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汉语音韵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魏时期,印度文化传入,译经事业勃起。从梵文的拼音原理中,我国学者领悟出汉字声韵调的关系,于是发明了反切注音,并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韵书——音韵学开始诞生。  相似文献   

2.
周斌武著《汉语音韵学史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3月版)是阐述音韵学这门学问形成和发展的著作。跟现已出版的中国语言学史比,周书把其中的音韵学史独立出来,各个章节交待得简明扼要,不漏重点,每一阶段的发展都跟社会的使用需要相联系,这说明音韵学从来就不是一门脱离实际的玄学,而是有其实用价值的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如“绪论”点明古人已意识到汉字掩盖古汉语的语音结构,实用的要求(音训、音转、注音)必须认识汉字音节的构造,进而制出反切。这就是音韵学形成的基础。第二章说了学者们为便于写作诗文,汇集反切以韵分编而成韵书;为懂佛理、译佛经以及深入研究反切而有等韵。第三章说明为适应新的文学形式(杂剧),产生了《中原音韵》等  相似文献   

3.
论《经典释文》的音切和版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方孝岳先生所著的《六朝书音反切谱系》一书的序言及说明。方先生生前曾对《经典释文》一书加以分析和研究,将此书所录音切按中古韵书所分的韵部加以分类排比,以便与韵书作比较的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六朝时读书音的反切系统。全书按《经典释文》所录经典音切,分为《周易》、《尚书》、《诗经》、《尔雅》、《庄子》反切等各部分。现由李新魁、曾宪通同志将方先生所写的本书序言及说明的主要部分整理录出,加上题目发表。  相似文献   

4.
追溯中国汉语语音研究的历史,汉末反切的发明是其肇端。对于反切之起源问题的考释,当将研究视角定位在对音节两分的审音能力的形成——反切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域。在字母、四声、韵书还没有出现之时,作为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的方法的反切首先出现,它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产物,也不完全是来自西域梵语,而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本土音节分析能力的积淀,是反切产生的内在因素、产生的沃土;伴随佛教而来的梵文拼音原理的传入,是反切产生的契机。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之下,产生了在中国运用时间达近两千年之久的反切。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考10部宋代韵书,对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和《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进行考察,断定真福寺藏本反切有误者15例,《四部丛刊》本反切有误者17例。尤其对两种本子反映宋代实际语音演变11例切语的分析,证明居于强势的口语音系对保守性很大的《礼部韵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拨正了前人认为“《礼部韵略》对音韵学研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误解,为宋代语音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 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始于汉末、行于魏晋,直到清代。不掌握反切,就无法弄懂古注、古代字书和韵书中的注音。然而反切涉及的音韵知识十分广泛和复杂,特别是反切变例更是如此。研究和掌握反切与现代普通活语音的对应规律,一直是音韵学界重视的问题。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汉字读音的方法,古注及字书中叫“××反”或“××切”、“反”与“切”都是相拼的意思。它是根据双声叠韵的原理,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所以,一般说来,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就可以拼  相似文献   

7.
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汉字注音方法。从东汉中叶到本世纪初,这种注音方法一直延续了近两千年。其间产生的许多字书、韵书,乃至有关语言文字研究的专书、文章,无一不用到反切。因此,了解反切的原理、方法,掌握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实现古音的准确折合,对于读懂古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系列论文之一 ,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音研究是如何兴起的 ,介绍了反切的发明和四声的发现的有关情况 ,分析了中国古代语音研究的兴起与反切产生的关系 ,论证了反切的发明和四声的发现对中国古代音韵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反切是我国古代韵书中一种重要的注音方法。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中古时期所制定的反切已经不能准确地切拼出所切字的普通话读音了。普通话语音可分为声韵调三个系统,在每一个系统中,反切与其有着清晰的对应规律。只有全面总结反切今读的音变规律,综合运用相关成果,才能准确掌握反切的拼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韵书在中国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音韵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很多学者的心目中,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内容首先就该是韵书韵流、韵书内部结构的演化、分析、综合等等。  相似文献   

11.
反切和韵表的关系论者不一。韵表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反切有何关联又其作用为何?是否可以根据宋元以后韵书所载的反切而说韵系简化?这是中国声韵学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曾经对这些问题有所论述,现在重加整理,校订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清初至民国三百多年间,樊腾凤《五方元音》直接或间接衍生版本众多,流传广布,社会影响极大,形成了明清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上的重要现象。公元601年陆法言《切韵》是音韵学经典,1 400年来派衍孳生韵书甚多,音韵学史上称之"切韵系韵书"。仿此,笔者郑重提出"五方元音一系韵书"概念,指称在编纂形制上韵图与韵书相配合、音系框架上大致反映北方话二十声母、十二韵部、五个声调的音韵学及汉语教科书等语言文献,并将世传诸多"五方元音"系列文献爬梳归理为同构型前提下的三个系列,归纳各自体系特征及影响流波,推动"五方元音"系列语音文献乃至清代及民国音韵学、语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陈澧《切韵考》一书在音韵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首创考证条例以辨《广韵》反切正误 ,亦影响深远。然由于时空所限 ,其条例中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参考陈澧未见之韵书残卷 ,对其“用字偶疏”条例加以具体分析 ,详细探讨其得失。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汉语语言学(又谓小学)分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部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按此区分各种字书韵书,把《说文解字》列在字书之首,把《广韵》列在韵书之首,把《尔雅》列在训诂之  相似文献   

15.
从《交泰韵》看吕坤之宫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吕坤的音韵学著作《交泰韵》对宫商的论述,吕坤的宫商观与传统的音韵学观点宫商表音不同,吕书中宫商用来表韵。但是吕坤的改革是不彻底的,有许多与旧韵书的观点夹缠不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等韵简述     
<正> 要谈等韵,必须先说韵书;而谈韵书,又不能不从反切说起。这一篇《简述》,就先说一说反切。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书籍在当时都是用西域诸国文字或印度的梵文巴利文写成的。文字尽管不同,但都是拼音文字。中国的和尚和信仰佛教的学者都要念佛经,学习这些拼音文字,并把它译成汉文。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启发了中国的僧俗学者,  相似文献   

17.
论《切韵》系统中床禅的分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床纽和禅纽在《切韵》一系韵书中是分立的,其反切上字是不相羼杂的,床纽在反切中还有床二(崇)、床三(船)之分,合禅纽则成鼎足。它们各组反切上字如下: 崇纽:仕士鉏锄床查豺雏助崱俟。船纽:神食乘实。  相似文献   

18.
反切和韵表的关系问题,宋元以后韵书所载反切与所谓韵系简化问题,这都是比较大的问题,在前一篇文章中已都谈到了。在这篇文章中再论有关反切和韵书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反切的用字与开合的各有四等 有这样一些说法,反切既与拼音差不多,那么三十几个声母,每一个母用两个字就足够,一以切纯粹的声母,一以代表j他声母;而韵母每一个韵用四个字也就可以,足当开合洪细。对反切用字甚多,则以为那是保存着一点幼稚牲。这个问题还是要溯其源流、观其变通来解决。 案《续通志·七音略》云:“反切所以济直音之穷。”就是说汉代人的注解全是直音,直音穷  相似文献   

19.
从白居易讽谕诗的用韵看元和魂痕分用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韵文是研究汉语音韵史的重要材料.王力先生说:“历代韵文本身对汉语史的价值并不比韵书、韵图低些.六朝以前没有韵书,因此六朝以前的韵母系统主要从韵文中显示出来.”“切韵以后,虽然有了韵书,但是由于韵书拘守传统,并不象韵文(特别是俗文学)那样正确地反映当代的韵母系统.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唐诗、宋词、元曲的实际押韵,来补充和修正韵书脱离实际的地方.”利用韵文研究韵母系统的困难也不少.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了韵书以后,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汉语史的文献资料,语音方面,东汉以后,反切和韵文是主要的两大来源。韵文仅限于研究韵类,反切兼及声类,其重要性显然超过韵文。但是研究反切比研究韵文要复杂得多。第一,早期的反切跟训诂学有密切的关系。用反切注音有时是为了诠释文义。有了字书、韵书以后,这种现象还时有所见。因此,研究文献资料的反切首先须要做一番审订的工作。第二,文献资料中用反切注音散见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