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因而试图跨越产权结构的市场化改革,只是一种模拟市场的改革。60年代开始的原苏东国家的经济改革由于没有深入到经济体制的深层结构即产权结构,因而走不出“放乱统死”的怪圈。中国以往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因为仅仅停留在市场体制的表层结构(如经营机制),至今也还没有走出困境。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市场是难以模拟的。市场之所以难以模拟,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以排他性的要素所有者存在为前提的,我们无法模拟所有者,这样就不可能做到产权明晰,这样的市场竞争往往是无序的低效率的。出路是重新认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实施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战略性改组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规制政策云南大学政治系张颉“规制”一词来源于英文‘Regulation”或“RegulatoryConstraint”,是日本经济学家再创造的译名。规制主要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或管理。政府在...  相似文献   

3.
鲁燕 《日本研究》1999,(4):20-23
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日趋显现: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诸多的经济规制既制约着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机能,又影响着内需的扩大,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大大缩小了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护送船队”式的金融行政造成的金融破绽层出不穷,官民协调的行政模式所引发出的腐败案件越演越烈,因市场的闭封性所引起的国际经贸摩擦不断激化,面对经济结构中的种种“制度性疲劳症”,日本必须对其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才能为其迎接面向21世纪的挑战提供体制上的保证。下面笔者将对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的…  相似文献   

4.
定价权是集中反映经济法所追求的有效发展、实质公平和平衡协调等诸项法益的重要视角.定价权的运行机制对经济法制度的形成与经济法理论的演变影响显著.市场与政府作为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方式,商品、服务和要素价格的制定权,由经营者与政府分享.不同经济体制下.定价权呈现差异有序的分立结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折射出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经营者正当行使定价权为主、辅之以政府谦抑行使定价权的制衡逻辑:其一,市场定价领域,经营者制定价格的权利源于其自主经营的自然权利,遵循"法无禁止即为允许"的私权逻辑,规制与调控经营者行使定价权失当行为的制度因此确立;其二,政府定价领域,政府制定价格的权力来自准予其干预市场的法律授权,秉持"法未允许即属禁止"的公权逻辑,约限政府谦抑行使定价权的制度藉此构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卓 《学术交流》2007,(8):110-114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影响产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对于网络型基础产业而言,产权结构和规制体制也是影响产业绩效的根本因素。随着规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绩效逐步改善,但在企业竞争力、产业发展状况和制度环境三个层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寡占的市场结构、国有制主导的产权结构和尚不规范的规制体制。因此,引入竞争机制、产权主体多元化、构建规范的规制体系是我国深化电信业规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历史记录了两种典型经济体制模式的破产,一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另一种是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结构(原理性市场经济结构)有效的主张,长期在经济学史中占有最有力的地位,“供给产生需求”的著名命题是18—19世纪古典派经济学多数派的市场经济乐观论的集中表现。古典派的经济学家认为,生产活动产生同物质资料和服务的供给价额相对应的所得,为支付这种所得,自然会带来同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竞争就业与失业保障李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改革原有旧体制.建立新体制,总体上讲必须全方位进行、这就涉及到劳动就业问题。体制转换时期必须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出发,充分引入竞争机...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经济体制是不同的社会在其生产、消费和分配这三大领域内作出的经济决策,主要包括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劳动结构三大主体结构,从根本上说,是用来约束现实经济运行的制度。50年代初期,当日本结束了统制经济后,也没有采取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而是结合日本...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简论李玉宏苏子仲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之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条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一五...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股份公司的权利结构中,经过“财产初始所有权—个人股权—法人产权—法人产权进一步分解”的演化,初始所有权不断弱化。股份公司内部的权利制衡机制与外部市场制衡机制能够克服初始所有权弱化并保障财产初始所有者收益的最大化。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极不规范的根本症结在于基本产权关系结构安排不科学。应当在坚持国有企业公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促使全民所有制通过国有经济完成总财产的人格化,再由国有经济通过组织单个国有企业完成总财产的具体人格化,实现国有企业基本产权关系的重组。文章最后就我国国有经济与现代公司制度的对接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规制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体制相异于欧美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规制多而且规制力度较强。日本的这种规制型经济体制的形成适应了战后日本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需要,由政府对民间的经济活动作出积极性的规制,使有限的人、财、物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对日本实现经济赶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日本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经济萧条,曾经在高速增长时期取得良好经济绩效的日本规制型体制,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成为制约日本经济活力的主要因素。为此,日本的规制制度面临着改革。然而,这场改革如何进行,它…  相似文献   

12.
日本式企业体制作为日本式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日本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现代日本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曾经取得良好业绩,学界早已开始对日本式企业体制给予关注,并就日本式企业体制的本质特征提出了多种颇具影响的论说,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所谓“经营者控制论”。本文拟依据现代日本企业体制中法人产权高度控制的多层面事实,对这一“经营者控制论”提出质疑。一、从“伯利—米恩斯命题”说起所谓“经营者控制论”,本文是指关于现代日本式企业体制本质特征的一种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战…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决策体制的变化及其特点和原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云祥一、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决策体制目前日本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机构与程序应该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一般认为,日本外交政策决策体制是一个以内阁为核心的三角柱形结构,即以政...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业规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政策的设计、调整和执行等过程充满着难以把握的信息和环境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在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会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作为市场治理最重要组成的契约,在受经济体制制约的同时也影响着政府的产业规制及其效应.本文在考察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市场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不既定条件下的市场治理及其创新,并联系实际对我国现阶段市场治理之于产业规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产业规制的宏微观效应在相当大的程度和范围内取决于市场治理及其制度安排的这一事实,体现了依据制度安捧来研究产业规制效应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则 《创新》2011,5(6):5-7,134,126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任务,应该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即政府创造条件,靠市场来调结构。“十二五”期间,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改革、如何转变结构调整的方式。倘若“调结构”的方式、特别是实体经济中制造业“调结构”的方式不能率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诸多目标就有可能落空。“十二五”期间的政策落脚点在于继续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进程,切实贯彻中央一再强调的“资源配置要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的施政原则,把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节落到实处。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结构存量调整的方式,要基本实现从行政化到市场化的转变,强化金融、商贸等服务业的疏导、中介功能,创建有利于推进服务业深度参与存量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体制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与需求,供与求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它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其先进性体现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  相似文献   

17.
李鹏  黄海 《学术交流》2012,(9):14-16
政府规制体制的运行过程,是代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博弈者按照政府规制法律规范确定的规则进行博弈而达到均衡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政府规制体制中的博弈均衡是一种没有充分顾及社会利益的博弈均衡,是一种没有质量、缺乏效率的博弈均衡。政府规制体制是为实现政府规制目标而采取政府规制的组织形式。鉴于此,完善中国政府规制体制的措施为:巩固体制基础、完善法律体系、明确主体构成、健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指令性政治—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身份及其行为从属于国家党政权力组织的正式序列,企业缺乏在国家计划之外自主发展的能力空间,同时也为政治—行政体系的运行制造了障碍。从1978年起,国家政治—行政体系开始放松对国有企业的垄断性权威控制,并逐步确立了国家和市场的双重不完全规范机制。在国有企业渐进式的改革进程中,对产权的合理处置是核心问题。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绝对产权和相对产权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分。在此基础上,国家政治—行政体系完成了与国有企业“权力共享”的变革:一方面,政治—行政体系向国企管理者进行权力的功能性委托;另一方面,政治—行政体系最大限度地滞留权力。国企改革引发了国家政治—行政体制的积极反应,并通过市场自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双重努力,实现了政企之间切实可行的权力平衡机制。中国国企改革与国家政治—行政体制变迁的事例,提供了一系列经验性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官僚体制”是存在于日本经济波动背后的制度性和组织性的因素,是形成日本型经济体制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多元化官僚体制”是日本经济成功和失败的共同根源。本文以“平泽计划”中提出的“在大学创立1000个风险企业”计划为例,分析了“多元化官僚体制”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是否还具有强大的协调性,并对其是否能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市场社会主义”的新动态余文烈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回顾所谓市场社会主义(MarketSocialism),按照美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87年版)的定义是:’“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或模式),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生产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