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鉴于从企业文化维度分析公司并购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尚比较缺乏,本文从企业组织行为特征的角度量化收购方企业文化强度,研究了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收购方企业文化强度越强,并购的长期绩效表现越差。同时,对于并购非上市公司、并购行业不相关企业或进行跨省份并购等并购双方文化融合难度更大的并购事件,企业文化强度对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企业文化强度是能够解释并购为何不能为收购方创造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动机和并购绩效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上市公司在2003-2009年开展的非关联股权标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要素市场发展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异地并购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央企在并购要素市场落后地区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差异越大,央企凭借其政治权威获得的政治寻租利益就越大,并购绩效就越高。相反,地方国企在并购要素市场落后地区企业时,目标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越低,双方要素市场发展差异越大,地方国企在并购后重建"支持之手"的政治寻租成本就越大,并购绩效就越低。但另一方面,地方国企并购要素市场更为成熟地区的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地方国企摆脱"掠夺之手"的作用就越显著,并购绩效就越高。而民营企业在并购要素市场更为成熟地区企业时,目标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越高,双方差异越大,要素市场扭曲带来的资源错置效应及市场摩擦就越大,导致并购绩效越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公司财务行为是公司财务研究发展的最新领域。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网络中的网络位置对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公司越容易发生并购行为,表明独立董事的网络联结有助于独立董事更好地为并购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服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正式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与并购行为的正向关联越明显。本文还补充检验了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独立董事治理、公司并购和社会网络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以2010—2019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风险偏好越高的地区,企业选择并购作为成长方式的概率越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工具变量以及双重差分模型(DID)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偏好较高地区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异地并购,所从事的并购项目风险更高;与风险偏好较低地区的企业相比,并购后取得的短期并购绩效虽无显著差异,但长期并购绩效却显著较差。最后,从影响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的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角度进行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正式制度建设较差地区的企业。本文揭示并提供了地区风险偏好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非正式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文化与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企业并购是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它对企业经营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对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并购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并购绩效结果,分析了影响并购绩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改善企业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8 ̄2002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251起多元化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了多元化并购公司的长期市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论表明:多元化并购公司股东在并购后1 ̄3年内财富损失达到6.5% ̄9.6%;政府关联对并购绩效影响显著,这种作用在管理能力差和并购绩效恶化的公司中作用更为显著;政府关联与管理能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与公司资源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管理能力与公司资源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余鹏翼  陈新  陈文婷  余言 《管理评论》2022,(12):251-263
投行参与并购重组既可以提升投行声誉,又有利于提高市场并购效率。本文基于关系契约理论,以2013—2016年中国沪深A股发生并购事件的收购方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现有关系契约构建的投行关系损害了企业长期和短期并购绩效;投行声誉提升了企业长期并购绩效;在声誉较低的投行中,投行关系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低效率并购提高了外部投资者与收购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投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并购绩效。本研究揭示了投行关系和投行声誉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为现阶段政府职能部门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投行参与并购重组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柳建华  徐婷婷  陆军 《管理科学》2021,24(10):82-105
在我国并购浪潮中业绩补偿承诺日渐盛行。通过手工匹配2012年~2017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并购事件与业绩补偿承诺,实证检验并购中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是否会诱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的公司更倾向于提高并购后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承诺业绩的完成情况有关.具体表现为:当业绩承诺第一年未完成时,上市公司在下一年有继续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动机;当业绩承诺在前两年或前三年均未完成时,公司则不再提高下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此外,业绩承诺第1年或业绩承诺第2年发生"精准达标"的公司仍然会在下一年提高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壳上市的公司、并购后1年内进行了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和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在使用业绩补偿承诺后更倾向于提高盈余管理.当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发生"业绩变脸"的风险大大增加.将并购业绩补偿承诺作为盈余管理的新动因,丰富了业绩补偿承诺诱发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并购浪潮中业绩补偿承诺日渐盛行。通过手工匹配2012年~2017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并购事件与业绩补偿承诺,实证检验并购中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是否会诱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的公司更倾向于提高并购后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承诺业绩的完成情况有关.具体表现为:当业绩承诺第一年未完成时,上市公司在下一年有继续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动机;当业绩承诺在前两年或前三年均未完成时,公司则不再提高下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此外,业绩承诺第1年或业绩承诺第2年发生“精准达标”的公司仍然会在下一年提高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壳上市的公司、并购后1年内进行了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和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在使用业绩补偿承诺后更倾向于提高盈余管理.当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发生“业绩变脸”的风险大大增加.将并购业绩补偿承诺作为盈余管理的新动因,丰富了业绩补偿承诺诱发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Logistic方法,对1986年~1996年期间韩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状况和购并战略选择可能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韩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国内购并的经验、总资产规模、设立当地法人的他国数量、销售额增加率以及总资产规模等对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有正的影响,其中国内购并的经验和总资产规模最为显著,而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例及汇率水平对企业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模式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企业购并模式研究, 目的在于帮助企业从持续发展战略的高 度去确立购并的动机, 从深层次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战略高度来指导购并行为, 使购并后的 新组合体能有效地整合, 并促进新组合体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从企业购并和核心能力构筑 和培育的关系分析入手, 提出基于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企业购并模式总体分析框架. 在框架 确立后, 分别从基于5 个方面表现形态的核心能力层面, 提出各种购并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悦 《管理科学》2003,16(2):51-54
要促进我国资本资产的发展,加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就必须加快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进程,同时也必须规范上市公司并购的行为,解决上市公司并购中的问题,提高其并购的有效性.为此,围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特征分析这一主题,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特征展开了论述,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特征,为解决我国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gration of acquired or merging firms is a key driver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a substantial body of research has addressed M&A integration, offering rich but widely dispersed insights into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es stock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based on a review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scholarly journals. The review advances th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by inductively developing an overarching framework for the M&A integration literature, where integration success is a function of context, structural and communication‐based interventions, which interact with collective sensemaking processes and negotiations among integration stakeholders.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a research agenda is suggested. I proposes that, in particula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uctural interventions and leadership warrants further study. Also, little is known about integ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team composition 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gration context and collective sensemaking processes. Finally, there is a shortage of research on temporal dynamics within integration projects. The review demonstrates that M&A scholar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regar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 integration process, yet much remains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的主并购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改进模型,建立适合公司井购绩效评价的DEA评价模型,采用2002年沪深证券市场的135个主并购上市公司并购事件样本,利用改进的DEA模型计算公司并购前1年、并购当年和并购后4年的并购绩效值,并通过分析并购前后公司总体均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公司并购活动对公司绩效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并购对公司绩效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从长期看,并购绩效值显著下降,并购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拍卖机制设计与竞标价格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并购中交易方式单一的现存问题,设计了企业并购的拍卖机制,并对该机制下并购交易双方的报价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均衡状态下各局中人的最优策略,从而对企业并购交易价格的确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数量的增多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面临的并购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针对企业并购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提高了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制衡对并购中合谋行为经济后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弘  刘星 《管理科学》2012,25(3):34-44
以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股权制衡对并购活动中控股股东与高管人员合谋行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影响。通过大股东效用模型论述股权制衡的治理功效,构建以Shapley指数计算的股权制衡度变量,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6年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对模型推论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尝试以并购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时,将采取向高管人员提供利益回报的方式与其合谋。如果公司中存在制衡股东,高管人员获取私有收益的空间将被压缩,低效并购造成公司业绩损失的情况也会减少。实证结果显示,当控股股东与高管人员合谋时,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高管人员通过并购获取的私有收益越少,公司的并购绩效也越好。  相似文献   

19.
威廉姆森指出不确定性的提高引致的高市场交易成本将更可能促使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本文区分了中间产品市场、最终产品市场、生产中间产品的劳务市场以及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务市场,在此基础上,运用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模型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某一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并购的影响要依赖其他市场的不确定性.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并购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最终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并购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20.
不完全信息下基于双目标的博弈并购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复合实物期权模型,研究并购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满足收益最大化和并购成功概率最大化的并购决策问题。基于并购企业对竞争对手企业价值补偿值具有不完全信息的现实,运用实物期权博弈的方法,以企业期望价值收益最大化和成功并购概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并购决策模型并求解最优并购时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并购决策分析,通过数值比较,得到并购企业的若干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不完全信息下存在竞争的并购企业的期望收益小于完全垄断下的期望收益,即竞争因素削弱了并购的实物期权价值;并购企业在与对手企业进行并购博弈时,并购企业给目标企业的价值补偿越高,其最优并购时机越迟;不完全信息下若使并购企业期望收益最大的溢价比例不在溢价比例概率分布的区间内,则并购企业应取区间内的最大值,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和最大的成功并购概率;反之,使并购企业期望收益最大的溢价比例在概率分布内,企业取该溢价比例时可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但企业需要在获得最大收益和增大成功并购概率之间权衡,当溢价比例取值越高时,并购时机越迟,所获收益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