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产业是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浙江信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迅速涌现,具有优势领域初步形成、支撑平台日益完善等特点。其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浙江良好的科教基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等,但其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研发实力偏弱、抗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快浙江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浙江开发区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开发区数量种类增加,优质项目比重明显增加,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但与先进省份对比,尚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行业水平尚待提升等问题。要进一步理清开发区发展思路,选择正确适时的发展路径,实施聚焦战略,采取平台优化等五项具体措施,促进浙江开发区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物流业发展迅速,具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服务模式逐步优化等特点,对于全省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采取措施,修订落实现代物流业相关政策,积极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等,进一步促进浙江物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3.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组织优势和不足.产业组织的优势要通过市场发育、产业结构、企业经营状况及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从现实情况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以小企业为主体集聚形成的浙江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具有区域一体化、民营主导、柔性专业化、信息共享和集团化经营等特点,因此,对于浙江的产业组织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一、内蒙古发展云计算产业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对金融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等产业将起到很好的提升和支持作用,同时将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新材料产业、环保新能源产业、动漫创意产业、视频应用产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持,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轻纺服装工业等能提供科研创新的平台.利用云计算平台,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尽快在科研、原料采购、资源调配、生产、销售、仓储、运输等环节实现信息集成,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浙江省开发区(园区)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化建设规划和改造、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已成为浙江最具活力、最具竞争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但其也存在低碳氛围不浓厚、产业结构“偏制造业”等问题。建议尽快制定开发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开发区发展方式转变等。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浙江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资源引进集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投入和产出水平提高,但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科技发展相比,差距明显。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完善。为此,建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发展大平台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等,加快浙江科技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8.
陈宇峰 《浙江统计》2002,(11):35-37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形势达到良好的发展:总体经济迅猛发展,工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都实现了高速平稳增长的态势。浙江农村居民年总收入从1985年的719.97元上升到1999年的4792.98元,共增长了6.7倍。值得注意的是,来自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近几年来的比重下降到1/5左右,而其增长速度仅有8.69%,明显低于13.47%的总收入增长速度。这些现象足以表明浙江农民收入已经从以农收入为主逐渐转向以非农收入为…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产业研究都是将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等当作独立的产业,单独进行测评,尚不能完全从知识角度,根据知识的形态或层次对人类出现的新经济形态进行统一划分和测评。以此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分析不能反映商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基层研究的对比关系,也就难以据此对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特点进行恰当的判断。例如,某落后地区信息产业比重很高,按传统产业划分,就能得出该地区高度信息化的结论。实际上,该地区只是信息设备的加工非常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契机,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较快、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南翼。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要素资源利用等不同层面对江浙沪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浙江在长三角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城镇空间布局发展轴线不清晰、行业比较优势不显著等问题,建议浙江调整城市定位,并从空间、产业、要素投入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本单位不仅是统计的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基本单位稳步增长,私营企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稳步迈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优势明显;基本单位向服务业聚拢;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为加快基本单位结构优化,进一步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现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鼓励创业,支持民营经济,推动基本单位数量不断增长;二是扩大企业规模,培育企业集团;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四是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信息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中国200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合并出四部门投入产出表,并据此进行依存度分析、感应力和影响力系数分析、虚拟消去分析等。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产生重大影响,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萍  黄曰爱 《浙江统计》2009,(12):38-40
上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偏"、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建议集中"官产学研"各方优势,加快上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省际之间的环保标准差异,必然会引起企业的套利行为,从而导致相关产业结构调整。近期笔者通过对苏浙两省印染行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由于江苏对COD的排放执行标准要高于浙江,造成其环保政策的产业效应已波及浙江,影响主要体现在"双转移"带来"双压力"。针对上述情况,现提出完善浙江省环保政策的相关建议,以防范其印染产业产能和排放持续"双扩大"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经济结构现状及目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演变的历程及特点产业结构从纵向分析,四川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8~1982年间农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表明率先在四川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现象,是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第二阶段是1983~1999年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的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  相似文献   

16.
浙江黄酒制造业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黄酒制造业的发祥地和传统基地,黄酒制造是浙江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且紧联农户,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浙江黄酒产业较快发展,但区域局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较明显。因此要从增强信心、适度整合、加大技改、产业联动和改善环境等方面促进浙江黄酒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浙江高科技人才呈现出结构趋向合理、分布呈现产业结构特征、培养方式趋向多元、人才流动渐趋规范有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综合阐述了广西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信息产业现状仍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种种表现,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使信息产业发展保持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创造条件吸引投资,产业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立足现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与沪浙粤三地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  张艳 《江苏统计》2003,(8):21-23
本文对江苏与沪浙粤三地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江苏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上海有较大差距,与浙江、广东相比也略显偏低。江苏第一产业产值和劳动力比重较高,一产内部种植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比较重要,尤其是制造业地位突出,但高新技术含量偏低,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新兴的社会服务业比重偏低。最后对存在的差距作出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外需不足、综合成本上升、汇率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浙江外贸形势严峻,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浙江"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落实推进,为浙江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由此,应抓住契机,力求在国际贸易通道建设、贸易平台搭建、产业优势再造、金融支持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外贸发展新优势,为外贸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