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则天时期的多项政治措施和政治制度都对文士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表现在对文学队伍的破坏与补充、新的文士群体和文学体式的出现以及文人精神状态的变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辩骚》在论及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时指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南北朝以后的各时代中,从屈原及其作品中汲取营养者代不乏人,中唐的刘禹锡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从其内在精神或是就其辞章文采来看,刘禹锡都从屈原及其作品中受到了巨大启迪与影响,他是屈原精神及其文学传统的最好继承者。  相似文献   

3.
李放 《理论界》2008,(6):134-137
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佛教及法律文化的发展为佛教对法律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创造了历史条件。本土法律与佛教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进而互相渗透。在这一过程中,佛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南北朝时期包括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和法律艺术在内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基于时代的感召,唐代文士具有强烈的谏诤意识,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他们大胆言谏,不惧刑威,有时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唐代文士的谏诤精神不但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文学写实倾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具的发展从商周到魏汉时期的矮型家具;两晋、南北朝时期向高型家具的过渡;宋元时期开始有较大量的高型家具;明清家具主要继承宋元的家具基础而大放异彩.然而,在中晚明时期为何有如此的养分,促使明清家具得以空前跳跃式的进展?这与明代中晚期社会风气的转变、社会流动剧烈、与明代废止工奴制度等因素有关,笔者由此些因素进行社会图式的考察,利用相关文献资料梳理研究分析,发现以往文士与工匠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社会阶层群体,在明代中晚期的天时、地利、人和综合条件发酵中,产生社会剧烈的阶层流动现象,在文士与工匠间发现有"合流"之趋向.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分裂对峙,互相攻伐,出身寒门而欲求仕进的南朝文士对战乱的时局尤为关注。在他们的边塞诗中,其一寄寓了御敌靖边、建功报国的豪情壮志;其二揭露了君主的寡恩刻薄和边将的昏庸无能;其三表达了厌战反战的情绪和渴望和平安宁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许多文人名士都以谈佛论道为时尚,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江淹亦有以佛道思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来看,江淹的生命意识中在很大程度上以追求一种隐逸生活为旨趣,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佛教和道教的理解,是研究南朝文士生命意识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有人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屈原创作的心理机制,指出屈原是心理变态者,但许多人不理解,或不愿承认,怕有贬低伟人之嫌疑。其实人的心理病态和精神失常也不是少见的现象,许多伟大人物的心理由于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时期也会产生变态,这是人的正常生命现象,也并不影响伟人的伟大。屈原亦是如此。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以汉之后关于屈原的纪传材料和他的作品为依据,对屈原的创作心理进行剖析,从而对屈原的作品进行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9.
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及其创作的<楚辞>,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屈原及楚辞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游国恩先生的研究就是代表之一.游国恩先生的屈原及楚辞研究,既体现了屈原及楚辞研究"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又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继续,具有很高的学术史意义,因而也对我们今天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八十年代关于“屈原否定论”的讨论中,胡适的《读楚辞》被当作“否定论”的代表作受到较多的批评。其实,产生于“五四”时期的《读楚辞》,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被后人视为“屈原否定论”的发难之作,是其负面影响,前人多有论述。本文着重论述了它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正面影响中,最突出的是,打破了两千年来,封建学者不敢触及的经学禁区,批评汉儒以经说骚,把秦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封建社会才有的“君臣大义”观念,强加在战国时代的屈原身上,把屈原变成一个“忠臣的代表”、“伦理的箭垛”。这一批评,不要说在“五四”时期的学术界具有震撼作用,就是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适与其他“屈原否定论”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任玮 《殷都学刊》2011,32(2):42-45
在河南地区的发展史上,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姓氏分布与世家大族,真实反映了南北朝特有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屈原及作品进行了多层次的评价。在这些评价中,我们发现其间存着许多分歧,每位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褒扬和贬责各有不同。认真寻求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缘由,对进一步研究屈原及作品会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作品思想的深刻,艺术形式的完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屈原诗歌艺术是一座丰富而深邃的宝库。本文仅就寓言是屈原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一命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重建民间儒学道德教育的代表作,它涵摄了重人伦、行仁义、遵礼教、慎交游、倡忠诚等广博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家庭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11,32(1):38-44
屈原作品进入朝鲜半岛后经历了两个接受的黄金时期,即李氏朝鲜时期,文人对其内容与形式的仿效、阐释或评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教育科研机构对楚辞的教学、翻译与研究。屈原忠贞、爱国精神倍受朝鲜文人推崇。屈原作品的汉宋辑注本决定了朝鲜半岛读者接受屈原精神的忠君爱国基调;而“壬辰倭乱”激发了朝鲜文人与屈原的爱国“共鸣”。中韩端午缘昭示了屈原精神的超时空永恒价值特性及屈原精神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局部统一、整体分裂的态势 ,在纷乱、复杂的斗争形势下 ,整个社会也孕育着大一统的因素。这种形势使得作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王国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内外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也对高句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时期佛教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放 《船山学刊》2008,(3):145-149
作为主流思想之一的佛教,对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佛教冲击了儒家的忠孝、丧葬和等级观念,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为传统法律注入了平等因素。此外,佛教对犯罪起到了教化和惩戒作用,增强了法律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并影响了立法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儒学、家学与家族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时,论者常把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呈现的新貌归因于汉代经学即儒学的衰落,这似乎成了一种共识。诚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确乎不像汉代那样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中居于崇高地位,在文士的心目中,儒学也不像汉代那样是唯一的精神寄托,但儒学对文士的长期影响所造成的思维定势,不可能随着汉帝国的衰亡骤然归于沉寂。如果我们考虑到魏晋南北朝的文士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或与世家大族有着某种联系,那么,我们将会发现,儒学仍以一种家学形式,作为世家大族的精神支柱,深刻而微妙地影响着一代文士,或隐或显地表现…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期的相人术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其对知识阶层的影响——首先是史家对相人术的重视明显提升;其次是相人术文献更为普遍;第三是官员与皇帝中的看相者大大增加。究其原因,相人术自身的空前发展是这些影响的原动力;而社会动荡、当时注重相貌的风尚、玄学余波的影响、相人术自身的生命力等,则是相人术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宋志英 《齐鲁学刊》2006,(1):106-109
晋代是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继承了曹魏始创的史官制度———著作官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完善,史官的选任更为严格,但由于晋代史官选任制度受到了九品中正制的较大影响,许多士族子弟依靠门第得任史官,从而造成了晋代史官虽多但堪当史任者却相对较少,高水平的史著也不多见的现象。另外,晋代史官选任制度对南北朝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