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既是一个转型中社会,其目标是走向现代性社会。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担当重大的责任。消极责任与积极责任是对政府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的责任划分。而这种责任需要责任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其所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在此种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需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以主动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世俗化、去宗教化"为总体特征的、正在生成中的西方现代性文化语境划定了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建构的限度及可能性空间。在现代性进程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学范式"、"知识型"的文化语境当中,先验领域的销蚀问题、人类主体性地位的确立问题、文学艺术自律问题、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科学与科学性问题等构成了西方现代性诗学建构的主要话题。深入探讨这些现代性诗学问题,有利于发掘西方现代性诗学生成的动力之源,进而可以为进一步建构现代性诗学提供参照、镜鉴。  相似文献   

4.
百年来,湘西苗族在国家力量的导引下,开始了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其现代性文化的建构特征主要表现为:理性、科学对民间信仰的冲击;权利意识的强烈伸张;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文化开放性的日益明显。湘西苗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百年历程表明,现代性文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统一体,是传统与现代因素在一个文化体中相互激荡、相互交织、相互吸收、共同形塑的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5.
范式转换与现代性建构是当代中国美术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梳理了当代中国美术的范式转换与现代性建构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文化方案与现代性经济方案、政治方案之间应当是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现代性文化方案必须观照人的内在价值结构秩序,即观照人的信仰与终极价值、道德人格、精神气质等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其中,道德人格是其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现代性文化方案滞后造成了现代人的德性颓废,并致使现代社会秩序的紊乱。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历程应当赋予现代性文化方案应有的地位与尊严。基于这一诉求,现代性文化方案具体落实的应然途径就是实现人道德人格建构的自觉。抓住这个核心基点,就等于为现代性文化方案改变被边缘化命运找到了一条通道。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教育在建构人的道德人格时,不仅要寻找积极的现代性文化资源的支撑,还要担承现代性文化建设的重任,既要救赎德性,又要整饬秩序。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的展开既是一个历史事件、一种现实进程 ,也是一个文本事件、一种话语建构。从逻辑和历史兼顾的原则出发 ,可将荒岛叙事视为现代性展开的一个初始场景。荒岛叙事打开了一系列与现代性有关的褶子 ,它既是现代性主体塑造的起点 ,也是现代性自我建构的归宿。荒岛叙事中的海难事件 ,是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初始场景-褶子。一个孤立无助的个体被抛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 ,正是现代性主体本身的象征。与此同时 ,荒岛叙事也建构了西方的“他者”---同时被剥夺了土地和表述权的美洲原住民和非洲奴隶。荒岛叙事中建构的乌托邦-反乌托邦空间体现了现代性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 ,但后者最终又成为其自身的反面 ,包含了肯定和否定、批判和赞美、追求和怀疑等诸多矛盾和反讽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电视剧<中国式离婚>通过男女主人公婚姻的破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性话语中的有关自由与责任、平等与差异、理性与宽容、权利与义务、理解与信任等种种问题.电视剧传播对性别现代性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传播、性别视角切入现代性问题将会促使人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正视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女性所遭遇的性别困境和角色认同危机,以及性别现代性建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新民歌运动表征着中国现代性建构实践的激进化,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旨在建构优越于西方现代性的民族文化并真诚地借用"古典"和"民歌"的形式,结果却在规范与规训的双重作用下,于一体化认同建构过程中形成对世俗现代性的渴望与追求同审美现代性的极度缺失的强烈反差,从而走向对真正意义上的古典和民歌的自反性否定。对新民歌运动及与之相关的17年文学的研究存在反二元对立、重审现代性、回归历史等三种批评角度,批评的异响本身暗示着17年文学貌似单纯的现象背后的深刻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府是 2 1世纪先进生产力和管理科学的杰出成就。本文对电子政府的建构思想、技术特性、功能与效率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对电子政府的虚拟特性与效率、任务与功能、宏观调控和网络经济的特性与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归纳了建构中存在的关键性和复杂性问题 ,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系统建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在革命与救亡的制约下超越了文学本身的范畴,上升到更为广阔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层面;文学的发展方向不仅是承继"五四"文学所开拓的现代性发展路径,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新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无论是文学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大众化的文学实践,还是文化符号由"鲁迅方向"向"赵树理方向"的转换,以及新的文学规范的设定,都在不断探索本民族文学现代性和民族性并重建构的新的可能性。从延安文学的实践及发展来看,一方面,它的现代性追求尽可能地向本民族的文化靠拢,突出中国经验的表达;另一方面,它所建构的民族性又充分体现着现代性追求的实践特征。延安文学所追求的现代性是包含着民族性的现代性,所确立的民族性是内涵着现代性的民族性,民族性塑造着现代性,现代性目标又深化着民族性的诉求,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和对接的过程,由此构成了延安文学的双重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并重。现代性与民族性作为延安文学的两翼,形成了延安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并为建国后当代文学的发展创设了新的文学规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进行一系列求解现代性问题的实践,奠定了德里克将毛泽东及其思想放入现代性的视野加以审视的合理性。德里克从“矛盾”这一核心概念入手逐层剖析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指出毛泽东是在一种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的张力关系中处理各种矛盾并建构了他的理论体系,而毛泽东力图建构的现代性则是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弊病的另一种现代性。德里克这一尝试性的研究开启了毛泽东研究的独特视野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保守主义是当今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性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告别传统进入现代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的状态和特性。中国现代性的建构较之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新保守主义思想传入中国,认清其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影响,并找出解决对策,对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现代性建构,需要把握现代性的基本要求,也需要把握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整体上看,文化现代性以人文精神为指向,以世俗社会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文化的发展规律,从纵向角度看,文化发展体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从横向角度看,文化发展体现为一元与多元的统一。推进我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方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基础;大力弘扬改革与创新精神,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课题,国家形象的建构越来越为世界所普遍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必须克服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陷阱,以作为哲学化的伦理学之儒学与现代性的生活意识为内涵,构建起主体性的价值观念,且站在"文化交涉学"的立场,突出"如何与世界交往"的时代主题,探索国家形象建构的途径与方法,建立起现代性的国家.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忧虑所形成的“力场”,构成了毛泽东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问题意识,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性方案从而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成为毛泽东始终关注与思考的核心问题。深化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研究工作,应当从思想史发展的整体历史线索出发加以把握,即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与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微观历史进程相结合的双位视角出发,综合透视毛泽东的现代性思想,并对其进行基本的思想史定位。作为现代性本质特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性思想在当代不同的历史情境中不断引起回响,并以显性或隐性形式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通过小说中人物存在的境遇,言说现代人的异化感、孤独感、负罪感、恐惧感、陌生感和无归宿感。卡夫卡的文学创造是审美现代性的历程中对荒谬世界的一个模型建构。这个建构模型突现了卡夫卡现代主义文学话语的现代性意义,并开创了现代主义小说的言说方式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0.
[摘要]后现代主义和二次现代性是西方对现代性批判的两个维度,其实质都是重构、重写现代性。这双重维度启示我们,现代性并没有终结,而是不断超越的,必须坚定中国建构后发现代性的决心;必须正确理解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代价;必须既借鉴西方,又立足中国实际,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后发现代性的任务决不是重复启蒙运动兴起时的现代性,也不是照搬工业社会的现代性,而是建构后现代性观照下的新现代性。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西方现代性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现代性重新追问的结果,它既是对我们以前的现代性发展模式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经典现代性、后现代性和二次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是一种独特的新现代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