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研究中的常用人口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科  石培基 《西北人口》2009,30(1):94-98
人口是一国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准确的人口预测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文章以甘肃省为例,介绍了线性回归模型、马尔萨斯模型、Logistic模型和GM(1,1)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包括模型的建立、参数的求解以及精度检验。并分别用这几种模型对甘肃省2006—2020年的总人口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几种模型的拟合精度都比较高,预测值比较接近。取几种模型的预测平均值作为甘肃省总人口规模的预测结果。几种模型的平均预测结果为:2010年甘肃省总人口将达到2745.84万人,2015年将达到2840.91万人。2020年将达到2934.23万人.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老龄化率居全国之首,老年人口数继续呈上升趋势,解决养老问题,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文章对重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进行预测,通过GM(1,1)基础模型和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充分考虑扰动因素和驱动因素等新信息影响的基础上,借助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和检验,对重庆市2015~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重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不断增长,2020年将突破400万人,说明重庆未来养老形势异常严峻,并对此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模型精度检验表明模型精度为一级,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性高、可信度强,模型适合人口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合理人口规模是城市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建立目标性指标体系和决策变量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PREES系统的合理人口规模决策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大连市2020年合理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探讨了达到时期合理人口规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约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藏自治区人口数据的有限性、数据序列的不平滑性等特点,分别采用一元回归、马尔萨斯模型、lo-gistic模型、GM(1,1)模型等4种方法,利用西藏自治区1980—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人口预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预测值,确定西藏自治区2010-2030年的人口数,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人口增长的西藏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结果表明,几种预测模型中平均相对误差率最小的是一元线性预测模型Ⅲ,仅0.2611%,马尔萨斯预测模型Ⅲ的平均相对误差率最大,也只有2.0767%;从预测结果看,Logistic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为保守,仅为339.61万人,马尔萨斯模型预测最为乐观,高达380.10万人,未来相关研究中,可应用Logistic模型预测值作为下限,马尔萨斯模型预测值为上限;为综合应用四种模型的优势,研究中综合平均四个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则西藏2010年人口将达到294.07万人,2015年达到311.34万人,2020年328.81万人,2025年346.54万人,2030年364.57万人,未来20年总人口增长趋势逐渐加快,区域发展中有一定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5.
以1982年以来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年龄别受教育模式、 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为主要测量方法,分析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总量、 结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递进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中国高等教育年龄人口总量、 结构和变动趋势.研究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年龄人口总量进入下降阶段.各年龄队列之间人口规模从差距巨大,向差距显著缩小转变.预计今后高等教育年龄人口规模将持续稳定下降,人口规模从2015年的12849.16万人下降到2035年的9114.74万人,比2015年减少3700多万人,下降幅度接近1/3.未来的高等教育年龄人口在校规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预计2020年之前高等教育年龄人口在校规模处于下降趋势,2015年至2020年保持在3000万—4000万之间.  相似文献   

6.
加快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进程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区域就业人口变动角度,分别选取东部典型产业转移省份(广东、浙江、江苏)、中西部典型产业承接省份(安徽、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四川),利用各省1978—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模型,并预测2011—2014年各省三产就业人数,从未来就业变动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沿海产业转移尚未形成规模趋势,且西部产业承接比中部发展较快;(2)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差异显著;(3)沿海三产发展滞后、中西部二产水平低等是阻滞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下,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将有效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辽河源头区为例,采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辽河源头区在四种未来发展方案下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治污政策偏好决策方案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的最佳发展方案;该方案下辽河源头区2020年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为550.32万人,人口承载指数为0.90,规划目标在水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可承载从业人口规模为302.68万人,人口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19∶37调整到24∶25∶51,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将初见端倪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人口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思锋  马伟 《西北人口》2010,31(4):36-40
本文运用人口发展方程与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人口“乡-城”流动规模测算模型。根据社会保障精算原理构建了人口“乡-城”流动下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09—2020年西安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额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量年均递增12.93%,由2.67亿元增长到10.19亿元,其中,由“乡-城”人口流动引发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额从1232.75万元增长到2.58亿元。年均递增31.85%。  相似文献   

9.
白先春  凌亢 《西北人口》2012,33(5):7-10,18
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我国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最重要因素。基于地市单元层面,研究"十一五"期间江苏外来人口分布的区域特征;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江苏各地市"十二五"期间外来人口分布的规模进行合理地预测,得出:"十二五"期间,江苏外来人口依然积聚于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依然是人口净输出地区;基于上述研究,提出针对江苏区域外来人口流动方向、强度进行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社会问题,准确地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对于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战略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单一指标进行人口总量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灰色预测所需信息少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能力强的优点,筛选出与人口总量紧密联系的7个主要因素,建立了多指标灰色PSO-BP神经网络人口预测模型,并对2010年至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和外推精度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规模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使用1991-2020年省级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考虑实际经济运行的条件下,以人口老龄化作为门槛变量,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为负,且人口规模扩大或缩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为正;在人口规模变动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均呈“U”型的关系。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况下,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资本集聚、开放对外市场等途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人口规模有助于经济增长数量的提高,但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实现效率优先的发展目标,即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人口规模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变量,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并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仍然规模巨大的劳动年龄人口,提高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人口预测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人口预测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灰色模型法及回归分析法,对2015年汉中市总人口进行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预测所得汉中人口规模偏大,其原因在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本质——环境容量;灰色模型预测所得结果较为保守,其原因在于原始数据序列经累加生成后发展趋势稳定;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居于二者之间,其原因在于综合多种不同的回归模型,人口变化发展趋势较为灵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人口的规模与比例急剧上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动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选用10种参数模型分析比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累计死亡概率。研究发现逻辑斯蒂模型、冈泊茨-麦克汉姆模型、威布尔模型和广义极值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老年人口累计死亡概率。通过比较模型拟合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发现逻辑斯蒂模型整体上能较好地体现中国老年人口死亡模式;冈泊茨-麦克汉姆、广义极值、逆高斯、对数-逻辑斯蒂、对数-正态和威布尔六种模型的拟合结果在低龄老年阶段和高龄老年阶段低于观测值,在中龄老年阶段高于观测值;冈泊茨模型的拟合结果在低龄老年阶段和高龄老年阶段高于观测值;指数模型和伽玛模型的拟合结果在整个老年阶段均低于观测值。将最高年龄组由100岁拓展到130岁,发现逻辑斯蒂模型和威布尔模型预测结果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拟合不同老年阶段死亡模式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际人口迁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迁移趋势,一改过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的模式,而逆转为内地向沿海迁移。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尖锐,80年代出生人口年均在110万以上,然而,省际间人口迁移不但没有减轻新增人口带来的压力,反而自1973年起,连续19年差进,累计净迁入115万人,相当于1954—1972年压缩江苏人口净迁出的84%。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二胎政策问题,本文收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立实时动态人口预测模型,通过差分方程的建模和分析,有效预测人口年龄变化趋势,验证了人口新政策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通过关联分析和构建模型分析人口的性别比数据,从而进行人口相关的预测和决策。根据威布尔分布理论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生育率,并进一步预测青年、少年、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最后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单独二胎”以及延迟退休年龄、城镇化发展等方案的实施,讨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后,未来深圳市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养老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晓杰 《南方人口》2010,25(1):23-29
本文在对比分析纽约、东京两个国外大都市服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劳动力变动特征基础上,以服务业从业人口结构和规模的历史数据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上海与纽约、东京服务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从业人口数据回归分析的服务经济发展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海市未来服务经济从业人口的比重进行预测.分析表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加速增长期,并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按此速度到2020年其从业人数比重可达80%;要实现上海服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应采取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和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一)人口预测是根据现有人口状况,利用科学方法推算和确定未来时期的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人口预测的方法很多,有简有繁,各有利弊.本文介绍利用高珀茨曲线预测未来人口总数.高珀茨曲线模型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有效工具.它是由数家高珀茨于1825年首先提出的,最先应用于保险事业。后来又应用于商业统计和人口统计,对于人口预测,它不需要了解人口运动系统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就可以预测未来人口,是一种简便而精度较高预测方法.其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8.
人口出生水平取决于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以及育龄妇女比重.文章利用1980—2010年进入生育期的妇女的初育年龄对其终身生育率进行预测,并据此测算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三个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出生率,结果表明,这三个年份的出生率估计值均能够以较小的误差接近由总和生育率计算得到的人口出生率真实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解释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水平持续下降以及近十年来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现象,是由30岁以下的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标准化年龄别生育率)和占总人口比重共同下降所致.考虑到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文章还模拟了高、 中、 低三种预测情景下2011—2050年中国人口出生规模的变化,指出即使在文章设定的高生育水平方案下,人口出生规模也只能在短期内实现回升.因此,为促进未来人口出生数量渐进增加,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的调整目标仍须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孙博  唐远志 《西北人口》2011,32(1):64-66,72
人口省际迁移与乡城迁移对城镇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因素的动态预测模型,对2010-2060年陕西省城镇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倒V型分布,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随时间推移,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趋势减缓。第二,在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的影响下,2047年陕西省城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之后回落,而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规模在预测期内始终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人口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因素使陕西省城镇老龄化趋势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西藏、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和宁夏等自治区和省,面积占全国的54.66%,1982年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6.14%;而江苏、上海两省、市面积只占全国的1.13%,人口比重却达到7.21%。显而易见,我国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是很高的。我以为,对此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