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将蒙语“巫都根”与汉字“巫”进行比较研究,可知汉字“巫”是从蒙语中借用来的。再把蒙古族巫文化及其特点与红山文化的独特之处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红山文化是蒙古族巫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索引所收资料以国内发表的为主,兼收港台和国外的有关资料。每类资料以发表或出版的时间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3.
红山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深入研究红山文化,认清中华文明形成的历程,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课题。2012年5月,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敖汉陶人,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影响,关于敖汉陶人的功用、性质、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引发了热烈讨论。通过对敖汉陶人的功用、史学艺术研究价值及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进行探析可知,中国敖汉红山文化陶人是一个鲜活的红山人祖神形象,这位祖神是具王、巫、祖先三位一体的人物,他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美术雕塑史,特别是对研究红山文化社会性质、研究古代中华文明的进程都有着重大意义,也为论证中华文明5000年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5.
赤峰红山后古文化遗存 ,早在 2 0世纪初就曾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在 190 6年至 1935年近 30年时间里 ,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德日进、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日本人牟田哲二、鸟取森男、金子健儿、德永重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总长滨田耕作及水野清一等 ,先后对红山前后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挖掘。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在 1935年对红山后古遗址进行发掘后 ,于 1938年发表《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书 ,红山文化的存在由此公诸与世。 195 4年 ,尹达先生在编写《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时 ,正式提出了“红山文化”的概念 ,后经 195 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裴文中教授为领队的七名师生的野外调查和复查发掘 ,赤峰红山前、红山后古文化遗存的特征及性质才得以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6.
一片烂菜叶     
张先震 《新少年》2011,(1):47-47
“哗……”大雨下了一个上午。中午的时候,雨停了。巴拉熊想:“我地里的玉米苗不知道怎样了?”他赶紧出了门,向玉米地跑去。  相似文献   

7.
红山诸文化发祥于西辽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的辽阔地域。按文化类型又细分为前红山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后文化及富河文化;后红山文化,包括小河沿文化,另外还有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等遗迹。红山诸文化出土的陶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其纹饰做一初探,并求教于纹饰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牛河梁祭祀遗址、那斯台玉器、东山嘴祭坛等重大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有关红山文化中“熊”的形象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拟从红山文化遗存“熊”形象实物、历史上与红山文化相关的资料,对源远流长的“熊文化”做一初步探讨。一、红山文化遗存“熊”形象实物引发的思考1、陶塑熊爪和熊头骨。在牛河梁考古发掘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尊女神头像,这座祭坛因此被称为“女神庙”。而与此同时,在这座庙中还发现了熊雕像残片和熊头骨。熊爪长14.5厘米,他清晰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供奉着一尊大型的泥塑熊神偶像。在牛河梁女神庙这个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所在神庙的主室,一般应该是供奉主神的所在。“熊”的形象能进入这样一个红山先民神圣的殿堂,应该不是一个装饰性造型,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代表红山先民对熊偶像的崇拜,也有理由认为它体现以熊为部落祖先的血缘观念。熊作为宇宙的养育者形象的历史一直上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代的先民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观察到了熊一年一度的冬眠与苏醒的模式。当它冬眠的时候,就象进入了死亡王国;当它春天苏醒从洞穴中复出时,就是再生复活了。它不仅在走出洞穴时是活生生的,而且还带出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一片烂菜叶     
哗……大雨下了一个上午。中午的时候,雨停了。巴拉熊想:我地里的玉米苗不知道怎样了?他赶紧出了门,向玉米地跑去。来到玉米地里一看,呀!水渠岸上塌下了泥,把水渠堵住了  相似文献   

10.
11.
截至目前,国内外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专著已出版甚多,滥觞于赤峰本土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名副其实地成为赤峰地区最具代表性与招牌性的顶级文化类型,可以说提起红山文化就是提起赤峰。然而作为红山文化研究之开山、早在1938年即公之于世的日文版《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在漫长的时间里,竟迟迟没有出现中译本,不得不说是奇怪的事。我揣摩,国内专门研究红山文化的某些知  相似文献   

12.
西辽河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东北亚古文化古文明的重心地区,研究西辽河流域古代文化和文明,对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多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近万年来,西辽河地区从历史文化发展面貌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经济形态(渔猎、农耕和游牧经济),几次大的历史文化发展高峰。本文重点介绍三次历史文化发展高峰:一是800...  相似文献   

13.
14.
黄河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黄河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累积发展,既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千秋大计,推动黄河真正成为造福沿线人民的幸福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文化──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渎之宗”的黄河水系如“地之血脉”周流不迨、循环不已。她是黄河文化的大地母亲。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数千年间,她对周边以及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而辉煌灿烂、独放异彩。由此而使得黄河文化在地域上东迁南移向周边拓展、不断扩大覆盖面,并逐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她深深地影响着东亚并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史前遗迹》(以下简称《赤峰红山后》)中译本,从选题策划、资料搜集、翻译注释,到排版校改、印刷装订,直至宣传发行,历时8年,其情形类似于八年抗战。由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教授撰写的一篇关涉红山文化的文章,因其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阐述的逻辑性被选为1988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全国近300万考生同时接触了红山文化这一名扬海内外的考古学名词。笔者曾躬逢其盛,并联想到儿时长辈讲述的一则奇闻轶事,一位通晓日语的赤峰人,在赤峰街一家小吃部购买油炸糕。  相似文献   

17.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红山诸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分布于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大体以今内蒙古东南的赤峰市、哲里木盟南部,辽宁西部的朝阳、凌源为中心,锦州、河北北部和京津地区也有这种文化的遗存。因此,红山诸文化构成了距今5000—6000年以前,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的主要古代文化,组成了以聚落为中心的共同群体,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北方的原始文明,为世界古代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的漫长历史时期,以中、下游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为主体,汇聚了长江及各区类文化的先进因素,从而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脉。黄河文化孕育、培植了三代文明,三代文化以“礼制”为主脉,融合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基础;三代时期形成的制度体系和思想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相似文献   

20.
多麦藏传佛教文化摇篮佑宁寺罗桑开珠一、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佑宁寺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的红岩子沟,地处湟水支流的北岸。佑宁寺是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土默特部之请,去蒙古为俺答汗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