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游牧业,是指采用原始方法,利用简单工具,依靠自然因素而进行的一种畜牧业生产。它与现代工厂化养畜业,甚至一般舍饲养畜业相比,不但流动性大,周转慢,生产效率低,而且从事这种生产劳动的牧民,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因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游牧业必然要不断地被改造,甚至最后被淘汰。但是在我国,特别是就新疆的现实情况来说,由于游牧业是利用天然草原游动放牧的,投入人工少而所得甚多。由于  相似文献   

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游牧民族聚居的游牧区 ,草原畜牧业在新疆历史最为悠久 ,历经数千年 ,经久不衰 ,是畜牧业的主体形式。但随着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传统草原畜牧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经过 2 0多年的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新疆近约 80 %的牧民实现定居、半定居。实践证明 ,游牧到定居是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必由之路。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游牧民族定居和草原畜牧业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草原畜牧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加快和完善游牧民族定居 ,促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游牧民定居工程使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生产与生活场域的改变,促使牧民新社区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社会资本视域,以社会关系为切入点,通过描述青海省玉树州曲县H社区定居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的转换及适应过程,展示牧民在新环境中的交往需求变化以及社会关系的重构情况.研究发现,牧民定居后在重视维持传统亲缘关系的同时,也逐渐建立起基于新生产生活场域的新型社会关系,而社区新型社会关系的形成又是牧民在业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上把各种关系作为社会资本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疆游牧民族定居与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的特点 ,实现四个转变是游牧民族定居和牧区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是在牧区生产方式方面由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转变为固定的生产牧场 ;二是在牧民生活方式方面由传统的逐水草而居转变为有固定的生活社区 ;三是在牧区经济结构方面要由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向多元化的草原经济转变 ;四是在牧区社会发展方面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向社会化大生产大服务方面转变。要实现这四个转变 ,就应当以游牧民族定居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理论、制度、政策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构想 ,要有前瞻性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开创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产组织的社会结合方式之一,游牧生产方式曾经是草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对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保护生态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它逐渐失去了先进生产力的性能而成为中性生产力,与分工、协作一样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由于受人口、草场面积、产权结构、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农耕等一系列苛刻条件的限制,传统游牧业不可能再现。但现代草原畜牧业则可以利用游牧生产方式的合理内核———轮牧制———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草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新疆牧民定居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定居的层次和水平有所不同.但牧民基本实现了定居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牧区的经济类型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向牧业和农业并行发展.并呈现向经济生活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对新疆呼图壁县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点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牧民定居的适应策略并试图分析其形成的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牧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是,由于实行了责、权、利相结合,草、畜、服务相统一的牧业生产责任制,牧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前所未有的;紧接着,由于逐步在畜产品流通领域实行放开、搞活,牧区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要看到,在历史的、社会的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下,牧区还基本是游牧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单纯经营畜产品原料的单一经济结构,自给为主的产品生产,仍属封闭、半封闭经济形  相似文献   

8.
推进牧区经济发展的大思路,就是要在牧区充分体现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牧区,原始自然草原畜牧业不是先进生产力,必须要建立发展现代畜牧业;原始的蒙古族游牧文化也不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必须通过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立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改变:近年来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状,也要求我们必须从广大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尽快提高牧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甘南藏族自治州牧民定居模式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环境关系到长江、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并从不同层面上分析了牧民定居对高效利用草地资源 ,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 ;发展现代畜牧业 ,提高牧民收入 ;改善生活质量 ,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牧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区传统的游牧业发展为定居畜牧业之后,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牧区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又出现了脱离原有生产基础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又在发生变化,某些领域的变化甚至超出了正常发展的极限,走向了一种变异式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清代蒙人的定居游牧只是局部存在,并没有对整个蒙古社会构成影响。从1950年到1980年期间,我国政府推广定居游牧,使蒙古基层社会发生了极大改变。伴随着许多固定建筑物和设施的建设,定居游牧导致了人与畜的相对固定,而人畜固定则为政权网络向下延伸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清代的蒙旗制度体系中,旗的政权功能简单,基层几乎不存在权力空间;在定居游牧下,苏木政权具有了权力的空间和复杂化的功能。与此同时,蒙古人民的草原利用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任意游牧,被动地适应草原生态,过渡到人为地改造草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草原牧区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气候寒冷,风大沙多,无霜期短,即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短暂而酷热;草原面积广阔,但草原生产能力低,退化严重,人的生活条件和牲畜的生存条件均十分恶劣,同时,草原牧区的水资源极其匮乏;与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草原牧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流通受阻;牧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困难;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缺乏,仍没有摆脱靠天养畜的局面;我们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缺失很多,急需要优化。总之,缩短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过渡任务紧迫而艰巨。为了选择和确定科学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加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必须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和发展模式,使先进的经验转化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阿勒泰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在牧区,没有牧民的小康就没有阿勒泰地区的全面小康,而实现牧民小康的前提就是牧民定居。牧民定居点建设要标准化;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资;调动牧民定居的积极性;重视定居牧民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问题;明确牧民定居条件和标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哈萨克族起源和形成有关的古代诸部族,如塞人、乌孙等基本上都从事畜牧业,过着随畜逐水草的游牧生活,这是历史事实。同时,哈萨克族在历史上亦作为一种副业曾从事其他如农业、狩猎和手工业生产等多种生产行业和经济部门。下面对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作一简单的回顾与考察。畜牧业生产哈萨克族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隆冬季节,都习惯于不断搬迁与流动的游牧生活。古代,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当然主要是一种依赖自然,靠天吃饭的畜牧业,因此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地随畜逐水草,过居无常处的游牧生活。根据一年四季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角度揭示了游牧的内涵,阐述了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牧业的基本形式。作者认为,游牧是有别于食物获取经济(狩猎、捕鱼和采集诸形式)和其他食物生产经济(刀耕火种、游动的园艺种植和犁耕农业等)的一种独特的食物生产经济形式。对牧业的分类,不仅是理论工作使然,还是基于数世纪以来牧民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标准,对我们了解牧业的多样性,把握牧业经济诸多形式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鄂温克人最初都是以狩猎、饲养驯鹿和捕鱼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鄂温克牧民的身体和文化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生产的技术水平、分工协作和社会化水平大大提高,基本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畜牧业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7.
在全省牧区组建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保护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剖析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动,对自古以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新疆四大游牧民族(即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构成严重的冲击,凡是去过边远牧区的人都知道,用什么话描述这些山地峡谷都可以,它们一律自然封闭,与世隔绝.由于畜牧业经济的自身规律,牧民世代停留在这种自然封闭的环境中,仍一如既往地过着游牧生活.城乡人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他们回报了无穷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享受着正规教育和文明社会环境的熏陶.农民也在发生巨变,他们从封闭的自然经济小天地,跨入了商品  相似文献   

19.
促进牧民增收是"三牧"问题的核心,也是城乡、区域和民族之间和谐发展的关键。破解牧民收入低、增收难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打造完整的草原畜牧产业链,使广大牧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建设,激活现代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附加值。草场与牧户、加工企业、经销商、专业合作组织及服务机构是构成草原畜牧业整个产业链条的基本节点,通过加强各节点组织的建设及其协调运行是牧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这个转型、变革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这种历史性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律现象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往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使法律在客观上形成不同的历史形态,不同类型的法律有着迥然相异的价值目标和依托。法的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展,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进,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