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和谐哲学的研究主流是围绕斗争哲学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系统论和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可视为和谐哲学研究的两条支流。当今和谐哲学命题自身面临着生存危机;和谐哲学的儒化思想严重;和谐哲学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等诸多问题。未来的和谐哲学研究内容应扩大眼界,汲取百家之长;和谐哲学研究界域应控制在学术领域,避免将学术争辩上升到政治斗争;和谐哲学研究范围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扩展到国外。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社会基本价值目标及其次序的确立,社会哲学可以分为三种: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增长与和谐并重的社会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占有主导地位。在近代,社会哲学发生了从和谐取向向增长取向的转型。迄今为止,虽然增长取向社会哲学带来了许多弊端,但由于其社会根源依然存在,所以它仍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对实力增长和内部和谐两大基本目标的不同排序,规范性的社会哲学可分为三种: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增长与和谐并重的社会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学主张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到19世纪后半期,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被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所取代,中国的社会哲学实现了转型。尽管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但其存在仍然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因此,它是现阶段唯一现实的哲学理念。至于向增长与和谐并重的社会哲学的过渡,目前为时尚早,而重返儒家的和谐取向社会哲学更不可取  相似文献   

4.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是否有和谐哲学,如果有,其科学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古代的和谐哲学,它与现今提出的和谐哲学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以及如何应用和谐哲学阐明由于它的相对性制约,构建和谐社会是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与共存、同一和斗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与和谐有关的哲学概念有共存、同一、斗争等。这些哲学概念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构成了一幅纵横交错的辩证图景。共存是和谐的前提。辩证的同一与和谐是最接近的,但同一没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和谐则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和谐离不开斗争,因为通过斗争可以消除不和谐。除了斗争以外,协调也是消除不和谐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西古代哲学中“和谐”的相关要素有所界定的基础上.解读中西古代哲学中有代表性的和谐思想,结合目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传统哲学智慧再利用,以及管理、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几大重要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要秉承有利于继承的目标去解读中西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坚持“中西合璧,批判继承”的核心原则,阐述继承中西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智慧具体路径,对当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和历史角色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亦经历了一个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的转换过程.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其本质的差异就是从“两功能”向“三功能”的跃迁,即从认识和改造世界向认识、改造和享受世界的跃迁.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和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走向.  相似文献   

9.
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思想是以数的和谐表征万物的和谐,以数的智慧表征宇宙的智慧,通过对“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的科学论证、神学论证和哲学论证,达到了真善美相和谐的智慧,赋予哲学原初的、本真的意义——“爱智慧”;在“数”本原思想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哲学本体意义上的终极存在所体现的终极解释、终极价值,印证着毕达哥拉斯真善美的和谐智慧与智慧和谐。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今中外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终身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论、中国哲学中的“和”与“圆道”思维以及系统哲学中差异协同原理,也都支撑着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