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关于留守儿童的基督教信仰状况及基督教信仰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的研究十分阙如。本文根据作者参与留守儿童服务期间的调查和观察,对留守儿童基督教信仰的动因及基督教信仰给他们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描述和探讨,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心和研究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信仰因素。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8,(4):13-13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全国农村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有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8%左右,亲情缺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相关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打工5年以上。父母亲情的缺失,带来的是留守儿童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的缺失。有关部门反映,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效果和社会问题,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又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些什么,本文拟从留守儿童的现状入手,解读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出现的问题,从基层人民法院的角度浅析应该如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15日报道,“按最保守的估计,农村留守儿童不会少于1000万”。段成荣、周福林估算的全国“留守儿童”规模已达到2290万人,其中87%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如此庞大,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关注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湘阴县是一个有着近7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留守儿童达2万多人。近年来,该县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托管试点,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全县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2008年9月,县关工委主任聂宗儒带领一个调查组,对全县19个乡镇的留守儿童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全县农村未成年人中,15岁以下的儿童有6.2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达2.2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6.1%。其中,每两户就有一名留守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守儿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孩子,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有的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相似文献   

6.
王鹤年 《老年人》2008,(6):49-4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长期离开父母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2007年仅湖南省15岁以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就有240万人,占农村少年儿童总数的27%。由于他们长期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以下简你代理监护人)共同生活,这些人因老弱病残或素质偏低,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过分溺爱纵容,加之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缺陷,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地养成了目无尊长、生活懒散等不良习惯,而且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探索符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前,留守儿童这一新名词在各个学校议论纷纷,社会上也处处为留儿童作正面宣传。作为教师的我更是耳闻目染,我在家乡张公镇张庙小学调查中得知,全校五百多名在校学生中。就有342名是留守儿童,全镇所有的小学生大约四千名,可留守儿童人数就接近百分之六十。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象犹为突出,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其中超过一千万儿童留守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农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要让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将作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参考Bern,Sandra L.等人提出的性别模式理论,结合“中国四省五县农村留守儿童基线调查”课题的相关数据.聚焦农村留守儿童自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在职业或生涯志向上表现出的性别分化趋势,以期揭示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在生涯发展上面临的困难。研究发现:农村儿童在职业志向上,受到职业的社会评价,是否处于留守状态以及自身的性别差异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1类职业志向上.留守组和非留守对照组均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分化特点,但留守组的性别分化领域更宽,男女组间差异更大。本文还从年级的变化、自尊程度的影响、功课兴趣度的关联等几个角度对留守儿童职业志向性别分化模式的形成过程和干扰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的发现对青少年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数字     
32个——以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甘肃省首批共32个“留守儿童之家”日前建成,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的52个县。按照计划,甘肃省要在全省建立1800个“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之家”里,通过心理辅导、举行关爱活动等,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不同学科均有涉及,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应该抓住留守儿童的主要矛盾。本文从探讨留守儿童核心问题的必要性入手,提出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即其亲情的缺失,并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和诱发青少年犯罪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父母认识,强化亲情培养;整合社会力量,弥补亲情缺失;鼓励社工进驻,实施情感“充权”等。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运河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共调查了125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其中留守儿童62人,对照组63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教养方式不当、抚养人的文化素质低、社会缺乏监管机制等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自律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如自我中心,任性自私,对人敌对冷漠等。但因农村地区中小学在师资和教学硬件条件较有限,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加以有效地心理辅导,从而错过了最佳时机,酿成悲剧。儿童绘画作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简单方式,易于实施和解读。绘画中对色彩、线条等的挥洒运用,能帮助留守儿童将口语不能表达完整的思想情感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通过绘画作品能呈现很多儿童潜在的心理问题。笔者在设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态问卷,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儿童对自己绘画作品阐述为主旨,根据绘画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与留守儿童充分沟通,仔细倾听留守儿童绘画作品所蕴含的寓意,谨慎的进入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绘画概念。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龙回镇,是一个偏远贫困的地区,到目前为止,该地留守儿童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其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小孩多由年迈的老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本文就从这一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发,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的研究大多探讨的是如何从学校和社会方面给予这些“困境学生”以帮助,很少有人把关注的视野投向留守儿童家庭本身。本文从留守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关系入手。以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家庭关系结构为基础。试图从各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教育因素,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施加道德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在乡村治理主体的视野里,还是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农村留守儿童都遭到不应有的忽视。加之农村社会工作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留守儿童在其中更是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其中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高达902万人,这一庞大的数据是城镇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限制,其需要自我调控的时间较多,需要要求留守儿童拥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培养其自我调控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现文章主要针对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与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幸福和快乐感的凋零、缺乏家庭亲情的抚慰、青涩的成人化外表与脆弱的身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童年生活的基调。留守儿童基于家庭环境残缺所引起的诸多问题,正是现代社会工作所关注的。构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体系和机制,既是我国城乡社会变迁的迫切需要,又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里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会产生情绪消极、逆反、人际交往关系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社会性教育的缺失。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努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     
《中国社会导刊》2011,(33):F0002-F0002
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邓丽日前在中国发展基金会“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说.农村5周岁以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0.19%,为2300万人。55以下儿童留守在农村,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监护不力问题、营养问题,但最典型的还是亲情缺失问题,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照片上这名海南琼海市嘉积镇的留守男孩正在帮助大人推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