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策划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策划作为策划学的分支,对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起着关键性作用。优秀的文化策划可以提高文化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增强文化竞争力,创造品牌和效益;文化策划可以创新思维,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形式。文化策划已成为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实践中发挥文化策划的功能,进一步实现创新和科学的决策,是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福建省文化产业现状出发,从文化策划的角度分析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际提升福建省文化策划水平,从提升文化策划意识、打造文化策划平台和加强文化策划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在社会进入小康或更宽裕境况后,商品生产和市场销售都更加受文化影响。“文化经济”应非限于若干具体产业范畴,而是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所显示的新特点。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既来自科技方面的发明进步,也需要有文化方面的配合包括制度创新和设计创作。创新成果要能够销售出去,必须能结合不同市场的文化。当今国际市场存在着西方的“文化霸权”,东方文明处于弱势。我国既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又要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以及和平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独特功能。在区域经济中,香港发挥了策划产销、安排融资和服务商贸的综合角色。香港的角色是由历史和文化形成的,在可见的将来难以被取代。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存在双向推动的关系,民族文化让城市品牌富有个性,而城市品牌建设也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可以运用广西民族文化推动城市品牌创新发展;加强城市品牌的营销,提升广西城市品牌形象,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播;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城市品牌创新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文化个性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主权就其基本意义说来,它是一个民族文化自我守护与承传、自我创新与发展的权力.一个民族的文化主权的强弱,与该民族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强弱息息相关.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实践,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强.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推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坚持文化主权,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文化创新发展经历了封闭与反封闭一系列矛盾的动态发展过程,与封闭性文化思想行为进行了有效的斗争.边区文化反封闭实践,实际上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过程、走向成熟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命题。高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培育人才、传承文化薪火、创新文化精神等途径,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校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具体包括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与社会总体发展结合、与人民需求结合。同时,高校文化建设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多元中立主导,继承中谋创新,交流中促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当代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市场配置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可以强有力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文化精品,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可以推进实施特色战略,有效开发历史资源,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维护文化安全,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行为中主题现象非常普遍,文化与主题的结合焕发出的活力,源于其内在有效的机理与运行机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需要主题,主题可以用来合理组建文化的内部结构,引导文化的发展方向,激发文化内在的活力,形成文化运行的有效机制.主题的不断发展,会衍变为品牌,主题与品牌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文化主题到文化品牌,最终产生品牌效应,需要尊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好主题的提炼、升华工作,不断提高文化主题的内在品质.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用好主题机制,打造文化品牌,增强品牌效应,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可以赋能城市发展新创意、新价值和新品牌.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基于供给侧改革驱动下产业链重组模式、文化需求导向下产业链价值共创模式和数字技术推动下产业链延伸模式三种类型.当前,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该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融合理念,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旅游发展,立足城市工业遗产、推进城市复兴,创新文旅项目和活动、加强区域合作,以促进城市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行为中主题现象非常普遍,文化与主题的结合焕发出的活力,源于其内在有效的机理与运行机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需要主题,主题可以用来合理组建文化的内部结构,引导文化的发展方向,激发文化内在的活力,形成文化运行的有效机制.主题的不断发展,会衍变为品牌,主题与品牌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文化主题到文化品牌,最终产生品牌效应,需要尊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好主题的提炼、升华工作,不断提高文化主题的内在品质.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用好主题机制,打造文化品牌,增强品牌效应,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学栋 《理论界》2005,(10):144-144
检察文化是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文化的检察事业是不可能发展的.检察机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土壤是文化,唤起人的主体意识,使其从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接受,从而达到规章制度要求与个人习惯和修养的契合统一.检察文化是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源泉与基础,实行文化育检,建设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发展检察事业.  相似文献   

13.
王英 《兰州学刊》2012,(5):92-95
文化与科技的不断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主旋律。文化科技创新强调科技力量及其应用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文化管理文件中提出采取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文化科技创新不仅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出发对文化的发展进行定位,还关注文化形式的现代重构方式转变,强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视当代文化的载体变化对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抓住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内涵具有深厚的科技意蕴、文化意蕴与社会意蕴,意味着我国对文化发展未来图景的认识上升到了时代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已进入高级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态,既承载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语言思维",又强调以"视觉思维"为主要特征,已发展成为语言文化的高级形态.实现民族语言文化与视觉艺术的发展必须有效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是对视觉文化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社会发展基因意蕴下的文化内涵和结构,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文化的异同之处,分析了传承、扩张、变迁等文化演变方式,并进一步探研了文化的价值.探讨社会发展基因意蕴下的文化,可以创新我们发展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利用这一资源可以提升当代文化的厚度,铸造文化的品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资源.然而,在信息化、数字化迅速推进的时代,仅靠传统模式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的方式已然受到空前挑战,而融合创意产业、“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则成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创新路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文化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探索活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意为先导,实现创意产业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完美“联姻”.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6):11-17
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九十多年发生、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时代创新不仅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诉求、理论品质,更是其内在基本规律。这种基本规律体现在时代创新必须与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目标紧紧一致、不断继承与融合其他优秀文化。时代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化的发展繁荣,发挥文化多方面的功能,以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把握时代创新规律,对文化发展问题做出时代回应,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学术界对文化研究的热潮持续高涨.研究河北文化,认识河北文化的现状和特点,准确为河北文化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发展河北文化,进而更好地为河北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一是要挖掘、保护传统文化,同时,并且更重要的是要文化创新和发展.要把文化保护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是其核心资源与重要支撑.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主体对于创新文化的认同,创新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思想,继承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思想,继承中华文化中的进取思想,创新与继承并重,是我们建设创新文化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下,人类文化形态正在向视听文化发生着总体性、革命性的转型.以文化传播介质为基本标志,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非语言时代、听说时代、阅读时代和视听时代.视听文化在当代人类文化时空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扩张力,视听无处不在.各类传统文化形态以各种方式向当代视听汇聚和接轨.泛视听化、融合化、社会化、产业化和个性化是文化视听时代的总体特征.视听时代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危机、文化风险和文化异化的时代.因此,必须处理好阅读与视听,大众化与精英化,传承与创新,技术、内容与价值,视听泛在与媒介素养,发展与监管以及人性化与异化的关系,从国家战略高度部署视听文化发展规划,建设“视听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