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改诗     
1942年6月26日,郭沫若应邀从重庆天官府到北碚,去观看他写的大型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临出门,他抱起自己家里插花用的大瓷瓶,准备给剧中的婵娟当道具用.由于途中遇雨,不禁诗兴顿生,待赶到剧社时,一首即兴打油诗就脱口而出,诗日:“不辞千里抱瓶来,此日沉阴竟未开.敢是抱瓶成大错?梅霖怒洒北碚苔.”听了这首诗,演员们议论纷纷.有人风趣地向郭沫若建议说:“两个‘抱瓶’重复了,不太好.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改诗     
万焕生 《老友》2008,(3):15-15
为挚友改诗郭沫若、夏衍和著名剧作家于伶都是好朋友。1942年于伶过37岁生日,大家欢聚一堂为他庆贺,夏衍即席赋《赠于伶》七绝一首:长夜行人三十七,如花溅泪几吞声;杏花春雨江南日,英烈传奇说大明。  相似文献   

3.
4.
风景诗,旧称山水诗.在中国,早就有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的许多烩灸人口的佳作.然而,"五四"以来的新诗人中,几乎绝少有专写风景诗的诗人.这并不意味着风景诗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相反,一种新时代的风景诗正在成长、发展,它的创造者,就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奠基者——郭沫若.郭沫若生于"海棠香国"的荔枝湾畔,峨嵋山的壮伟,大渡河的湍急,嘉定府的旖旎风光,使他早就领略到大自然美不胜收的景色.后来,他东渡日本,又以大海为邻,森林为友.由于自幼喜爱庄子,长期生活在大自然怀抱,对自然风景怀有特殊感情,他的青少年时代的部分诗作就是吟咏自然,赞颂自然的.但是,郭沫若写作崭新的自然风景诗,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实际含义的人其实并不多。只有那些在写作中把对语言美的追求,看作是高于写作本身的人,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到语言作为艺术的真实内涵。语言是值得赞美的,因为语言是一切艺术最初的逻辑起点和最后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岳乐安 《中华魂》2013,(7):63-63
血沃中华擂战鼓,青春火浴铸丰碑。前仆烈士断头去,后继豪杰唱凯回。雨骤风狂终不悔,颜童发鹤早无悲。千秋义勇新儿女,  相似文献   

7.
一、诗、泛神论与神话意识郭沫若的早期诗中充满着大量的宗教神话意象,细究其原因,除了诗歌艺术本身与宗教神话本质上的一致或相近外,泛神论思想对诗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泛神论作为诗人早期诗学的思想基础,这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事实。但泛神论何以必然导致诗人走向原始的心灵和宗教神话,却是很少有人顾及到的。所谓泛神论,本是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以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诗采取自由体,浪漫奔放,具有突出的自我形象和鲜明的时代印记,从主题、诗句结构、词汇特征等方面,都不难看出惠特曼对他的影响。惠特曼确立了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的自由诗的地位,表现出把一切的旧套路都摆脱干净了的诗风,这与我国“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正相合拍。  相似文献   

9.
1919~1932年是新诗四时代链条上的郭沫若时代,郭沫若、闻一多是其标识诗人.这一时代的诗美创制表明了新诗从"真"到"美"的觉悟历程.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同志给翦伯赞同志的信和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赞先生: 日前莅城讲学,穷搜博览,析缕规宏,听者无不佩赞,诚为我辈壮气不小也。弟自归国以来,学殖荒废,在东所搜集之资料,手中一无所有,颇为焦躁。承询四川所出土之大环石,其出土地为广汉县,发现之者为成都华西大学教授。其石均经琢磨,规整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来到太原,当时迎泽宾馆、并州饭店就是最高最好的建筑物了,而如今迎泽大街高楼林立,雄伟壮观,成为省城繁华、美丽、文明的示范街。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以爱情诗创作走上新诗坛。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他说:“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指安娜——引注)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这些诗作于1916年,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新情诗。1925年,郭沫若创作爱情诗集《瓶》,这是他另一段浪漫而没有结果的爱情插曲的收获。《瓶》含序诗共43首,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纯爱情诗集之一。据作者说:“《瓶》在写出的当时自己颇适意”,发表后被吟诵一时,诗人蒲风称誉为“中国诗坛的空前的抒情长诗”。《瓶》之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早期美学观受到雪莱美学名著《为诗辩护》很大影响。郭沫若把雪莱强调的想象、感情情调结合起来,再加上雪莱所说的"诗的才能所含有的"本能性与直觉性"以及"武断地由想象产生的"语言,构成了他认为是诗的"本体"的几个因素。郭沫若的艺术社会职能观,在总体性的性质和特点上,同样受到雪莱明显而直接的影响。然而郭沫若也并没有以学院派的方式完整地接受雪莱的理论体系,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般研究郭沫若主要是体现其主流性的东西,而本文则探究其非主流的彷徨意识。通过解读郭沫若在1922年9月写下的十首彷徨诗,分析其思想内涵,并从当时的客观现实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剖析其彷徨心态,再现诗人当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     
丛林郁郁苍松啸,红火杜鹃分外娇,回声仍似敌前茅。忆星火燎原,井冈先烁,气昂昂朱毛会师敞怀笑。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的诗 ,因郁积了以忧国忧民的愤激和愁苦为主体的多味苦情 ,诗情苦热 ;因“禁止我的心跳”的节制抒情 ,抒情苦热 ,具有独特的苦茶品格。闻一多的苦茶诗 ,标示着郭沫若时代的诗学深度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不仅以其辉煌的诗篇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以其卓有见地的诗论为中国新诗美学的建立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诗论内容丰富,有着一以贯之的美学主张.一九三五年,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郭沫若)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他最厌恶形式,而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说“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城市诗 ,是 2 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 ,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作中 ,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 ,到重视感觉发掘 ,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 ,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 ,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 ,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 ,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城市诗 ,是 2 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 ,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作中 ,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 ,到重视感觉发掘 ,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 ,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 ,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 ,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 ,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洛川人。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