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史湘云以她心胸开阔、旷达乐观、豪放疏狂、大方爽直的思想性格赢得人们的赞誉和喜爱。她的诗才不让林、薛,容貌也与林、薛比肩,而她的豪情更是独步大观园。因此,她与林、薛鼎足而三,是贾宝玉仰慕而有特殊关系的女性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史湘云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所依傍,所能借鉴的很少,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典型。与其说在她身上可以看到鲁智深或者快嘴李翠莲的某些影响,还不如说她来自作者对生活的艺术加工,是作者“半世亲睹亲闻的”女子的典型化、概括化。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出场较晚,然而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极富艺术魅力,是《红楼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无论是她的行动还是语言,都写得极有特色,对我们今天还有借鉴作用。下面仅就她的语言特点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将汉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作过比较,把他们当作人性的两大典型。现在我们比较的是性格基本相同的两个人物——贾宝玉与聂赫留朵夫。这两个人物是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与列甫·托尔斯泰的文学创造。对于贾宝玉、聂赫留朵夫两个典型人物,及两位作家创造典型的方法的比较,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世界文学中两个著名的文学典型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两位文学大师创作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审视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小说创作,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艺术典型的弱化和缺失.具体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弱化与小说公共空间的萎缩;人物塑造的平面化与价值维度的消解;读者接受史与文学讲授的隐性断裂.重提艺术典型,并非又绕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话语中去,要作家去恪守创作陈规,而是着眼于当下文学中写人不足的倾向,通过对中国小说近二十年来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整体现照,探讨由艺术典型的弱化与缺失所引发的一因多果的问题,诸如与此相关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衰退、文学阅读的式微、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浮泛化等相关现象,强调重视这一问题对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莫言的创作给当下的文学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老子》以其文学上的特异性和独创性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老子对意象化和形象化创作手法的创造运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创始的意义和地位。老子出神入化地运用朦胧手法创造朦胧美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以洗炼的方式阐述哲理。《老子》的文学特质主要体现于其诗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老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充分显示了以哲理为灵魂的“诗”的风采,其句法结构融合了南北诗歌风格、形式的传统和特点。可以说:一部《老子》,是哲理内容与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相似文献   

6.
秋瑾是晚清的女革命家,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从思想与艺术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秋诗是旧民主民族革命时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苏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源流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解放区文学在理论建构上,整合了苏区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和功能的政治化、革命化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解放区文学继承了苏区文学的小型化、通俗化特征,以及成绩突出的话剧艺术经验,从而使后者更好地服务于革命的现实斗争.当然,苏区文学的某些缺失也给解放区文学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纪行赋是中国文学悠久的行旅文学传统在赋体中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分析具体的赋家赋作,总结纪行赋的一般模式和艺术特色,将纪行赋与其他类型的骚体赋进行比较,研究其在赋史上的意义,并从纪行赋的诗性特征入手,揭示纪行赋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始终情系教育、献身教育的著名小说家,他写于 2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重要信号,而且也是他的教育情结和历史感受的艺术释放。本文探索了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主人公倪焕之的心灵变迁的关系,着力透视了主人公的精神典型意义,并揭示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0.
在所谓“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子女儿”的《红楼梦》的新鲜别致的美学境界里,大观园的丫环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走出贵族阶级的投影,以独特的个性生命、人格力量,进入艺术典型的画廊,体现出“理想的人性”——大观园中的女性美.与此同时,丫环形象也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样以其光辉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并且以它自己的独特民族形式丰富和照亮了世界文学宝库.作为描写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小说、规模之大、人数之众、涉及问题之多,波澜壮阔,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即算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块瑰丽的宝石,它光芒四射,震撼古今.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写道:“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是在二十世纪这一崭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上中国文学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封闭和凝止的结束、交流和新生的开始,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最鲜明的区别即是其现代性: ——它使用现代中国人的语言; ——它努力借鉴和运用现代的艺术形式和手法; ——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要求现代化的思想情绪,反映了古老的中  相似文献   

13.
末世文人的女性自拟心理,导致了宋玉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与书写上的独具风格,即对女性的从艳羡到逃离。宋玉对女性的认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艳情文学始祖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宋玉对美女的逃离实际上是追求理想的失落。在女性自拟心理影响下,这种失落散化为浓郁的伤感,强化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主题的自觉,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女性化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何其芳是一个典型式的人物."何其芳现象"不仅仅是简单的"思想进步,创作退步"的问题,应该多角度地看待它.本文从文学写作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性格的视角对"何其芳现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一)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这部文学巨著的争论历代不息。尤其是如何理解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更是众说纷纭。但从五十年代那场对红楼梦问题的大讨论之后,李希凡、蓝翎同志的两个观点,即认为贾宝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反封建的英雄和贾宝玉是代表新兴市民思想的资产阶级“新人的萌芽”,已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繁荣的代表 ,莎士比亚之所以在戏剧艺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艺术形象的个性刻画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认为 ,哈姆雷特的艺术性格具有丰富性与复杂性。它交融着人类涵蕴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及其审美心理的幽咽颤栗的诗性。而这一艺术性格所具有的真正的艺术生命、深刻的文化蕴涵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又同这一艺术典型在个性特征与普遍意蕴、内在冲突与心灵矛盾等方面的融汇统一及其艺术化的呈现和表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同步”这一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实际上不过是对欧洲文学发展规律的套用。把“人性”仅仅归结为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的解放、个人意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等等,就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批优秀作品排除在外。把作家人性自由的表达和感情的浓烈度作为衡量作品艺术力量的标准,认为人性的发展制约美感的发展,都经不起中国文学实践的检验,理论上也站不住脚。中国文学发展有其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末世文人的女性自拟心理,导致了宋玉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与书写上的独具风格,即对女性的从艳羡到逃离。宋玉对女性的认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艳情文学始祖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宋玉对美女的逃离实际上是追求理想的失落。在女性自拟心理影响下,这种失落散化为浓郁的伤感,强化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主题的自觉,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女性化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贵族青年知识分子 ,贾宝玉的性格是矛盾的。他既不能摆脱阶级和出身所给予他的束缚 ,却又对此感到厌恶和不满 ;他既不能与他所属的那个阶层同流合污 ,却又不能在另一个阶层———下层人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 ,他仅仅是走向衰落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多余人”。当然 ,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在于,其形象内涵既不属于西方文化,又非中国传统文化所能涵盖。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又不是中国的儒、道所能解释:无论在思想意识、价值追求还是在思维方式等方面均与当时的世俗文化构成极强的张力冲击。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贾宝玉与其它人物在仕途文化、情色文化上的碰撞,以及贾宝玉自身多元素文化的冲突。曹雪芹就是通过这种文化碰撞所塑造的贾宝玉形象,完成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穿越,从而造就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艺术张力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