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论的“传统性”指它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特征,“现代性”则指它所隐含的现代文论因子及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古代文论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反思和清理。一种普遍的误解是以为西方文论都是大部头的体系性著作,对“西方”的理解也过于狭隘。“中西比较”这样的研究方式几乎是不成立的,因为它将原本庞大、复杂的文化发展过程大大简化、割裂,抽取出一些所谓的特征来进行比较;如果一定要比较,至少要在中、西、南亚3个传统之间进行。历史在变化,不可能“回到”古代文论,只能不断地学习它、使用它。学术研究的要义是把问题搞清楚,不能把纯粹的学术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或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冰雪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资源冰雪为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在社会变迁中,冰雪文化的传统性渐变为现代性,因此,构建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冰雪文化时,我们要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优秀文化因子有机结合,同时借鉴吸收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3.
4.
春是穆旦诗歌核心意象之一,其隐喻内涵是流动的:早期的春充满古典韵味,青春期的春充满现代矛盾与冲突,晚年的春是蕴含着哲理和智慧的凄凉幻灭之歌。传统诗歌中春的隐喻具有时间经验、男女情爱以及对万事万物的博爱等内涵,穆旦对此作了大胆突破,他笔下的春充满叛逆与骚动,攻击与侵略,虚无与幻灭等极具现代意味的内涵。穆旦之春的隐喻内涵是由个人经验与时代经验熔铸而成。穆旦借助隐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抽象与具象相结合、思辨与感性相统一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既明晰又典雅,介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  相似文献   

5.
情歌的主题是爱情 ,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却是一首无情的情歌。艾略特在诗中以悖论为框架 ,佐以象征手法、内心独白和典故法等 ,反映了他早期的诗歌理论 ,即创作过程“非个性化”和营造“客观对应物”。其诗艺的标新立异影响了他以后的诗歌创作 ,奠定了艾略特现代主义诗坛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具有两个核心价值目标:秩序与自由。对政治文明需要作一个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价值区分,政治文明的传统性价值的中心是以国家为政治主体的对秩序的追求,而政治文明的现代性价值的中枢却转换为以个人为政治主体的对自由的追求。对于政治文明的现代性追求而言,秩序与自由并非两个完全相克的价值追求。其实两者互为对照,形成张力,才是人类政治文明长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译诗与诗艺     
诗歌翻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通过大量的译例,从形式、内容等方面分析和探讨诗歌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完全可以说明,译诗要“文质相称”,翻译时要做必要熔裁而又要忠实于原作。要想提高译诗水平,译者就需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并不需要活到高年才能记得艾略特被视为文学上的布尔塞维克的那些年月。远在1932年,当我还是个大学生时,我们的英语教授最喜欢用的开场白就是就“你们诸位自称(哼)懂得(哼)和佩服的 T.S.(哼)艾略特先生……”,借此来刺我们一下。我们的这位教授无疑的在当时便已经是个反动派了,但是他却是自己那一代的最大学者和最出色的华兹华斯专家;他也活得很长,亲眼看见了主要由  相似文献   

9.
白璧德所持守的文学理论批评学说范式,在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盛衰沉浮、扬弃伏现的现代沉浮命运。回顾白璧德学说在现当代视域中掀起的这一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得失嬗变、起伏显闭的隐隐演进之脉象流迹,进而对其特定内涵的思想学说在中国文坛引起的回应、接受、阐释、传播、批判、遮蔽、消退、敞开等诸现代文学现象相交织之根源进行重新回顾与彻底透视,发现其中隐含着某种为时代所疏于甚至忽略的学术探究之现代深远意义。一方面对白璧德思想学说内在理路蕴涵之超前性与新锐性的投射有基本的定位与把握,另一方面对白璧德理论学说在中国毁誉盛衰的现代命运遭遇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多元向度之隐现辐射则有所顿悟与鉴照。  相似文献   

10.
吕亮耕重视诗的艺术技巧,却不赞同“唯技巧论”。他的诗作,意象鲜明、生动、丰富;语言清新、洗炼;他不但是在诗坛上不断地探索诗艺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少有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主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诗歌本质论;诗歌的社会作用与诗人的社会责任论;诗歌语言论;诗歌技巧论;诗歌风格论;诗歌创作论  相似文献   

11.
自出版之日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就以其艺术成就和作为了解诗圣内心世界的材料,散发着持久的魅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包括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传统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在内容和修辞上达到传统与创新的精湛结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的更新与重构的曲折历程,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宝库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抗关系,它们是同一启蒙方案内部逻辑演化的产物,前者孕藏于后者的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之中,后者的三次历史浪潮为前者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中国理论界对审美现代性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性关系、性观念和性道德考察,中国传统性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性自由和性禁锢同在,性放纵和性压抑共存。中国有性自由、性开放的传统———对男性,又是一个性禁锢、性保守的国家———对女性。在男性中既有上层男性的性放纵,也有下层男性的性约束。以性道德和礼教为精神约束,以男性在家庭之内得到性满足为基础,以广大下层男性缺乏买欢逐艳的经济条件为缓冲,以维护婚姻的神圣性为屏障,形成传统性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性与婚姻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20年代前后,人类文化史上一个两种文化相撞击、相交流的重要现象出现了,这就是中西文化在中国这个古老国度里的大融合。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派象潮水一般涌入中国。它们各自寻找着自己的共鸣者或知音。象征主义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也在这时不失时机地传入了中国,而青年诗人李金发就是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的“第一个人”①。  相似文献   

16.
艾略特无可比拟的“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以其诗作中所蕴涵的中西诗学传统为根基的。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中国诗歌的简约风格珠联璧合,使其诗作既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性概念具有双重意蕴,即外在制度结构层面的理性化和内在文化心理层面的感觉化,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价值理想的缺失与生存意义的危机。围绕着现代性问题而产生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回应方式;如果我们确认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建构的现代性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亲切的精神家园,那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必须回答和解决如下三大问题:一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二是外在的形式化制度结构的建构;三是现代人心性结构的重建。这三大问题所展开的论域可以说是在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可能形态。  相似文献   

18.
传统这个名字是 T.S.艾略特先生时常拿来在我们头上挥舞的,但是有时候我们却希望他能够用得更加确切些。一个人把自己形容为传统主义者,就意味着只有那些已经站在这个传统之外的人才能享受选择的自由,而当一个作家弄得赞成抽象的传统时,我们很可能感到他的马已经溜了韁,所以他最好还是说说清楚自己打算辩护或者恢复的究竟是哪些历史因素。艾略特先生并不是一个系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表现在艾略特的语言口语化、意象的恰当使用等方面。因此,艾略特对浪漫主义有着潜在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这个时代非常关心重新估价问题。批评家关于创作过程的性质,以及批评家职能的理论指导了它的莎士比亚批评。艾略特把艺术家的创作进展形容为“一种非人格化的过程”,而诗则被说成“不是解放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由于这些概念强调作品主要是诗人情感的表现或象征化,这就使人把注意力从人物转移到人物在它的创造者情感中象征了什么的问题上去。尼特之流的批评家于是从“情节”、“人物性格”下面和整个作品中去搜寻作者的“情感”图案,而这种图案则是“诗人灵魂中追求和谐的行动和斗争”的结果。但是这种研究方法非但没有找到情感的图案,反而把图案拆散了,使我们看到的颇有点象一张现代抽象绘画。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批评的特征是它忽视了莎士比亚使他的人物具有独立生命的最高才能。和在象征派诗歌里一样,所有的人物都只是面具,或者是诗人情感的客观化象征。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也给这种艺术理论添上一种医疗色彩。人们都假定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是隐晦的、矛盾的、痛苦的;人物和情节都成了寓言,或者是作者内心悲剧的投影。在心理学的猛攻下,连小说本身也在放弃对人物的兴趣了,一个例于就是伍尔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