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分工的深化,协同创新成为普遍的创新模式,企业需要通过网络化的协调实现创新过程的合作。不同的市场竞争结构和创新复杂性,影响网络化治理机制的选择。中国制造企业处于低水平分工均衡中,产业升级面临协同创新的瓶颈,需要恰当选择水平差异化、垂直差异化的升级路径,通过企业网络实现创新协同,才能突破瓶颈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研究国外关于模块化创新模式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模块化组织模式的内涵,以杭州高新产业集群为例,分析我国目前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同时与硅谷的模块化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应采取"中卫型"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块化创新过程模式,以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创新。  相似文献   

3.
梁军 《天津社会科学》2012,3(3):84-88,109
产业标准创新决定着产业发展的高度。推动产业标准创新需要实现垄断、竞争与合作的聚合,垄断与竞争的协同是创新压力和动力的源泉;竞争与合作的交织可以加速和催化创新。模块化创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模式,可以有效连结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和谐地包容垄断、竞争与合作,实现垄断与竞争的共振、竞争与合作的交织,是产业标准创新的有效组织方式。融入模块化网络,实施产业标准的模块化创新,需要企业准确认识模块化创新网络的本质,灵活调整创新竞争策略,以有效规避模块化创新陷阱。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产业分工与专业化不断深化。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分工、专业化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目前,产业集群已成为与市场、企业共存的第三种生产组织方式,而其形成与发展往往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由此可见,产业集群优势的获得与产业分工及网络化产业协作等是密切相关的,即产业集群崛起的根本动力是基于产业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的集群经济优势。在分工、专业化的推动下,产业集群进行了持续的发展、演化,以有效适应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一些适应性差的产业集群将遭到淘汰。在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中,分工、专业化与模块化发挥着一脉相承的重要作用。其中,在产业分工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模块化生产方式,既突破了传统产业链的组合方式、传统企业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产业集群演化的规则与路径。模块化对全球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提升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效率、激发创新活力、推动行业标准化等,同时也会给产业集群带来风险的集聚。  相似文献   

5.
产业竞争规则经历了从成本竞争、速度竞争、到技术竞争的变迁,相应地,产业生产方式由大批量生产向柔性生产演进,产业竞争优势由价格向质量演进,产业组织形式从一体化的企业内部分工向企业间分工演进。产业集群是企业适应竞争规则变迁、赢得竞争优势的演进适应系统。  相似文献   

6.
企业网络分工及其组织的本质在于其自身所特有的"模块化机制",即企业网络分工系统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内生机制.将企业网络分工作为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模式,既是实现产业组织"二元双重结构"转换的现实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企业、产业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引入模块化机制,按照企业网络分工原则重塑我国企业集团及其系列体制,使企业集团在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替代目前的行政性中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市场与网络的双重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正在日益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的机制、组织创新的模式等理论问题。提出了以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为主线,深入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模块化带来了产品系统的结构创新,创造了一个开放式创新环境.使得技术得以在产品系统层面与模块层面双向并行演进.美国计算机产业从产品创新开始,经由模块化所导致的结构创新,进入以模块创新快速演进,产品系统渐进式创新阶段,模块层面创新引发产品系统重大创新,产业再次进入新的技术演进路径.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技术演进引导产业演进,技术演进与产业演进并行.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模块化产业发展时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已加入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但在整个国际分工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如何摆脱我国始终徘徊在产业链中处于低附加价值模块生产的困境,进行本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则是我国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在电子信息产业,台湾与大陆各有竞争优势,作为同种同文的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如何优势互补,形成战略联盟,把握中国市场,以中国特有的竞争优势走向亚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被认为是新产业结构的本质。从模块化创新企业行为的内在机理着手,对创新企业的绩效进行博弈和实证分析后可以发现:项目的预期价值越高、竞争越激烈,创新企业付出的开发努力越多,越有利于技术进步,进而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构建相对稳定的“显性设计规则”、模块内部完全的自由以及相互之间的独立性、对企业创新的事后淘汰赛机制和公正的评判以及融资支持都是引致企业创新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