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说的是“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古语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也体现“作文”与“做人”的同义关系。新概念作文的倡导者提倡:“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去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表面说是“生活”与“作文”的同义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在阐释“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实质上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作文是学生人格的物化形态,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品,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作文意境。作文实则反映做人之本,其中过程,是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流动程序。因此,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体现个性,做到人文合一。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其中一难是“挖掘”意义,点明中心,以小见大,“以一斑窥全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但教师的“八股文”意识影响着作文的评价。作文的评价影响着作文的教学。作文教学影响学生的习作.强扭着“意义”装点在作文里。这样的作文,无病呻吟倒还在其次,可怕的是“光明磊落”地、一本正经地甚至“真实”地抒发着虚情假意。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老师改文”。教师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然后漠视。事实证明,这种“苦行僧”式的传统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一直秉承“教书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升,以及习惯培养,在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发面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在作文教学上更是独树一帜,学校以“儿童原生态作文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这一市级课题为抓手,提倡“童眼看世界”、“童心述真情”、“童言表心迹”的作文教育理念,提出了“绿色作文”、“自由作文”的教育口号,学校被命名为浙江省作文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5.
概述人与自我,真诚交流,彰显自我,关心他人,这是一种健康人格,一种道德修养,一种文化素质。关注人与自我的发展,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者所密切关注的。综观近年全国及各省市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题,人与自我类作文题很受出题者的青睐。如2006年,湖北卷“对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材料作文,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四川卷“问”、安徽卷“读”等话题作文,湖南卷“谈意气”标题作文;2007年,全国卷“摔了一跤”漫画材料作文,北京卷“读唐诗名句的体会”材料作文,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话题作文,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诗意地生活”标题作文。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所以,在作文教学或作文阅卷中,教师都非常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感情真挚”列为评分的基本要求。的确,由于一个时期作文教学出现“政治化”倾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情况。于是在呼吁作义回归真实.提倡抒写真情的呼声中,广大语文教师最终一致认同了“感情真挚”在作文中的地位,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令人欣喜。可是从近几年来学生作文的现实看,我们也发现中学生作文的“抒真情”已经走入误区,并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主体迷失。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8.
“扣题准”是考场作文首要的评分标准。考场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就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为此,探究作文“点题”的艺术很有必要。“点题”的艺术技巧可谓多姿多态。一般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课无不渗透着作文教学,有心的同学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但时至高三,仍有学生抱怨:“我们的老师以前很少讲作文”,“我们写不好作文”,“我们没有材料可写”,“我们语言太贫乏”,“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听到这么多的抱怨不得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学生作文写不好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当今,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情景作文走进了课堂。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想象作文”等字眼儿屡见不鲜,作文教学情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说到情境教学,中国较早的有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的“相机教学”。“相机教学”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孟母教子也是成功的情境教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许多教材在作文的编排上,对情景作文进行了大量的渗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人以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尝试,谈一谈对情景作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相似文献   

12.
所谓开放性作文教学,就是改变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中心,把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作文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家长担忧.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一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作文,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笔者认为要提高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最终要从低年级的“写话”抓起。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能说会写”是对语文教学核心任务的精要概括的话,那么作文教学便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过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消极心理,学生往往对作文“望而生畏”,导致这语文的“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如何让学生从作文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走出来呢?我的思路是: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发现,对待作文,学生普遍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怕与应付。能开开心心作的只有少数作文“尖子”,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书本这个“本”抱得太紧了,没有让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沟通”与“合作”体现得不够。为此,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像是陷入了某种常规定势,总是冲不破“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框架,许多教师不由自主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地理解成了“写好作文,取得高分”。只想着完成教学任务,人为地窄化了作文的范畴。并没有站在“功夫在诗外”的高度去把握作文教学的本质。要知道“小学作文不是着眼于培养未来的小作家,而是倾力培养未来公民的语文素养;不是为了研究语言,而是为了学习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荡涤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鼓励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还作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已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题曲。但是如果拿学生作文去读一读,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还是不少。为什么“改革”了,学生作文中的灰色污染还是不少?笔者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18.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以至于出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一些小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老生常谈的头疼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使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以为这样就能表明自己的工作态度,自己心安理得,同时还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同,哪管最终的效果呢?叶圣陶对此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长此以往,作文批改只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道工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人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作文始终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上。我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因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编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