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的概念在东南亚居住着众多的民族,他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民族”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作为学术用语,学者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在此,我把“民族”一词作为与ethnos”、“ethnic group”或“ethnic unit”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民族世界史》主编之一冈正雄是这样讲的:“ethnos是语言相同、文化——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部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化等)的生活方式——的性质相同、信奉同一祖先、主张内婚、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单位体,是历史上居住同一地区、持有同属一个群体的意识和感情的人的群体。”在此,我无意对民族的概念展开讨论,只举出包括冈正雄和我在内的许多民族学学者(人  相似文献   

2.
胡尚哲 《世界民族》2006,4(2):76-80
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玉兹习气”(жузовщина)在哈萨克斯坦都已经家喻户晓,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人研究它。本文从“玉兹习气”的性质、表现及其对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哈萨克民族整合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玉滋习气”的表现“玉兹习气”是哈萨克斯坦特有的一个政治术语,它源于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军事、政治组织——玉兹。它所指的是哈萨克斯坦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玉兹、部落、氏族为界限来区分你、我、他的一种部落本位主义倾向。作为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3.
那乃人的民族游戏陈伯霖译我在这里要讲述一下我知道的民族游戏。所以称之为民族游戏,是因为一切游戏都毫无例外地与日常的实际劳动生活、风俗习惯和狩猎、采集等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各种生活条件和环境以及狩猎、采集活动中,民族游戏以它本身所体现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三明治人生     
半年前我乘巴士在法国乡间旅行。一次,汽车要在一个小镇上停留十分钟。闲站没事儿,我便走进了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餐馆十分整洁,陈列台上有浓汤、各色沙拉以及咖啡和美酒。我想尝尝法式浓汤,便向老板点了一道。“不卖。”“什么?”我疑惑不解地问。“请原谅。因为您是搭乘巴士的人,所以,我想您还是随便点个汉堡包或者三明治的好,不瞒您说,为了熬这汤,我花去了整整好几个小时,它的味道是全法国最棒的。面对这么好的美味,可您却只能有几分钟来喝它,太可惜了!我决不会让您糟蹋它的。”我终于没能喝成这美味的法式浓汤。但我却是完全能够理解小餐…  相似文献   

5.
当我发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及肛肠病安氏疗法中心主任安阿明的名字出现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的名单中的时候,就动意要采访他。因为我们同是回族,同是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的理事,所以我想他一定不会“端架子”。没想到,他以“公务繁忙”为由,多次“拒绝”了我的采访。直到全国“两会”召开后的第9天,我才“抓住”了他。  相似文献   

6.
回族在中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人类的群体。尽管在历史上曾被研究者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但是它仍是一个民族。实事求是地说,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回回人,是一个内聚力很强的文化人类的群体,与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被称作回回民族。当然,在大范围内也有不同的看法,如生活在今广东沿海一带的、生活习俗已经汉化了的“回族”,以及今海南岛仍然操独特语言的“回族”,是否电属于回族的范围?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民族学方面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7.
我的回族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是来学习的。“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在很多会议上是最最常用的客套话。可我不爱说客套话,我说“我是来学习的”,是真话,是实话实说。杨怀中和马平先生作为会议主办方的负责人,热情邀请我参加这次的“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欣然接受了,但他们二位又多次来电请我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我却诚恳地婉拒了。我说:我对“回族学”素无研究。你们邀请我参加会议,是给我提供学习机会,但我并无演讲资格。我怎么能对一个自己并无所知的学术领域发言,甚至作高深的演讲呢?虽然确实有人能在任何会议上、能就任何问题都发表高论,但我没这个本事。知之…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中亚     
一自从我上次在阿尔泰学的研究中做关于艺术情况的调查报告到现在已经5年了。这次我要讲述另外一个问题,我非常希望它是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那就是从历史和文化观念上给我们大家所关注的“中亚”这个词下一个定义。什么是中亚?35年来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观点自然也有所发展,尽管没有重大的改变。所以我这里要说的虽然不是全“新”的,但它确是别人和我自己研究所得出的总结。在中亚的自然结构和文化结构当中,由于我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在以下的章节中没  相似文献   

9.
知识荟萃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喜爱的住房组合形式.照壁又雅称“文壁”,它象一面大屏风竖立在大院一边,俨然可观.在那白净的粉壁上,有“鸟语花香”、“紫气东来”、“清白传家”、“毓秀群芳”等墨题,书法流畅,寓意清雅. 白族照壁在建造上要与主房协调,位置要适当,和全院相映成辉.在造型上,要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民族美学境界.有些民间建筑师,要用毕生精力来研究照壁的建筑艺术.有一种叫“一高两低”的照壁形式.“一高”是  相似文献   

10.
酒情     
酒这东西,功过最难评说.说它不好,那可是李太白饮过能顿出百篇诗章的琼浆;若说它好,那又是张飞饮过便叫部下“偷”了头去的“毒药”! 而我与酒的关系,却极微妙.我极不喜饮,就是把上等“茅台”放在我鼻子底下招摇,也刺激不出我一滴多余的口水;我极善饮,而且可以豪饮.且不说酒席宴上我时常称雄.那一日,我参加一个会议,晚上赶回报社办公室写稿,正赶上东北一个关系不错的驻地记者来报社汇报.多日不见,一见面非要喝上两杯不可.于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的一个星期六,北京城里骄阳似火,人们都躲进楼房的空调里“避暑”,我却在京城北郊的南口农场二分厂附近的煤场见到了久违的回族委员李晓童,她正在参加由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组织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对煤场粉尘污染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历来这样强调。尊重是应该的,但如果还一定要去欣赏、赞美,才够兄弟情意,那就未必妥当了。我对民族地区一直神往,对开朗、豪爽的民族兄弟也非常尊重,但却一直怀着畏惧心理,没敢去。怕什么呢?是怕他们好客。早就听人说  相似文献   

13.
蒙自行随感     
在一个月前我去了一趟蒙自,呆了将近十天。蒙自是云南南部的一座美丽的小城市,距离中越国境线只有一百多公里。它的交通、经济和政治的条件,决定了它成为新近扩大建立起来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我有机会参加了为建州而召开的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听到地方政府的七年多来各项工作的报告,听到各民族代表们的生动而亲切的发言,此外还和部分代表有些个人接触。这一带地方我在抗日战争后期是到过的,而且不只一次。所以这一次旧地重访,如遇故人。可是“故人”的变化太大了,给了我很强烈的感受,也使我多一次更明确地得到对于革命事业的认识。这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最深刻的变化是在社会基层里运  相似文献   

14.
王连芳民族工作回忆(之二)“八擒诸葛亮”大约是1951年1月,访问团来到武定专区。晚上,各族同胞和访问团文工队的同志一道,载歌载舞。我和张冲坐在主席台上观看联欢节目。只见一个彝族民间艺人手持三弦琴,一边弹一边跳,来到我们前面大声唱道:“《三国演义》讲...  相似文献   

15.
艾力甫江     
我是第一次到乌苏垦区下野地四场一个民族连队作客的。没想到,我这个新闻工作者的到来,却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哼,又是那个年轻小伙子来了吧?”“不是,好像是戴眼镜的。”“管他戴不戴眼镜!咱可得问问艾力甫  相似文献   

16.
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电视艺术片“骏马奖”的评选工作已经圆满结束,我有幸参加这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欣赏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兄弟民族地区电视台摄制的大量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不仅看到了各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同时看到了各民族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感到十分兴奋。这次评奖以“骏马”命名是富有深意的,老一辈革命家鸟兰夫同志亲笔题写的“骏马奖”三字遒劲有力,气势昂然,象征着各兄弟民族电视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存在着成千上万个民族共同体,而每个民族共同体又均有一定的风俗习惯,也即在居住、饮食、衣着、服饰、节庆、娱乐、婚姻、丧葬、喜恶以及信仰、禁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这种习俗,几乎中外所有民族研究工作者都把它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识别、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准。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关于“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或称“民族性格”),据我看来,其基本内容和表现也是指的风俗习惯,只是在范围、内含上更广阔、抽象。风俗习惯是看得见的物质存在;同样,抽象的心理素质也是在物质存在基础上的抽象,是习俗等的深化,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它族的异我意识也  相似文献   

18.
一次和朋友聊天,偶然谈到民族音乐,我问朋友:“你知道麦丁吗?”“嗯──不知道。”“那你听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吗?”“那是50年代就传唱到今的名歌了,我还能哼几句呢……”是呀!音乐作为听的艺术,我们用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却听不出作者的名字。 麦丁,1927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5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创作中,与少数民族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定要写出好作品,用音乐来歌颂和赞美新的生活,这个愿望就像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时刻在激励着…  相似文献   

19.
巴文化研究与民族形成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它表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特征,它已成为区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考古文化为民族的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巴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了民族形成的若干问题。 巴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形成。目前对巴文化的研究,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鼎盛的巴文化为中心,上下索源来探讨其形成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巴文化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对苏联“民族过程”理论的理解和具体应用中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偏差。文章认为,“民族过程”是一个民族学概念,它凸显民族文化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应对该术语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