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忠烈王于高丽元宗十五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以贵为元朝驸马的身份,频繁来往于元朝与高丽之间,不仅提高了其本身的地位,在政治上为高丽赢得了尽可能多的好处,而且密切了双方的关系,为双方和平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所谓“蒙古风”,指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随着高丽后期与元朝在人力、物力及文化交流的活跃,引入高丽并传承流行的一些蒙古风俗.大体上是从第24代元宗(公元1259年至公元1274年)开始,到第30代忠定王(公元1348年至公元1351年)的90多年时间,主要流行于王室和官吏等上层社会,以胡服和辫发最具代表性.“蒙古风”的...  相似文献   

3.
弘吉剌部是早期蒙古部落之一,辽金时期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强盛,常裹胁蒙古诸部出兵金朝,成为金朝北方"边患"的主要制造者。弘吉剌部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成吉思汗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95个千户进行统治时,弘吉剌部成为少数几个能统其国族者。弘吉剌部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已不亚于皇族诸王,世守漠南,成为诸藩之首。  相似文献   

4.
高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贵族社会,王权微弱。故而在统一之后,高丽并没有创法立制,制度文物多因袭新罗之旧。光宗时期,发动了华化运动,但因触动了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在推行十几年后归于失败。成宗时,王权与贵族集团达成了妥协,在尊重贵族集团既得利益的基础上,王权才可以较大规模地移植中国制度,但不得不迁就土俗,对唐代制度进行改造和变形。到了文宗时期,又开始移植宋制,出现了华制与土俗混合的现象。在蒙元王朝直接控制的时期,高丽蒙古化、中国化的趋势加快,到了高丽末期,全盘华化的政策终于确立。  相似文献   

5.
十三世纪后半期~十四世纪,元(本文为叙述方便,不严格区别元与蒙古之分,一律称之为元)与高丽的关系相当复杂。1259年,元朝统治阶级经过近三十年的战争后终于征服高丽王朝;1273年,镇压了高丽三捌抄军的抗战。统治者征服高丽以后,为怀(忄柔)高丽人民的继续反抗,形式上仍保存高丽王室,表面上承认高丽的独立。但是,实际上几乎完全控制了高丽,主要通过干涉内政、“征收贡赋”的方法肆意掠夺高丽人民。高丽王室和贵族与元统治者之间虽有一些矛盾,但主要与它妥协,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继续凌驾于人民头上,任意挥霍,鱼肉人民,扩大个人势力,过着极端腐朽的生活。高丽人民在元和高丽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迅速破产,丧失土地,流离失  相似文献   

6.
前  言元朝忽必烈即皇帝位的同时任命西藏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帝国宗教界首席国师( 1 2 6 0年 ) ,随后又将他任命为帝师 ( 1 2 70年 ) ,1 2 6 4年设立的佛教最高官署总制院 ( 1 2 88年改称宣政院 ) ,也由八思巴来管理。此后历代帝师均由萨迦派高僧来担任 ,从此佛教(尤其是西藏佛教 )便成为蒙古皇室尊崇的对象。有元一代先后建立了大量寺院 ,并对寺院以及佛事、法事采取了役税优惠政策。元朝在尊崇佛教的过程中 ,对西藏佛教以及全部佛教是怎样加以特殊保护的呢 ?并且在官制、法制、税制等方面又是怎样表现这一特殊政策的呢 ?本文主要以…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与祖国中原的关系史上,元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当时已成为新疆主要民族的维吾尔族(元代典籍中一般称回鹘或畏吾儿),早在元朝建立之前便已归附蒙古统治者,并在元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蒙古统治者吸收了大量维吾尔人加入上层统治集团。在近百年的时期内,元朝统治者虽然基本推行了民族歧视和文化专制的政策,但却无法完全改变各民族间的正常交往,无法磨灭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在那些统治者的后代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精通汉文化的专家、学者。元代是维吾尔族人才辈出的时期,西域人(包括畏尔儿以外的各民族)的“汉化”为一时之盛。薛昂夫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  相似文献   

8.
康熙三十五年本《蒙古律例》(以下简称康熙本 )是 1 6 2 7- 1 6 94年间清朝针对蒙古而制定的法律法令的汇编。这个时期是清朝向中亚扩张的时期 ,也是它同一些反对势力不断进行战争的时期。期间 ,漠南、漠北蒙古 (即喀尔喀 )领土上的一些独立的汗国 ,虽然进行了顽强的、长期的抵抗 ,但是 ,最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1 7世纪中叶 ,持续了近 2 0 0年的封建割据使这片领土分化成为漠北蒙古 (即喀尔喀蒙古 )、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 (即准噶尔蒙古 )。漠北蒙古居住在蒙古的阿尔泰山、杭爱山以及杭爱山以东的地方。漠南蒙古各部落分布…  相似文献   

9.
一、韩国与蒙古之关系依据《高丽史》记载,公元995年高丽国曾派10名留学生到契丹学习蒙古语。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韩国与蒙古族间最早交流的史实,由此至1995年,韩蒙间文化交流已愈千年之久。高丽神宗时,铁木真率军征服了周边的诸多部族,且形成统一体,其势更强。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此后,他率部征服了亚欧大陆的诸多国家,并建立了大蒙古帝国。如此强悍的蒙古帝国也涉足高丽,蒙古使臣著古与被暗杀成为直接导火索,蒙古大将军撒礼塔于高宗十八年(1231)进行了第一次入侵,由此开始,蒙古…  相似文献   

10.
契丹是一个英雄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契丹人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都发挥了聪明才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辽帝国统治北中国达二百多年,1234年,辽被金灭后,契丹人仍活跃于历史舞台,尤其在蒙元时期,他们又对蒙古统一全国和元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谷是高丽末期著名的朱子学者、名臣。李谷曾多次入元,与元朝名儒切磋交流朱子学,他曾两次入元参加科考,并取得了第二甲第八名的优异成绩,是当时高丽入元参加科考士子中的最高名次,因而名震元丽。通过努力钻研,李谷成为赫赫有名的高丽朱子学者。同时,他还是高丽末期严格区分儒、佛的先驱,自觉地与佛教划清界限,并推崇朱熹的忠孝节义思想,曾从元朝奉兴学诏回高丽,对朱子学在高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丽时期佛教进入全盛时期,上自王室,下至普通百姓都普遍信仰佛教,佛教信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佛教为女性提供了参与经济活动的条件和社会交往的场所与机会。高丽时期盛行佛教式的葬礼和祭礼,没有太强的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在家庭中占有较高的地位。而儒学思想作为高丽统治者的统治思想,重视孝道,在维护母权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相对于孝道,儒学思想中的贞节观念到高丽末期随着朱子学的引进,才开始有所强调,因此高丽时期的人们还没有女性必须要守节的观念,女性改嫁普遍,女性生活受到的限制较少。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蒙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蒙、藏的特殊关系,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并且将藏传佛教的"领袖由国师提为帝师,建立起元代特有的帝师制度,使藏传佛教及其领袖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1]696.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特殊的关爱,作为蒙元帝国的大都(即北京地区),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在元朝统治时期都颇为兴盛.元朝政府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佛教的管理.元大都遂成为佛教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1)准确诊断母狗的发情。狗是季节性发情动物,性成熟后的母狗每年正常发情2次,一般是在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各发情1次。母狗的每一发情周期可区分为四个时期,即发情前期(7—10天),发情期(4—12天)发情后期(约2个月),休情期(约3个月),发情期是配  相似文献   

15.
元代入居中国的高丽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咸、同以降朝鲜人之大规模移入中国,是近年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元代高丽移民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是历史上朝鲜移民进入我国的高峰期之一。本文概要地阐述了大蒙古汗国至元朝期间,高丽人大批进入中国的诸种原因、移民构成、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以及数量估计、对两国产生的影响等。学术界对中国朝鲜族的形成期看法尚有分歧。作者认为元代高丽移民,与当代中国朝鲜族并无直接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改变了元朝穷兵黩武的军事侵略政策,颁布政令,以朝鲜周边十几个国家为不征之国,主张和平外交,从而奠定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相对友好的对外关系.高丽王朝的政治家郑梦周,从最初担任高丽使团书状官,到先后多次任正使,十几年来多次拜见明太祖朱元璋,其外交政绩有:促使明朝政府免除高丽王朝五年的岁贡,请求明朝允许高丽穿着其官服和便服式样,使高丽王朝换服易裳等.在明太祖朱元璋与高丽使节郑梦周十多年的外交活动中,朱元璋起初对高丽使节产生怀疑,到对郑梦周等高丽使节的逐步了解,后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关系,是郑梦周外交活动成功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17.
一、前  言自古以来 ,以蒙古高原为中心兴亡的历代游牧民族中一直就有从中原逃难或被俘虏的汉人活跃的现象。不论是从元朝退出中原到漠南蒙古归附清朝时期 ,还是俺答汗(altanqaγan) ① 经营右翼蒙古时期 ,以土默特平原为中心这种从中原逃难或被俘虏的汉人数量逐渐增多 ,出现了被称为“板升”(bayising)的聚居地 ,他们的活动也变得非常活跃。然而 ,当探讨俺答汗强盛时期的蒙古与明朝的关系时 ,重大的转折点应该 1 571 (隆庆五年 )年的隆庆和议。隆庆和议之后 ,右翼蒙古和明朝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朝贡和贸易 ,右翼蒙古贵族对明朝的大规模进…  相似文献   

18.
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元朝统治者崇佛重儒,使蒙汉文化从冲突走向综合。国子学的多元性、书院的官学化、科举的时断时续构成了蒙元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元代科举考试的显著特点是举棋不定、时断时续,其深层原因是蒙汉这两种异质文化的综合必然经历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元代科举考试确实存在不公平的民族歧视倾向,但这主要是基于蒙古人承认差异、区别对待的权力民族配额制度的需要;至于元代科举内容和标准走向僵化,这是因为蒙古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不同,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蒙古传统文化简约、务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国家政权。元朝统治时期,中原传统的儒家法律思想受到以草原游牧文化为背景的蒙古法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蒙、汉两种法律文化相互激荡、融合,形成了元朝独具特色的二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 ,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 ,基本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元中叶以后 ,元帝国国势衰落。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展领土 ,中朝边界迅速北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