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神山崇拜与自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 ,探讨藏族传统文化中山崇拜所透视出的自然保护意识 ,这对我们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自然观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走社会、自然和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注意的若干与民族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民族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西部的“区情” ,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处理好与此相关的若干关系问题 ,包括 :自治地方与中央及非自治地方的关系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聚居民族与散居民族的关系 ;“东引”与“西出”的关系 ;民族传统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文章进而论证了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 :首先要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以保证西部大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 ;其次是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民族权益关系 ,以巩固“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关系 ;最后是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 ,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文化力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经济—体化模式及其取得的发展成果为西部开发与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路。本文从文化、文化力入手 ,通过对西部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大生产力理论的阐述 ,指出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成为西部发展中强有力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持续多年,是中央政府支持下的边缘地区扶贫项目,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和优惠,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西部大开发并未改善西部地区在区域发展的不利地位,反而出现“东西部失衡” “西部省份内部失衡” “西部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失衡”等多元区域失衡样态.说明过度依赖外部扶贫并无法改变西部地区的经济地理空间,反而固化了西部地区在国家社会一体发展中的边缘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西部地区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有效推进了西部地区的“去边缘化”过程,使其从国家经济社会格局的“边缘位置”变成“中心枢纽”.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有可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开发政策应致力于西部自生发展,做好地方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动性、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双重匹配,抓住西部地区发展的共性问题并兼顾地方多样性,继而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青海的逐步实施,“富民强省”已成为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青海区位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以适应青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三江源文化学概念的提出,试图从文化学视角入手,重构、提升三江源文化新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三江源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5):84-89,125-128
为了解“播州土司”研究的期刊成果,本文从中国知网上查询了2001~2013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有关“播州土司”研究的文献,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梳理,并从这三个角度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7.
李胜杰 《民族学刊》2018,9(4):33-38, 104-107
在政府行为和经济政策双重力量作用下,西江苗寨的乡村旅游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旅游景观的人为塑造与村民传统互动方式产生对抗,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前台化,传统的禁忌伦理难以执行,各类噪音对村民生活造成干扰等。针对上述问题,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提出三项对策:一是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二是设置前台与后台的区域隔离,保护传统文化核心以及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免受破坏和骚扰;三是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守住地方感吸引游客,留住乡愁圈住本地人。  相似文献   

8.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重构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重构的必然性、多元性、个体自愿性、长期性等特点的分析,论证并指出:西部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重构是必然趋势,并且这个重构是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应以个体自愿的原则为基础,让各种文化的主人从多元的社会文化取向中自主选择取舍,以达到“中和位育”的最终结果,在西部民族地区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混一的文化环境。与此同时,笔者对学术界中值得商榷的提法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西部新闻》力求在第一时间内报道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各种宏观政策,西部12省、市、自治区党政领导的重要活动和工作思路,西部大开发中最活跃的先锋人物和重要经济现象,西部的突发性重大事件,西部的各类社会新闻等,目标取向上要成为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喉舌,成为国内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舆论中心,成为西部12省、市、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类社会新闻的汇聚平台,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展示自己的窗口和让西部走向世界的信息“集散地”。《12/12》将用富有亲和力的平民风格,对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报道和追踪,…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5月 2 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与《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以民族为视角 ,对西部大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分述如下。1.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因素。 (1)西部大开发要重视民族因素。西部大开发 ,一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是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整合 ,应包括经济的一体化和民族文化的互动。民族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任何现代化的进步都会带来反现代化的浪潮 ,较多地表现为“文化民族”…  相似文献   

11.
方泽 《民族学刊》2020,11(6):107-112, 174-175
清代,地方教育作为“教化远人”的手段,积极配合中央统治权利的西向发展趋势,使得西部边疆迅速与中原地区产生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方方面面都与中央王朝或中原传统相互交融,西部边疆对中原文化与政权的认同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逐渐展开。岷江上游地区处于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是藏彝走廊的东北边缘,属于过渡地带;由于土地、人口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地方教育在清初得以迅速发展,区域内人心向化和民族融合的态势也渐次形成,继而推动了过渡地带以及民族地区对于中原文化与王朝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广西边境壮族传统农商文化赖以依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它必须适应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对接才能存续与发展.充分利用传统农商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边民的商业文化意识和农业种养技术、耕作方式、互助合作等农业文化,这种传统的经济习俗就可望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并将向“大农大商”方向发展,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略地勾勒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即从开始只研究非洲族群、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土著、美洲印第安人等的所谓“原始”、“野蛮”、“无文字”、“无国家”的简单社会,到后来研究亚、非、拉的复杂传统文明社会,再到后来又进而研究欧美工业社会;从只研究现代的“过去时”,到研究现代的“现代时”。文章指出这一研究的时空变迁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为社会能动主体的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包括自身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不断进行反思,进而加以革新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自古以来地处边陲,处于中华文明圈的边缘地带,由于交通、信息等交流不便,逐渐形成了各地域和少数民族自身特有的文化传承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少数民族不断汉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少数民族汉化有利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与政治经济文化的整合发展,但是如果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不断抛弃了自有的优秀文化内涵,则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与国家所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相悖。因此,在保证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下,从教育方面入手,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本区域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开发为例,试探讨乡土教材开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领域。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 地区的现代化问题就成为学术界的话语主题,但诸多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资源 等“工具”硬件层面,而关涉西部地区人文传统的研究不多。最近看到青年学者杨文炯博士的 专著《传统与现代性的殊相———人类学视阈下的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2 年4月出版),认为该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1.伏笔立论,多角度切入。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是该书的主题,该书以 此为伏笔和主线贯穿全书,从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与现代…  相似文献   

16.
目前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启动第二次现代化 ,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工业文明的第一次现代化 ,而西部的广大地区 ,特别是穆斯林聚居地区 ,基本上还处在农业文明阶段 ,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很落后。实践证明 ,落后不仅仅是一种环境尺度、经济尺度 ,落后也是一种心态、一种观念。无论是一个国家 ,还是一个地区 ,要使其经济稳定的增长 ,必须有社会的改造。为使社会得到改造 ,必须使人变得更富有活力 ,富有进取心 ,成为生气勃勃的“现代人”。西部穆斯林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着眼于人的现代化 ,从“全面提高穆斯林民族整体素质”的角度来发展教育 ,最终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中教育的功能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西部大开发中教育的功能及意义世纪之交 ,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自这一战略开始提出 ,上至中央政府 ,下至地方 ,都十分关心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 ① 问题。综合考察一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界学者所提出的新思路 ,我们会发现 ,所有的“新思路” ,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这是因为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有其特殊的作用。1 西部大开发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各种经济要素的重组 ,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开发模式。本文只选择三种具有典型性的开发模式作为实例 ,并以此入手来分析教育在经济开发中的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世纪之交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这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而当我们深入思考西部大开发战略行动如何具体推进时 ,则必须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放眼国际社会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剧发展态势已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背景因素之一。 80年代中期以来 ,经济全球化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迅猛发展 ,并已呈不可逆转之势 ,对 2 1世纪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发展态势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每一个具体步…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在社会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开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意义。从图书馆建设的角度来看,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较东南沿海地区少,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也比较薄弱。而民族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弥补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稀缺,也与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民族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吸收养分,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下,需从以下方面拓展和延伸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第一,结合校园文化,以学生培养服务社会;第二,结合学生社团,延伸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第三,联合地方文化单位,为民族地区服务;第四,结合时代需求,探索新模式以适合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与社会史的汉人宗族研究之主流,实际上一直放在“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框架内来展开的,以致形成了一种思维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宗族当成国家与地方社会交流的平台.传统帝国时期,国家支持宗族的存在,以维持地方社会秩序,支撑帝国的整体运转;但现代化运动却要试图革除之,因为它阻碍了现代社会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视角也的确合乎中国的历史实情,因而今后需要继续加以开拓和深化.但必须意识到,它也遮蔽了作为亲属制度意义上的宗族之文化内涵.也就说,宗族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更主要是文化的、风俗的.回归文化的角度理解宗族,是今后超越“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中的宗族范式的一条可尝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