志愿捐献遗体,支持科研,石破天惊。  相似文献   

16.
各地动态     
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作出向侯良碧同志学习的决定。原运城行署卫生局副局长、优秀党员、离休干部侯良碧同志临终前立下遗嘱和遗愿: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医疗卫生事业。1993年9月22日侯良碧同志病逝后,党组织和家属根据他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阴影     
我们家是黑到底的黑五类,最初这种黑锅来自我的爷爷路大荒。我爷爷是研究蒲松龄的,蒲松龄的手稿大部分都是从我家里流传出去的,现在山东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聊斋文集手稿》就是当年我爷爷捐献出去的。1936年,我  相似文献   

18.
声母儿歌     
冷冻粉碎法 本世纪初,瑞典生物学家苏珊威马萨凯,发明了一种对全球殡葬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的遗体处置方式。该方式首先将遗体保存在零下18℃的环境中,然后将装有遗体的灵柩浸入到零下196℃的液氮中,遗体和灵柩变得如玻璃样易碎,最后通过一种震荡装置使遗体和灵柩就变成了粉末。  相似文献   

19.
脸谱     
正吴谦:"最美温州人"落户市区10月11日,我市第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吴谦,拿着市红十字会开的认定意见书,在鹿城公安分局五马派出所成功落户。据悉,吴谦是10月1日温州市区户口迁入新政实施以来,第一位持红十字会认定意见书办理政策性落户的志愿者。10月1日起,《温州市区户口迁入暂行规定》开始实施。第8条规定,经市红十字会认定的,对促进温州市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可办理政策性落户。  相似文献   

20.
师欣  徐建新 《社区》2005,(20):43-44
在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邮局对面的一幢老旧的苏联式的建筑里,有一个“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这里的志愿者中的6位固定成员,全部是社区里退了休的老人,他们从事的是一项特殊的让人敬而远之的事业。然而就是这样一项事业,当初却引来了周围邻里街坊们的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