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政治中的多边主义包含政策、制度和理念三个层面的含义,且具有工具性特征。多边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合法性和代表性与有效性之间的矛盾、集体行动的悖论等两难选择;在实践中可能陷入点菜式多边主义、大国垄断决策权以及决议难以落实等诸多问题。尽管存在多重困境,多边主义仍然代表着国际政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际关系中的多边主义机制是很多国家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国际领导赤字的存在常常导致多边主义的实际运行效果和预期相差较大。本文借用经济学中的理性分析方法和政治学中的权力结构分析方法,对多边主义中的国际领导赤字概念和领导关系建构的逻辑、过程以及面临的障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鲁杰“多边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主义”理论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新兴领域 ,鲁杰则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基本借鉴了国际制度理论对“国际制度”的概念界定 ,从学理上初步探讨了“多边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 ,并从多边国际制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国式霸权”的观点。有鉴于此 ,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和美国霸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多边主义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主义主要包括多边机制与多边外交两个层面,其形态表现为全球多边主义、地区多边主义、跨地区多边主义、同盟多边主义、大国多边主义以及货币多边主义、贸易多边主义等,现已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等各个领域。多边主义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极高的制度自身具有独特的组织原则,如共同利益原则、广泛遵守原则、合法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等,并且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存在着机能不良与功能不足的缺陷,已成为国际社会以及中外学术界和外交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对外政策上却不断表现出强烈的单边主义,从美国的世界政治理念,多边主义的机能不良,多边主义制度的变迁对现行世界秩序中的多边主义、单边主义进行分析,认为尽管现在世界上单边主义大量存在,但多边主义依然是世界秩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多边主义框架下国际反恐合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亟需全球范围内的防治与打击。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最新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都有较大提高。多边主义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全球治理和全球共治理论以及联合国与多边区域组织的实践证明了多边主义框架下反恐合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甲英  赵彦云 《国际论坛》2023,(4):63-79+157
印度近年来在国际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多边主义”,该理念由印度总理莫迪在2018年金砖国家峰会上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印度对外战略中的关键理念。“改革的多边主义”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为核心,目的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主要任务是对多边国际体系进行改革,传递出民主、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印度自独立起就开始重视多边主义,通过参与多边主义增强国际影响力,又经过“防御的多边主义”来保障自身核心利益,近年来印度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心情愈加迫切,想借助多边主义改革的浪潮实现跻身世界大国的目标。印度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在持续关注的发展议题、气候变化议题与海洋议题等领域提出新方案,并与多边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展开合作。目前来看,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包含全球治理改革与谋求全球领导地位的双重目的,其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并存:既支持多边合作以解决共同危机,又迎合集团政治获得战略利益;既强调尊重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又渴望进阶领导者行列;既踊跃参与全球治理新规则的制定,又对部分治理领域消极回避或造成阻碍,其整体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工具理性思维使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有选择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8.
理解多边主义:一种综合解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边主义是三个以上国家基于合作的行为取向和特定目的所采用的国际互动形式及其制度结构。尽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多边主义的核心,但它并不是多边主义的惟一逻辑,多边主义的概念下涵盖着不同属性,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对其进行探讨。从"综合解释模式"出发,可以看到,多边主义存在着三个逻辑层次:作为工具的多边主义,作为制度的多边主义和作为价值的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三种逻辑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美式小多边主义与美国重塑全球经贸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伟  胡耀辉 《国际论坛》2022,24(1):3-24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美国在国际舞台的一系列举措被描述为退群针对多边主义的逆流而动。拜登执政之后,不仅没有致力于恢复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全面运行,而且积极推进所谓的民主同盟和价值观同盟。美国的表现并不能笼统地概括成逆全球化,而更宜理解为边缘化现有多边主义机制,转向积极推进多个双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依照自身意志重塑全球规则体系,再造对美国有利的全球化,形成一种全新的小多边主义安排。美式小多边主义的动因在于多边主义的内在症结及其对美国产生的贸易劣势;美式小多边主义具有迅速、灵活、俱乐部形态和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理念的主要特征;美式小多边主义的主要诉求在于把握新型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动权,人为消除对美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以及围堵中国。拜登政府执政并没有办法改变包括WTO机制低效笨拙等在内的多边主义的内在缺陷,以小多边策略实现遏制中国的首要战略目的仍是重要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上基本采用双边主义模式发展与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参加多边外交经验的增多和预期目标的实现,中国逐步转变了对多边主义的传统认识,越来越多地在地区多边主义的框架下建构与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多边主义就成为中国与东亚国家关系模式的新选择。在多边主义模式的推动下,中国在发展与东亚国家关系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并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今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安全两难”的成因及其解决争论不一。结构现实主义认为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安全两难”产生的根源 ,只要国际无政府的性质不变 ,有求生欲望的国家就逃不出“安全两难”。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间仍可通过国际制度来缓解甚至消除“安全两难”。温和建构主义认为 :“安全两难”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 ,所以可以通过国家的实践活动来彻底消除“安全两难”。事实上 ,后两种理论低估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面临的威胁。所以 ,在“安全两难”问题上 ,结构现实主义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国际政治理论中安全困境的概念入手,分析安全困境的内涵和本质;再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派的不同角度,分析国家之间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依据不同学派的理论和观点,寻找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从1948年<哈瓦纳宪章>到WTO的TRIMS,国际投资法制经历了从多边投资条约的失败到双边与区域性投资协定繁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国际投资法制多边化进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晚近国际投资法制一致性发展的需要、投资者与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努力推进,使得国际投资多边法制建设产生了可能性也具有可行性.未来多边投资条约中的重要问题如平台建设、争端解决机制、既有条约与未来多边投资条约的关系等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多边投资条约的产生则会很快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当今国际政治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两大理论流派,新现实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都采用了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路径,且两流派的公共假设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属于理性主义(rationalism)。建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其成为主流理论的有力挑战者。文章拟从建构主义范式对整体主义研究路径的运用探讨其对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的发展演变离不开个体的活动参与。无论是身居国家权力阶层中处于决策者位置的政治家、领导人,还是超国家的社会精英或普通民众,诸类行为个体均属于重要的国际政治资源,有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对国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际政治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属于行为个体因素的国际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6.
多边主义的法律选择方法是将理解和分析国际关系的多边主义这个术语移植到国际私法领域内,意图体现法律选择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于是,多边主义方法被描绘为一种双边化、不偏不倚和法院地中立的法律选择方法。但是,这本身存在标签化的错置,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只有全面解析多边主义方法的理论根源、内在机理和发展趋向,才能真正理解这种标签化错置的原因及内在逻辑,也才能真正还原多边主义的法律选择方法的本来面目,最终实现法律选择问题的科学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预算改革。研究发现,中国预算改革政治学包含着一个“预算改革的政治困惑”。一方面,预算改革的确在改变着政治过程,另一方面,政治过程的核心部分似乎不是纯粹的预算改革所能改变的,恰恰相反,预算改革的推进需要对中国政治过程的某些部分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