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分析近年来宁波市基本单位结构变迁,以及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人口就业结构的影响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外来人口结构调整并举等建议,从而最终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至今,江苏产业结构始终处于不断优化和升级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促进了就业结构的变动,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双重变动对人口流动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剖析了江苏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据此阐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文章基于成分数据理论的Aitchison几何以及对数比变换,对已有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协调系数指标进行改进,提出改进的协调系数指标,并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该协调系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协调系数相比,改进的协调系数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越性:改进的协调系数能够测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方向是否同向性,同时能合理地解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转型期背景下,通过建立VECM模型来研究陕西经济增长与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陕西产业结构演变带有明显转型期特征,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演变几乎不产生影响,在经济转型期,外生的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改革的冲突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原因;经济转型期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对经济增长分别呈现“负效应”和“正效应”,但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从VECM模型的短期动态部分看,产业结构成为就业结构改善的显著障碍,产业结构的所有制性质及重型化特征,限制了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会促进就业增长.名义工资增长与产出增长共同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促进就业增加.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上升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名义工资增长、就业结构偏离对就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上升会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在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就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会促进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加工贸易与工业化: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1981年至2003年的数据资料,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就加工贸易与工业化间的关系进行了数量探讨。结论是,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我国就业结构的转变,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省基于自身特殊的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在产业结构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本文对海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一个尽量全面的梳理,在描述海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  周兵 《统计与决策》2008,(11):109-111
文章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从统计上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产业结构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以及就业结构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特征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
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对黑龙江垦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以前数据变化较为稳定,所以选取自2008年以来近六年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比较中发现黑龙江垦区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本单位不仅是统计的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基本单位稳步增长,私营企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稳步迈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优势明显;基本单位向服务业聚拢;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为加快基本单位结构优化,进一步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现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鼓励创业,支持民营经济,推动基本单位数量不断增长;二是扩大企业规模,培育企业集团;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四是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扬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2000年以来扬州市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岗位需求总体状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比较,得出扬州市就业结构存在的三个问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程度低,二、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远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结构内部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13.
傅少云 《浙江统计》2007,(11):53-54
近年来,台州市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但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不同步的现象,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不充分等问题比较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影响社会稳定、制约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周荣蓉 《统计与决策》2016,(10):136-138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蒙古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城镇集聚着人力、金融、社会等各种资源,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弱、整体教育水平欠发达、技术落后。内蒙古虽然拥有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是城镇化率却很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因此,本文利用吸纳就业人数指标来衡量内蒙古城镇化水平,对优化内蒙古城镇化进程提出建议。关于内蒙古城镇化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定义就业结构与理想结构的距离,构建就业结构收敛速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就业结构收敛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就业结构收敛速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就业结构向理想结构趋近过程中阻力的强弱,测度结果与事实较为符合;1978~2008年间中国就业结构年均收敛速度为1.24,但2008年与理想结构的差距仍然高达38.53。需要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流动,加快向理想结构的收敛步伐。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四川省情》2010,(1):64-64
四川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为考察四川省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按照欧洲工业委员会的方法,从结构变化度、结构变化协同系数和结构偏离度三个指标加以判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双重视角出发,利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探讨了市场分割、数字经济及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当期产业结构升级对前一期产业结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依赖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计深远”之策;数字经济和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交互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市场分割的共同作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无影响,但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与数字经济能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无影响;市场分割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对东部地区无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西北五省区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对陕西样本的回归不显著.就业结构的变化对陕西、宁夏的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负,对甘肃、新疆、新疆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空间结构的变化对陕西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正,但对其他省区的回归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