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年龄堆积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更为严重,虽然有人曾对年龄堆积的原因进行过定性解释,但还缺少定量的和规律性的研究。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子课题组与新疆  相似文献   

2.
年龄是最重要的人口特征之一,年龄堆积现象直接影响着人口年龄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也影响着对人口状况的分析。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比较严重,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子课题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合作,对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并就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的来源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年龄是以年为单位,度量人从出生到某一年所存活的时间长度。它属于人类自然特征的范畴,本身不受社会经济过程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年龄误报在各种人口调查中都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综观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新疆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比较大,尤其高龄人口中的年龄误报问题比较严重。本文拟通过对新疆历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就新疆人口年龄误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年龄是以年为单位度量人从出生到某一年所存活的时间长度。它属于人类自然特征的范畴,它本身不受社会经济过程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年龄误报在各种人口调查中都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年龄误报现象在各个年龄段上的发生程度是不相同的。综观前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新疆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比较大,尤其高龄人口中的年龄误报问题比较严重。本文拟通过对新疆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就新疆人口年龄误报问题成因及对策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再分析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年龄构成是重要的人口自然特征之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数据一向为中外人口学者所关注,并对其质量予以认可.然而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分析表明:中国人口年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即存在着年龄误报现象(乔晓春,1992),那么,这种偏好现象的程度有多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是年龄数据本身的重报漏报,或现役军人未加入人口年龄数据中,或局部地区(如新疆)严重的年龄堆积现象所致.随着四普资料和其它一些数据的完备,这些问题也就有了答案.本文正是基于全国四普100%机器汇总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构成进行了再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1982年和1990年进行了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各种人口现象在八十年代间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从两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对比中反映出来。本文通过这一方法分析这一时期福建省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变化。一、人口性别比的变化1.八十年代福建总人口的性别比变动八十年代福建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幅度不大。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里口福建省总人口为30,048,275人,其中男性15,434,048人,占51.56%,女性14,614,227入,占4864%,人D性别比为10561。这一数字与“三普”福建总人口性别比105.92相比略有下降,也低于全国“四普”…  相似文献   

7.
年龄误报在人口调查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其表现程度也往往大不相同。综观历年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或其它有关人口统计资料,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新疆人口统计资料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是相当大的;高龄人口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更大。本文拟从有关人口统计资料入手,结合在“新疆百岁老人调查”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新疆高龄人口中的年龄误报现象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疆人口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查八年间已有较大的变化,人口数量从1982年普查13081633人增加到1990年普查的15155778人,比1982年增长了15.86%,其中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由7795101人增加到9460152人,比1982个增长了21.36%,新疆汉族人口由5286532人增加到5695626人,比1982年增长了7.74%。然而总体上看,新疆人口的增长势头在下降。1982年人口普查出生率为29.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86%,到1990年普查出生率为24.67‰,人口自然增率为18.28‰,出生率下降了4.42个千分点。新疆人口增长势头的减缓是各种控制因素和人口学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正确估价各种因素对出生率下降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对新疆人口以及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的出生率下降成因作一定量分析,并且间接评价新疆人口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性别、年龄数,可以说是人口研究中的最基础资料。本文根据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公布的民族人口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推算了1982年中国各民族的性别、年龄人口,并以推算的结果为例,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1982年和1990年的两次人口普查中,都对人口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登记,这为研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本文利用普查资料试图对中国的就业问题进行一些分析。1中国人口在业程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也最丰富。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1990年7月1日,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为6.79亿,占总人口的60.01%。与1982年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增加了1.28亿,比重上升了5.l个百分点。按国际上的常用标准计…  相似文献   

11.
1数据来源与评价80年代,中国分别于1982和1990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同时在1987年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提供了详细的死亡数据,使我们能够对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使用从这三次普查得到的数据。但在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前,我们必须对从这些普查得到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经调整可以直接应用于分析研究(游允中,1984;蒋正华等,1984)。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终身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类型研究原华荣阎丽娟(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本文拟利用量化的静态人口类型标准和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给出中国(大陆)各少数民族的人口类型,并从聚居地区、人口分布的离散度、人口规模和总和生育率等方面对其变化和分布作一...  相似文献   

14.
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郭琳  车士义 《西北人口》2008,29(2):111-1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存在严重的年龄堆积问题,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人口中年龄堆积的程度用各种指数进行了衡量,并运用内插法对18—92岁的年龄别人口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表明,干部、办事人员和科技人员最低,商业、服务人员和生产工人依次上升,农林牧副渔劳动者最高。分析还表明,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有相当一部分退休的死亡人口的职业填了生前“通常的职业”而非“不在业”,从而使不在业人口死亡率偏低。这与其它国家死亡人口登记中出现的问题类似,也是我们在下一次普查时应该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大力加强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 一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兢新在高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诺人口问题与世界的安全和发展_乌肠沧萍十一亿人口的普查·孙兢浙 —中国199。年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1。2)(1。3)(3。1)· 一综合研究关于西部地区人口发展的几个问题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山区人口与森林资源协调发展自议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农村社区与农村人口控制关于人口控制中的经济政策问题“越生越穷”的宏观运行过程分析- —中国贫困地区人口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117.56万人,其中厦门本岛的思明、开元、鼓浪屿、湖里四个区为厦门经济特区,人口刎.26万人。本文试根据“三普”和“四普”资料,对厦门市人口文化素质作些初步的分析。一、厦门市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四普”资料表明,豆990年厦门市每十万人口中,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为73714人,分别比全国和福建省平均水平多2852人和4403人,其中大学和高中的文化程度人口比全国和福建省平均水平多的多(详见表1),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  相似文献   

19.
梁宏 《南方人口》2010,25(2):7-12
一、背景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除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皆高于109。这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结果(116.9)高3.6个百分点,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的结果(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高出9.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乌孜别克族人口城镇化水平位于全国第二位。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在全国民族工作领域兴起“小民族,大课题”研究的背景下,对乌孜别克族人口的典型城市化特征作了成因分析和研究。二、对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乌孜别克族人口负增长现象提供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