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美国马里兰大学魏得安教授分析中国"特色腐败"得出了"双重悖论"的观点,即腐败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腐败的急剧高发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行。那么,应该如何分析中国"特色腐败"导致的"双重悖论"现象呢?首先,中国"特色腐败"与其他国家的腐败并无本质差别。腐败本身也绝不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京雨 《领导文萃》2013,(14):7-22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如何看待腐败的严重程度?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反腐败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反腐战略有哪些重要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何增科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15):50-50
正美国官员不需要花太多精力进行自律,为什么?有制度,请客超过9美元就算行贿,谁敢?在中国,腐败不仅是有权者的专利,甚至已成为一种社会生存方式。哪个官员敢于站出来说自己没有腐败过?有些人对腐败的痛恨,并非  相似文献   

4.
现有关于腐败如何影响环境污染的研究多数忽略了非正规经济的作用,而非正规经济的存在将会影响到腐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腐败和非正规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腐败通过提高非正规经济规模增加了环境污染;同时,腐败通过减少正规经济规模降低了环境污染。基于1998-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腐败和非正规经济活动对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腐败通过扩大非正规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间接影响显著为正,腐败总体上改善了中国的环境质量,说明腐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占主导。非正规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为正,腐败程度越高,非正规经济对中国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王茜 《办公室业务》2012,(16):43-44
<正>近几年,一些领导"身边人"的秘书,成为利用职权或职务进行腐败犯罪的高危人群之一。党政秘书腐败是国家机器上的"锈斑",其危害甚大。他们不仅因贪欲膨胀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严惩腐败秘书之余,人们不禁要追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走上了腐败之路?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秘书腐败屡禁不止?应采取怎样的积极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探究党政秘书腐败的原因,有人文精神削弱对秘书文化的负面冲击,有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有领导腐败的恶劣影响,有对秘  相似文献   

6.
一个知名网站曾做过一项社会调查,题目是,如果你有腐败的条件,而且腐败了就有可能受到惩处,你怎么办?选项是:坚决腐败;不腐败;好好想想等。调查结果是,选择“坚决腐败”的占70%以上。这种调查可能不十分准确,但至少可  相似文献   

7.
腐败为何愈演愈烈?反腐败为何成效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取证困难,成本很大。任何腐败行为都是秘密进行的,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种。反腐败必须花成本,但能否把反腐败  相似文献   

8.
沈骊天 《领导科学》2001,(14):52-53
腐败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什么会产生腐败?怎样有效扼制腐败?近年来各界见仁见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笔者在这里也想谈一下个人的一得之见. 一、腐败之源 当前,人们谈到腐败分子腐败行为的根源时往往归结为"世界观没有改造好,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往往把反腐败的主要措施定位于思想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因为这实质上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所以也就很难突破传统的轨迹.而社会系统控制理论则给人们认识腐败本质以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近年来发生的诸多腐败大案来看,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那领导干部身边都有哪些人?他们会对其身边的领导干部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在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里怎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公众对"身边人"的看法客观吗?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的大敌,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为了预防腐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其中,经济责任审计即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  相似文献   

11.
从利益源头上防止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大多表现为特定主体对非分经济利益的攫取,从经济原因上分析,腐败现象的产生与体制改革引起的经济利益重新调整紧密相关。改革过程中,行政权力过多地左右市场,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条件;市场机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空间;体制和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转型期社会条件下,要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来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为从经济源头上防止腐败,根据目前的情况,应尽快建立健全以下几种经济监督机制。一是改革行政审批许可制。过多过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向被称为"清水衙门"、承担反腐重任的纪委特别是纪委书记,自身也有腐败问题发生。经媒体披露后,大家感到吃惊,继而有些惶恐和担心。由此也给人们带来种种疑问:纪委书记为什么会腐败?应该如何规范纪委书记的权力,以有效制止这种腐败?  相似文献   

13.
近来,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出现摇中6连号,北京一名26岁女孩梁某,因盗卖回龙观小区40多套经济适用房而被立案审查,一系列与经济适用房有关的腐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有人认为既然经济适用房制度在立项、审批、建设、出售、监管等多个环节都很容易诱发腐败,甚至形成了一个腐败链条,不如把这项制度取消.  相似文献   

14.
##正##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能为了捞取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事实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的行为都应算是腐败。相比政治学、管理学,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权力寻租理论与腐败经济学什么是腐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指国家官员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陆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腐败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痼疾,腐败分子犯罪后携款潜逃出境或者将赃款转至境外的案件日益增多。特别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签订前的一段时间,腐败官员及其资产跨境转移情况尤为猖狂。腐败官员外逃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些腐败官员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在实施腐败犯罪后选择向境外潜逃。一般而言,身份级别相对较低、涉案金额相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冈退休、辞职、调任等原因离开原先的霞要岗位后,仍然千方百计施展自己的余威,大搞权钱交易,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取利益,违法乱纪,最终晚节不保.这些人利用延期的权力获取不当利益,可谓"人"走而"影"在,被称为"影子腐败".那么"影子腐败"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根源在哪里?又有哪些治理对策呢?  相似文献   

17.
张宝林 《领导科学》2001,(18):48-49
腐败成本是指腐败分子在进行权力与利益的交换时所作的投入,或者说所付出的代价。从一般意义上说,腐败成本表现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态,主要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名誉成本,是指搞腐败行为者所付出的名誉代价,主要有政治声誉、道德声誉等。二是纪律和法律成本,是指搞腐败行为者所要承担的纪律和法律方面的风险和代价。三是经济成本,是指搞腐败行为者所付出的经济代价。……  相似文献   

18.
腐败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造成极大威胁。它不仅破坏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且还损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而最终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腐败主体的心理活动产生腐败行为,因此本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在分析腐败主体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腐败的对策,并尝试提出建立和完善腐败制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问题45:怎么看待“单位腐败”或“法人腐败”这类问题?请联系实际一谈。 时限:5分钟 出题思路: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头号问题。尽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腐败仍在滋生蔓延,而且显现了新的特点,如犯罪向团伙化、高智能化发展,单位受贿以及单位向个人或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政治之癌"的腐败在中国的经济转型期日趋严重,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威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对腐败的概念作了较为准确的界定;接着,引用国际透明组织的报告对中国与世界的廉洁指数作了论述;然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从腐败的成本——收益进行探讨,提出了一套较为符合中国实际的治理腐败的对策,以便从根本上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