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繁漪是《雷雨》中具有“雷雨”性格的悲剧性人物,而繁漪的人生悲剧又是一出性格悲剧,她性格中强烈交织着的封建与反封建、勇敢与软弱、崇高与自私促成了她的极端行为,以致把剧中人物包括她自己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像繁漪一样人性张扬的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还有陈白露、金子、愫芳等,这一系列繁漪式女性形象无一不折射出曹禺崇尚个性解放、关注人性张扬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她就象一朵进飞异彩的心灵火花,令人目眩耳鸣,心荡神摇,又是如此短促,倏而消逝。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曹禺同志当年震动文坛的成名之作,也是几十年来历演不衰的名篇。繁漪是剧中的主角,是作家最着力刻划的一个人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作家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所创造的繁漪是一个历史的、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因此,剧作自首次演出直至六十年代,对她都有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繁漪形象的再审视,分析繁漪的思想性格及其命运,通过她和周朴园的婚姻,和周萍的恋爱以及她“雷雨式”的性格三方面进行论述,向大家展示一个悲剧命运的旧时代女子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曹禺在《雷雨》序中说:“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迷上了繁漪,他说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曹禺的这位朋友可以说是真正理解繁漪的性格和曹禺塑造这个典型的美学真缔的。繁漪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性格。在她身上,可怖与可爱,热烈与冰冷,阴暗与明朗,爱情与仇恨,乖戾与自然,高尚与渺小,灵与肉,动人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常“真切”,  相似文献   

6.
戏剧《雷雨》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主要以周萍为主线,考察他同繁漪、鲁侍萍的对话,对戏中人物对话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7.
蘩漪是《雷雨》中一个特殊的、不易为人理解的人物。也是在历来的演出和评论中争议最多的人物。在解放前的演出和评论中,有人把她处理成为一个由于生理苦闷而产生了变态心理的“情欲狂”,也有不少人认为她是一个阴鸷恶毒、神经质的女人。解放后,对蘩漪的评价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她的身价不断升高,一跃而成为一个“彻底的民主派”,“战斗的女性”。甚至有人写信给某剧团,要求脱掉蘩漪身上的黑絲绒旗袍,换上光鲜的大红衣服,以示烈火般的性格。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蘩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太太,一个“极  相似文献   

8.
《雷雨》的主人公繁漪 ,这个集“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于一身的女性 ,在她“人的生存困境”中 ,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是一个将崇高与罪恶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体 ,她的恶的极端行为源于她追求完美的欲望 ,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追求人的合理的社会存在”与“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严重对立和冲突 ,这是她走向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 ,也体现了《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在《雷雨》中,周萍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对他的分析和评价,历来就有分岐。 作者曹禹同志近期在谈到周萍时说:“周萍这个人物太浑账、太卑鄙了,演这个人,对他的‘坏’要让观众慢慢觉得才好。细想一想这个人简直坏到没有一点人味了。这个家里‘闹鬼’,是他主动勾引的繁漪。家里搅了这么乱七八糟,明天就要走了,还  相似文献   

10.
《雷雨》问世六十多年来,围绕着繁漪的形象,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议论.政治学家说她是腐朽的剥削阶级寄生虫,道德家斥之为伤风政俗、堕落乱伦的坏女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却为作者所格外钟情,也同样为读者和观众所注目与激动.曹禺称她“仿佛是一个很熟的朋友”,令人“怜悯和尊敬”,甚至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①而读者与观众无论对她是喜是厌,是爱是憎,仿佛也都难以抗拒她的吸引,总是忘不了她.这一形象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能撤扯人心。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学典型不等于政治或道德法庭上的被告,“对于作家来说,只…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Banach空间的很极光滑性、一致极光滑性和平均一致凸Banach空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在险值的估计精度进行度量,更为精确和有效地衡量极值VaR(value at risk)的估计风险,基于广义极值理论构建了极值VaR的区间估计模型,并进一步利用高频数据重点考察了不同置信水平和不同样本容量分块下的极值VaR区间估计结果的精度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极值VaR的动态区间估计模型与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区间估计模型相比,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捕获极端条件下收益率时间序列的动态特征,而且具有很好的估计精度,VaR估计风险的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从相对影响角度看 ,在极端大值的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最灵敏 ,几何平均数次之 ,调和平均数最不灵敏 ;在极端小值的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最不灵敏 ,几何平均数次之 ,调和平均数最灵敏 .从绝对影响角度看 ,在极端大值的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最灵敏 ;在极端小值的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最不灵敏 ;几何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灵敏程度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营环境不佳,体制和技术落后,机制不活,管理粗放,导致一些煤矿区经济陷入危困,且积重难返。企业负债高、资本金短缺、亏损严重,职工工资拖欠,就业形势严峻,居民生活难以维持,影响社会稳定。危困煤矿区脱困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振兴煤炭工业和煤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汪道伦 《南都学坛》2002,22(3):51-54
“情不情”“情情”是情榜对宝黛二人具有结论性的评语。脂砚斋也认为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评不确 ,应予以辨正。因钗麝非宝玉情之所钟 ,而情之独钟是黛玉。弃钗麝为僧是宝玉的情极之变 ,亦是一种“情极之情” ,而非“情极之毒”。情不情的核心是儿女真情。宝玉对黛玉、晴雯之情就是天然情性去私净欲后的无瑕真情。“情不情”与“情情”不能分开 ,宝黛二人均可说是“情情”。  相似文献   

16.
真挚诚实是散文的生命,有真情才有至味。作品有味无味与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情感、形式、语言有密切的关系。散文的味与意境相连,最高境界是“淡”,是“无”,是无味之味,无味之味乃味之极也。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极限运动作为未来体育运动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论述我国极限运动的发展现状以及极限运动在我国出现和发展的文化与社会背景,旨在对国内极限运动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不确定性、"拟人论"思维的运用和生态学本身的一些浪漫特征,使得以"反人类中心主义"为逻辑起点的生态美学,时常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主义"、"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困境.同时,由于"生态中心论"和极端"生态整体主义"本身的一些局限,也使得建基在这一基础之上的生态美学,面临着忽视人的存在特性的极端"自然主义"的危险.若要突破这种困境,应对人文科学的方法和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对生态美学的逻辑起点和哲学依据进行反思和重构,把生态视野与存在本体、狭义生态与广义生态、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类新的变分问题,讨论了这类变分问题的解法。给出了这类变分问题在求解最优控制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极端艺术情境是展示人性的理想平台,其中多种极端情景下所展示出的人性内涵多姿多彩。艺术家需要洞悉人性的真实性、复杂性、动态性,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之揭示出来并寄予理解和宽容之情,才能使之获得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