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影响因素是分析开发区的投资环境 ,建立评价指标的关键。文章首先从受资者角度分析 ,将诸多投资环境影响因素归纳入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投资建设进展、区位优势等方面。其次对投资者而言 ,在生产经营时期对投资环境要求最多 ,涉及建厂地区和厂址选择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以及作为本地区政府在规划开发区建设时 ,从布局因素、建设目的、建设状况、运行体制、外部条件与比较优势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探索开发区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是近年来中国特殊经济区政策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和优惠政策,升格后的开发区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进而提升地区的比较优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开发区升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升格能够显著促进区内企业的出口总量和出口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吸引外资企业从而克服外部融资约束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在外经贸发展和投资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迈出新步伐,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利用外资规模小、水平低,出口依存度太低,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应采取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等措施,以加快河南省外经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发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也是一个处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特殊社区,既不同于现有的城市,也不同于现有的农村.开发区要在组织、服务、制度、精神文明等方面加强社区建设,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开发区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发区运作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认为盈利企业的成本与开发区运作的成本存在着不同的构成要素和采用不同的项目投资分析方法.而开发区的投资-效益分析,往往不是建立在一次性投入的基础上,必须考虑逐步投入、梯次开发、滚动发展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不断出现的变因,将有关的税费纳入预期收益中,以便加强成本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紧抓沿海开发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各类开发区园区,加快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园区建设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前期没有进行科学的投资效益评价、或其投资效益评价模式不当所致。对开发区经营方式、开发模式和投资策略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开发区静态和动态投资效益评价体系,应用于实际开发区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开发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沈阳市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其竞争力所在,通过对沈阳市开发区的实地走访和关于开发区投资环境及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问卷调查,对沈阳市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的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同时对沈阳市的12个开发区进行竞争力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开发区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全面提升沈阳市开发区综合竞争力、空间扩展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型发展、将开发区单一的生产功能转化为多元化综合性城市功能、将开发区发展成为区域一体化的核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铜山经济开发区1992成立,1 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苏北地区成立最早、面积最大、产业最先进、管理最现代的开发区之一。2006年、2 007年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投资环境最佳开发区"称号,2007年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开发区",2008年9月获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称号。在全国率先成立  相似文献   

10.
"特区开发"思想,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在一定区域,辅以特殊的政策,以局部的突破求得整体的发展.在邓小平"特区开发"的思想指导下,并非特区的苏州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立足全局推进开发区的发展;努力实践"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积极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内外互动构建开发区的新体制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开发区之路.苏州开发区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动力源.  相似文献   

11.
WTO体制下的环境贸易政策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世纪“千年回合”的启动,使贸易与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瞩目的热点。在“千年回合”中,WTO体制的新成员、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该如何面对这一“国际贸易的新问题”,如何适应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环保贸易规则,保护本国环境,冲破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以及如何推动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相互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考查环境保护和贸易自由的关系出发,仅对WTO的环保贸易条款进行分析,并针对该条款探讨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作为21世纪出现的新名词,涉及到了经济、政治、科技、环保等诸多领域。各国围绕低碳经济在相关领域的博弈错综复杂,利益集团的形成在所难免。然而,利益诉求的重叠也使得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存在,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框架实现双赢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谋求公平的国际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分析和探讨。围绕"低碳经济"所牵涉到的各种因素,将其中一些关键影响因素抽取出来,建立静态博弈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发达国家群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利益趋同与分歧,可找到博弈收敛的稳定均衡点,得出发达国家群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最优的博弈结果这一结论。同时,博弈结果表明,切实有效的法律框架以避免"免费乘车者"是促成合作有效的基础,这些将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给予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会计是上世纪产生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会计理论。然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无一达成共识。因此,建立科学的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体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结构体系试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环境行为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对大学生环境行为存在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有性别、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是否参加环保社团或活动、来自于他人的压力等。据此提出重视校园环保社团建设,鼓励大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性别视角区别开展环境教育等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反贫困的进程加快,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发展的原初起点低,又在反贫困进程中受到各种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扶持,反贫困的效果尤为明显。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事业面临着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化与人口压力、发展旅游与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体现在人口构成的文盲率在地区、年龄、性别等方面,从社会工作介入、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社会性别作为政策设计要件等新的视角切入,有助于提高反贫困事业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对其开发必须考虑环境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的描述,指出人为因素是造成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环境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与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陕西省旅游业的资源特点入手,倡导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创新,如建立陕西省新建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的生产力、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提出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粮食发展战略;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发展生态经济应是其法律内涵。其中的政府责任源于环境公平和客观实际的需要,公众参与则应定位于优化政府运行和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同时,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禁止污染转移等相关环境法律制度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启动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其重要影响之一是推动了世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产生和发展。回顾历史,各国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出现了两次高峰期,一次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一次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这两次会议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它们汇集了人类对于环境保护思想的大智慧,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环境保护新思想和新策略。历史进程表明环境基本法的产生和发展需要重大理论支撑,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公共性,要求使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国际环境法对国内环境法具有深刻的影响,尽管中国环境基本法落后于世界,但是从环境基本法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环境基本法实现飞跃的时机还在,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把握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