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学新热点:英国为中国学生开绿灯中国留学生的不断增加,与这几年英国教育部门和各大学大力开拓中国教育市场息息相关。1996年.剑桥大学首次出现了6位中国自费留学生,英国大学第一次看到了中国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此后,英国政府逐渐增加了中国学生赴英留学的签证,并对有中国国内经济担保的学生采取优先考虑的政策。英国对海外留学生政策的不断开放使中国留英学生进一步增多。目前,在英国著名的剑桥、牛津、帝国理工、曼城大学等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都已在3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2.
早在去年夏天,就有消息称,由于大量中国学生涌入新西兰.今明两年新西兰政府将适当提高留学门槛以限制留学生数量,具体政策为:恢复对中国实行留学生配额限制,申请人一律需要雅思成绩(目前,新西兰对中国留学生并没有配额限制,而没有雅思成绩的学生可先至新两兰学习英语,待语言过关后便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如今2003年已过大半,新西兰的留学政策还未见“变脸”,在下半年或是明年这一政策会实行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刚从新西兰返沪的上海华侨国际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留学咨询顾问迟胜男女士。  相似文献   

3.
一、爱尔兰对中国留学生的有关留学政策。爱尔兰政府鼓励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爱尔兰。爱尔兰非常重视教育,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们觉得中国学生不仅好学,而且为爱尔兰的校园增添了国际色彩.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是清季名臣重儒,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发展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积极主张出国留学,尤其主张留学日本,并身体力行,大批派遣留学生,为留学立法,制定了奖励和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留学转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留学继续转热。其原因是: 1.马来西亚留学适合中国的工薪家庭子女。2.马来西亚留学的“双联课程”可以作为留学的“国际跳板”,即攻读学位期间留学生可转向教育水平更高的第三国继续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为了推进留学教育的发展,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留学教育政策,调整、规范留学生的派遣。由于政局不稳,政府财政紧张,民初的留学教育政策总体而言不够稳定,缺乏全盘规划,成效有限。但是它毕竟给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 ,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 ,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是清季名臣重儒,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发展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积极主张出国留学,尤其主张留学日本,并身体力行,大批派遣留学生,为留学立法,制定了奖励和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留学教育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马来西亚的留学教育主要表现为大量学生出国留学;90年代中期以后,出国留学的学生大量减少,而外国留学生数量则迅速增加,马来西亚由原来的留学生派遣国变为留学生接受国.导致马来西亚留学教育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制定了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国内教育机会增加;允许外国大学在马来西亚办分校和合作办学;积极推动发展双联课程等.马来西亚的经验对我国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太地区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全球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对各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亚太地区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在亚洲国家留学生教育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居高不下.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取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1.
成功留学DIY     
同学,你听说过詹天佑、鲁迅、徐悲鸿、钱学森、杨振宁吗?他们都是成功的中国留学生。也许,你会说:“即使我出国留学,也赶不上这些名人的。”确实,名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然而,这并不妨碍你有兴趣、有能力、有信心去留学! 诚然,在国外留学,一些留学生碰上了一些忧虑的事,例如:在国外学校外语学个  相似文献   

12.
1905年晚清学部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既是晚清新式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对新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部成立后就积极调整规范了留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学部在留学的各个国家设立了游学管理的机构;并结合国内局势的变化和国外教育的机制及时地确定了留学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另外,针对前期留学教育发展中衍生的各种问题,拿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解决办法,主要有:留学生资格的限定与保障、留学生学习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及合理分布留学国别等等。在学部的大力整顿下,晚清最后几年的留学教育朝着更加有序和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留学生学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来华留学学历教育发展始终相对缓慢.要实现来华留学学历教育的突破,必须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完善有关国际教育的立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转变来华留学生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旁观留学热     
正海外留学经历已经越来越普通,不再是求职、成才的敲门砖和金钥匙。在越来越多的"海归"面前,企业更加关注学历背后的能力与岗位适应性。不都是好学生才留学,也不是留学生都好。有媒体报道,留学正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工薪阶层留学群体大有人在,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留学热"高烧"不退。且出国留学的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每年都有大批未满18岁的孩子争相去海外深造。怎么看待留学热现象?有人支持、热衷出国留学,也有人疑惑、担忧留学之后产生的问题。当前热衷留学者不外乎这么两大类理由:一类是求学求知,成才立业;一类是不求成龙成风,只想体验其他国家的教育环境。当然,后者恐怕多为口是心非者,其最终的目的也一样还是为求得更好的人生前途。时留学热、特别是留学低龄化担忧者的理由则是:留学生群体日益庞大,个体参差不齐,未必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留学环境;留学已经产业化,国内外形成了利益链条,国外的招生学校也日益庞杂、泥沙俱下;还有低龄留学生心智不成熟、贸然到一个陌生环境的适应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的入世,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国内的出国留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可选择留学的国家也是五花八门。究竟哪个是最适合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教育投资得到最佳回报是困扰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最大实际问题。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既能拥有国际水准的教学质量又能在经济上负担得起的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国家。经过多方比较,新西兰留学不失为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首先,新西兰的大环境吸引着大批中国留学生。新西兰政府从1999年起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优惠措施,包括使馆申请时免英语成绩、降低存款金额、取消签证配额等。…  相似文献   

16.
周棉是"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原创性、最有活力的专家之一.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1989年开始,对近代以来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走出了一条立足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之路.在继<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一)、<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交流>和<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成果之后,他又主编出版了<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二),从不同的方面和层面阐释了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泰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教育交流也形成了一股热潮,目前在泰的中国留学生大约有2000人,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私立的易三仓大学(APAC)。我的朋友小K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国内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前,曾在泰国国立的朱拉隆功大学进修过1年泰国文化,毕业后又自费在易三仓大学修MBA,现在即将毕业。由于中国留学生大规模进入泰国也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小K已经算是最早的一批,所以他可以说是对留学泰国的真实生活和前途得失比较了解的人。在他看来,留学泰国可以概括成两句话:一是性价比不错,二是靠人不如靠己。在泰国,学校分成国立…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留学以其较低的学费、欧美的教育模式、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留学第三国的跳板”等诸多因素,吸引着我国自费出国留学生。下面介绍的就是我国学生留学马来西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途径,以留学教育为代表的各类中外教育交流方式对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是,留学史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自1927年舒新城著《近代中国留学史》出版以来,中国的留学史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近期出版的《中国人留学史》则是留学史研究的又一重大成就.回顾留学史研究的学术史及分析《中国人留学史》的特色,有助于深化对留学史研究的认识,拓展留学教育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0.
女子留学早于男子 中国人走出国门留学异邦是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1847年,广东人容闺、黄宽、黄胜由外国传教士资助赴美留学当属首开其端,而女性留学的历史其实要早于被历史公认的容闺等人.据容闳在其自传<西学东渐记>中记录说.郭实腊夫人主办的女塾因鸦片战争前的局势紧张而停办后,"携盲女三人赴美".是年1839.比容闳等人留学海外早8年,正是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