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国藩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督抚之一,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曾国藩的科学救国思想是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筹划派遣留学生、组织翻译西方书籍等措施来实现的。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之一,他在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醒认识到,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振兴国家,挽救民族。他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秉承科技救国的理念,实施了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翻译西方书籍、重用人才、推行新式教育等措施,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任鸿隽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贯穿其推广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在于实现“科学救国”。而且其科学救国思想的演变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本文将其思想演变的历程划分为科学宣传和科学启蒙、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科学立国和科学建国三个阶段,以期能完整地勾勒出其思想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1950年之前,竺可桢就科学及其目的、分类和本性,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的功能或科学的价值,中国科学的发展问题等发表了诸多见解,从而形成其较为系统的科学观。即使在今日,他的科学观仍然具有某种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历史心理学研究方法.以竺可桢为研究对象,运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测量其人格特质,对15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竺可桢具有: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抱志自励、坚贞爱国、勤奋笃学5个方面的人格特质.运用心理传记法对竺可桢人格的形成过程进行解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发现竺可桢的人格特质是在早期家庭环境和后期多元化教育环境中发展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中国急需疗救的时代,作为爱国者的鲁迅,自然担起了救国的担子。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中国,对如何救国,鲁迅经历了从科技救国到文艺救国到革命救国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的大学学科建设思想产生依据有四:国内求学经历、留美期间哈佛的影响、对国内同仁教育思想的借鉴以及多年教学经验之累积。他的学科建设思想以其大学三要素说为前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大学的硬件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学科的软件系统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包括以大学的综合性为指导,坚持文理渗透,多科发展;注重科学研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教研相长;注重学科梯队建设,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注重基础教育而尤以通才教育为主,坚持主辅结合,德智并重,教训合一。最后,他的学科建设思想还体现在提倡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上。  相似文献   

8.
30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起源、内容、代表人物、性质、历史作用、局限性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科学救国与科教兴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析。但仍然存在不足,应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史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竺可桢是对我国科学事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终生从事地学科学研究,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科学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理念、思维方法、学术风格、科学精神等哲学思想对其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中间"知识精英。受时代精神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激荡,其救国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杨杏佛救国思想主要具有稳定性、体系性与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是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严重性后 ,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也就没有环境科学。一方面 ,环境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另一方面 ,它也会在新问题、新认识面前 ,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以解决人类进程中出现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梳理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涉及其主客体属性、价值关系结构、过程、类型、方法等。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对评价的功能各有所重。技术经济评价是评价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诗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关于诗体的理论,其二是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论。前者阐释了自由诗与格律诗、歌谣与朗诵诗、短诗与长诗等问题,后者论述了新诗要反映现实人生,要表现情感、感觉、哲理,要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等问题。在具体阐释这些问题时,较好地结合了历史和时代的特点,具有“集成”性和辩证性。它对新诗及现代诗论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盛宣怀教育救国思想产生的缘由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宣怀不仅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中国要走上自强之路,还必须对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丰富了其一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中国化"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理论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影响通识教育的四个主要方面。以比较教育的视角来观察中美大学的通识课程实践,我们可以防止类似于邯郸学步的错误,正确地认识中美两国大学的差异,从而指导我国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朱道华,农业经济学家、教育家。对中国当代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经济理论做了深入研究,对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都做出了贡献;作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农经学科的组织领导者,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并付诸实施;在任沈阳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对于高等农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几代中国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工业化成为建国后中国发展的几乎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救国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吴稚晖是这一思想的服膺者.他以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立场为基点,加盟教育救国的行列,主张发展科学工艺,普及平民教育,并积极奔走宣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不可谓无功.但他初期以此反对暴力革命,继而加盟国民党反动阵营,顽固坚持反共立场,成为教育救国队伍中政治上最为堕落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