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解释是现代文学理论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文学理论过于偏重文学解释的客观性,现代文论则大多祭出主观性的大纛.本文从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关系,文学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入手,重审文学解释,并予文学解释的客观派和主观派以学理上的评判.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特性所规定的。它必须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方法影响读者,引导舆论。这说明新闻的特有的作用和可贵的价值在于向读者提供事实,让读者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一、新闻报道失真现象剖析   1.用空洞的议论掩没事实   有些报道事实本身不完整、不典型,作者本应深入采访,掌握更多的事实,但往往不肯从这方面下功夫。为了急于求成,就采取“米不够,水来凑”的办法,用空洞的议论来说明问题。   2.用笼统的叙述代替事实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要尽量把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生动性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不能笼…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并没有关于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的分类,但根据内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刑诉法中的8种证据进行划分,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区分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能够指导办案机关扭转“口供中心主义”的做法,有利于刑事冤假错案的防范与纠正。在证据新分类的指引下,公安机关要转变口供至上的理念,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并重;检察机关要合理引导、深入挖掘,把紧客观性证据审查关口;审判机关要综合全案进行审查判断,发挥审判的终局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文学理论都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等同对作品的真正理解。现代解释学认为,理解具有其历史性,作者的意图是不存在,文本的生命是阅读赋予。读者的参与必然注定作者的死亡,读者的参与是主观能动的,文本的开放性也为读者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6,(5):81-84
对冤假错案的定义是复杂的,很多被纠正的案件兼具冤、假或错案的因素,冤假错案应做泛化的界定,包括冤案、假案和错案。冤假错案的产生有多重原因,但从证据学的角度来分析,"重主观性证据、轻客观性证据"是重要因素,实践中办案机关对口供等主观性证据更是情有独钟。主观性证据具有能够还原案件全貌、及时侦破案件等优势,但也有着稳定性与可靠性较差的天然劣势,过于依赖口供等主观性证据更是给冤假错案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客观性证据的提出,弱化了实践中对主观性证据的依赖,有利于形成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新证据观,对建立健全司法公正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观性色彩是情感的符号,精神的载体,特别是后印象派以来,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力才得到逐步加强,对后来的现代主义油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绘画者和艺术评论家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对主观性色彩概念的阐释,并指出主观性色彩和客观性色彩的区别与联系,以期人们对掌握主观性色彩的发展规律有所裨益,且为把握油画中主观性色彩的艺术特点给以铺垫。  相似文献   

7.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学习西方客观性理念是一个有效途径。新闻客观性原理在中国大陆一度被称作“客观主义”而遭到误解和批评,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语境在坚持唯物二元论思想的基础上主张新闻客观性、强调真实准确的同时却忽视公正平衡原则。要实现新闻报道客观性在中国大陆语境的真正运用,需要强调新闻专业主义,注意在实践中批判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发展客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过”在古代汉语中是谓词性成分,表示“时间、空间距离上的经过”,突显客观义。“不过”是否定词“不”与“过”构成的否定结构,前后属状中关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过”发生了词汇化,由“不超过某一限制”引申出“仅仅”、“只”等表示说话人态度、情感的主观义。在前后小句语义方向不一致的语境中,“不过”衍推出转折义,由副词转变为连词,是说话人用以调控听话人认知状态的语言手段,体现交互主观性。从否定结构到副词再到连词,“不过”经历了一个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启蒙主义时代的诠释学认为存在着一种如镜子般直接映射式的解释路向,其前提是如果将诠释者转变为无血无肉的抽象,那么,完全对应式的解释就能呈现。哲学诠释学认为,一方面,诠释者的主观性的背景构成了与文本得以沟通的途径与激发诠释者认识文本的最初动力,而在另一方面,又是需要我们予以否定或者超越。我们就是通过前见跳入文本,而通过超越与否定走出前见,并让文本自身呈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嵌入式新闻报道的历史渊源、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因,以及针对嵌入式报道的伦理道德评价,最后阐释了嵌入式新闻报道对中国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嵌入式新闻报道从行为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诠释符合伦理道德,但这种报道形式却不利于中国媒体宣传中国政府的观点与立场.嵌入式报道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是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策略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主义从强调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或追求对科学知识的“应然”理解走向绝对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完全客观的;社会建构论从表达科学知识的主观性,或追求对科学知识的“实然”理解走向相对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完全主观的。事实上,科学知识既非完全客观的,也非完全主观的,而是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性统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认为,在社会学研究中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研究者要摆脱一切主观的偏见和预断,通过客观的观察方法来获得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这一准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学研究,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提醒人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和坚持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原则,克服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只有客观地研究和把握社会事实,才有可能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中的主观性可以通过多种语用-语言策略得以体现,焦点凸显策略就是其中之一。新闻标题作者利用 一些焦点标记,如焦点标记词“是”、疑问结构和被动结构,将新闻标题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突显,从而体现其视角化主观性、体验 主观性,以及认识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模态是语言学的重要范畴,是主观性和客观性、述行性和非述行性的对立和统一。西方学者关于这些问题的几个传统观点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值得商榷;英语模态的主观性和述行性相随,客观性和非述行性相伴。这两组概念相关对应,均非模态的本质性特征或标准。  相似文献   

15.
古代儒者们在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的认识上有着不可克服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 ,对于法治与德治的学理内涵及其深层科学意义和价值缺少过细的挖掘和梳理 ,因此 ,有不少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实际上法治与德治有治理形态和治理手段两种意义 ,两者相区别又相关。当表征为社会或国家治理形态时 ,涵盖了治理手段 ,并以此为核心 ,来展示其主要特征和基本结构的。  相似文献   

16.
有关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深刻讨论为数不多,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却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马克思思想中是否具有真正的道德理论,西方学者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和纷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本体论阐释学占据着我国阐释学研究的主导地位,而意大利哲学家埃米利奥·贝蒂的方法论阐释学较少受到重视。其实,贝蒂的方法论阐释学理论在西方阐释学史上地位重要,它与本体论阐释学共同构成当代西方阐释学全貌。在贝蒂的代表性著作《阐释的一般理论》中,他将"价值"作为其整个阐释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由此进而将客观性区分"理念客观性"与"实在客观性",指出阐释活动是通过"意义形式"为中介,追求"理念客观性"的辩证性与公共性过程。从"阐释逻辑"所要求建立的确定性、开放性、收敛性、可接受性等立场出发,对贝蒂阐释学理论基础部分的若干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并借鉴其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对于丰富和发展"阐释逻辑"本身以及推动中国阐释学思想体系构建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讨论了递进复句中与语言的主观性相关联的一系列的问题,指出不管递进复句所使用的关联词语是什么样的,其逻辑基础始终是统一的,都属于并列关系。尽管如此,递进复句在主观性方面却与其它类型的并列类复句存在明显的不同,它是用于体现主观视角的评述性句式,并且都包含两层叙述,其语用价值在于凸显和加强反证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期刊本身的特点、功能等角度对科技期刊导向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又从办刊宗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等方面对科技期刊导向的主观性作了阐述,指出科技期刊的导向正确与否决定着期刊质量的高低,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保持译文的客观性,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完全等效。笔者对译者的传统角色定位表示质疑。本文通过对影响译者主客观因素的分析,认为译者"文学再创造者"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