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技术进步扩展为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重新构建技术型C-D函数。在面板数据模型支持下,利用2000—2011年中国各省域数据,验证了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均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北三省技术产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最强的作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在四大区域中最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劳动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作用在四大区域中均无显著差异;比较起来,中部地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对经济贡献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劳动资本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陈正  李明明 《统计与决策》2011,(11):109-110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加强,区域经济与其相邻地区的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关系.通过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成熟和迅速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据测算 ,2 0 0 0年全球网上销售达到 30 0 0亿美元 ;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到 2 0 0 3年全球的商业网上销售额将达到 1 50 0 0亿美元。可见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经济也正在网络化 ,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也在网络化 ,并以  相似文献   

4.
5.
地区经济要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现状与区域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长期以来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而对于非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还较少研究。文章则基于这一点通过对四川攀枝花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分析加以研究以丰富区域经济理论,并以此为地方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牛芳 《统计与决策》2012,(22):138-140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因而,区域因素差异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全国31个省市2006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特点的研究,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当前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严重失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集聚因素、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度等方面,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加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提出了建议,指出发展经济、增强规模经济、减少成本费用、加快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因而,区域因素差异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全国31个省市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特点的研究,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豪 《四川省情》2019,(5):19-21
近年来,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四川提出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广东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两省区域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和亮点,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省内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然,适度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正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但也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这一原理在经济层面上生动地揭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好比一个木桶,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盛勇 《统计研究》2009,26(5):82-85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交互耦合关系,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联度中等偏高,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78-2009年间,新疆GDP总量由39.07亿元增加至4494.25亿元,增长超过115倍;人均GDP由313元增加至19942元,增长超过63倍。然而,在新疆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疆的区域经济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章利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78~2007年的TFP水平和Malmquist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TFP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效率差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要想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效率差异所产生的损失,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区域之间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7.
崔奇 《统计教育》2006,(12):40-41
本文阐述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经济带来的统计变革与发展,提出了统计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区位熵和空间洛仑兹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空间计量建模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均各自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不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且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是一种由外生冲击所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唯实 《统计与决策》2012,(13):108-111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李国璋教授提出的软投入理论,通过SFA和DE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98~2008年的TFP水平及其软投入不足制约产生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中国区域软投入效率差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想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软投入效率,减少软投入不足所产生的损失,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区域之间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