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歌苓的小说被广泛的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她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大导演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追捧,尤其是她的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女性更让人印象深刻。《金陵十三钗》里所体现的,战争中承受最大牺牲的是女性。她们要承受双重的毁灭,一是生命的毁灭;二是尊严的毁灭。"《少女小渔》中属于弱势群体的移民一族小渔,由逆来顺受到自我意识的觉醒的过程,把社会底层女性的挣扎写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电影《美国紫罗兰》上映于2009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个黑人单亲妈妈对抗整个州的法律体系的故事,是一部反映美国种族问题的著名影片.本文从种族主义角度,探析电影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以及通过这一电影所带来的社会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迈克·阿瑟基金奖(大众称“天才奖”)、埃米金像奖和托尼奖章的获得者,她创作和导演过多个电视节目,创作过多部百老汇戏剧,为电影《爵士年代》和《莫扎特》编导过舞蹈。著名舞蹈艺术家、编舞导演、舞蹈教师特怀娜·撒普是一个主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艺术成就的人。作为改变了舞蹈面貌的人,毫无疑问,她有资格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女影星莉吉娅·尼古拉耶芙娜·斯米尔诺娃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这位表演艺术家从1940年拍她的第一部影片《我的爱》开始,从影60余年,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一共拍过80多部电影。虽然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未能同我国的观众见面,但《她在保卫祖国》、《他们有祖国》和《银灰色的粉末》等影片50年代曾在我国放映,并引起轰动。斯米尔诺娃在这些影片中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给我国当时的一代影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笔者 1994- 1997年在莫斯科常驻期间,曾有幸先后 3次见到斯米尔…  相似文献   

5.
BRIGITE女士是德国女性问题专家,也是一位深受女读者喜爱的作家。她在心理学、社会学、女性升学、就业等方面都有切合实际的分析和建议,在读者面前,她更是一位贴心的咨询家。现将她的《女性求职100问》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本刊将陆续刊完,相信她的指导能给我国众多求职者尤其是女性以切实的帮助。本书译者系上海康培职业信息中心翻译部主任魏丽萍女士,她曾在德国进修“职业分类与指导”,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和职业指导师。发表时编辑有所删减。  相似文献   

6.
1991年.正值《渴望》、《围城》两部电视剧中的女主角夺魁在望之际,李羚——这位曾以《黄山来的姑娘》中小保姆的角色,荣膺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桂冠的女演员,又以扮演《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中的宋庆龄,荣登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女主角的宝座。今年春夏之时,中央电视台多次重播《上海一家人》26集连续剧,李羚演若男,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再次成为我国影视界令人瞩目的热点人物。李羚屡获殊荣,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目前她在想些什么?记者专程到李羚家中访问了她。她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7.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深获观众喜爱的经典之作。它以智障者阿甘为线索,非常紧凑地呈现了美国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诸多历史事件。本文旨在揭露电影如何将美国社会中的女性、少数族裔、非西方文化他者化的策略,并以此分析来推动对他者批评中对电影文本的清理。  相似文献   

8.
沸沸扬扬地被媒体爆炒过几轮的电影《红粉》,经过一番实属不易的艰难历程,终于“叭叭坠地”,而且此片导演李少红还没等哥几个回过味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鸣锣开实,居然卖出了一个好价钱,硬是赚回了一百多万,可谓是名利双收,大获全胜。想想几年前在帮少红策划《四十不惑》时,身为女性却绝无柔媚之气的少红就磨拳擦掌地立志要拿苏童的小说《红粉》操练一番,那时她还尚未为心仪已久的《红粉》筹集到必要的资金,但从她不无忧虑的神情中所透出的坚定,我深知此女乃奇女子。果不其然,《红粉》的版权之争随之而来,中选又冷不丁杀…  相似文献   

9.
《宠儿》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也是她的巅峰之作。本文主要探讨了《宠儿》所展现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0.
斯达尔夫人(Madame de Sta?l,1766~1817),原名日尔曼娜?内克,是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斯达尔夫人代表作有两部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两部小说都以女性为主人公,体现了斯达尔夫人的女性观,小说中可见作者的思想深受卢梭、孟德斯鸠的影响,并带有启蒙精神的影响。在她的文论《论文学》和《德意志论》中,也体现了小说中所体现的她的女性主义观点和带有启蒙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斯达尔夫人生活的时期,正值启蒙思想发展并传播的时期,斯达尔夫人本人文化修养极高,并有丰富的游历经历,她了解欧洲许多国家的思想、艺术和文学,所以她的文学创作带有更广泛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也能结合当时的社会特点和启蒙思想,进行文学创作。斯达尔夫人的身上,有启蒙思想下对人性的认识,尤其是对女性的认识,这独立的道德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旧思想。她的思想体系体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塑造的女性角色推动了当时的文学发展,也对女性独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体现出其道德观念和倾向。实际上,斯达尔夫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伦理特点的体现,就在于她试图建立起一整套带有启蒙现代性思想的话语,通过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说明其思想观点和审美观念。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斯达尔夫人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和道德伦理的关系,即带有启蒙色彩的人性在道德中成为核心,尤其是女性的个人独立和个性发展成为斯达尔夫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雅芳,这个为全世界的女人所熟谙的品牌,迄今已有118年历史。 今天,雅芳的CEO——钟彬娴(Andrea Jung),也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名人。1999年11月,40岁的她成了雅芳公司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CEO,开始肩负一个市值53亿美元的美容化妆品公司赋予她的开拓使命。 2002年《时代》杂志推举钟彬娴  相似文献   

12.
《情癫大圣》是我们整个内地的贺岁电影市场最后一部上映的影片,大家对它的期待是可想而知。《情癫大圣》是《大话西游》的终结篇,述说了一个爱情故事。该片由《大话西游》《东城西就》的导演刘镇伟执导,并有蔡卓妍、谢霆锋的百变演  相似文献   

13.
由美籍华裔导演执导,改编自谭恩美(AmyTan)畅销小说《喜福会》(英文书名TheJoyLuckClub)的同名电影,去年在美国上映,其阵容几乎是清一色亚裔演员,这在好莱坞电影中实属创举。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于1989年问世,获得广泛好评,非常畅销,但这本书却吓怕了电影制片厂。该书的主要人物都是中国女性。内容是母女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背景是旧金山和中国。一部处于主流地位的好莱坞电影,其演员阵容均为亚洲人,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更有甚者,堪称一流的华裔美国导演王颖虽然是执导该片的理想人选,但他却并不乐意拍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14.
王富海 《人才瞭望》2013,(10):28-29
天下着蒙蒙细雨,一个人走在异乡的田间小路上,回忆着这一年多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万千,同时,也激情满怀.因为,在这里,在异乡,我燃烧了青春,也得到了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的生活. 《天那边》感动生命 一切还要从我上大学的时候说起.大三那年的教育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播放了一部关于大学生支教基层的电影——《天那边》.电影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支教的故事,许晓萌毕业后和深爱着她的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参加支教生活.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水咕噜乡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的地方,罗志伟是这里的校长,也是这里唯一的一位教师.他只让许晓萌和江可可在那里听课.许晓萌不甘于过这样的支教生活,经过她和江可可一起不懈努力争取,最终,村长和校长决定让她给孩子上英语课和语文课,这让她真正走进了支教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三期,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95周年、中国现代妇女运动80周年,既是世界妇女的隆重节日,也是我国妇女的隆重节日;既是世界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节日。本期为此刊发了《妇女解放与妇女成才》、《上海女性的素质教育》、《女性创业与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三篇文章,并在封面刊出妇女优秀人才陈玉兰,并刊出对她的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李碧华的小说在香港是独树一帜的。她的代表作《胭脂扣》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即,同名电影上映,引起了巨大轰动。在《胭脂扣》中,作者的言情小说特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作品不同于亦舒、琼瑶的,在李碧华的小说中,有着比爱情更为丰富的内涵,在历史上的,美学的,哲学的面上给人的思考,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的。本文是从李碧华的《胭脂扣》来看这位被世人称为文妖写作的特点。我是先看了电影,然后又读了《胭脂扣》的小说,以前也曾读过类似的文章,只是没有现在读这篇小说有如此的感叹,深深的被如花的等待心痛。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誓言幻作烟云字,痴心枉倾注。留给如花的,是心碎与解脱,留给世人的确实无尽的感叹与惋惜……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不说,你绝不会知道眼前这位身材瘦小单薄的大夫是我国著名麻醉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华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主编,第八届、九届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英国皇家麻醉学院名誉院士。更不会相信,看上去像四十出头的她已经66岁了。她就是罗爱伦教授。一个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5篇,荣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36项。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优雅、娴静的女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什么理念激励她在医学界不受重视的麻醉学领域持之以恒,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总理在世时,关心中国电影事业的热情,诸多老电影明星们铭记在心。 不久前,笔者在深圳采访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的金迪时,已经年过花甲却仍然精神矍铄的她,十分激动地回忆起她当年与周总理的几次交往。这些珍贵的经历,她以前很少向外界披露过。 金迪第一次见周总理是1956年。那时她从上海考到东北艺术剧院,是21岁的年轻话剧演员。在话剧《伏契克》中为李默然配女主角小有名气之后,又在曹禺的《日出》一剧中扮演“小东西”开始走红。此剧在北京参加汇演.每天3场,场场爆满。那年6月的一个晚  相似文献   

19.
从表面上看,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应该是一部幽默诙谐的电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但实际上,它所表达的主题却是严肃而深刻的。它通过对美国历史的反思,重塑美国文化的探索和奋斗精神。影片的主人公阿甘,就是美国精神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他眼里的美国,是人们对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本文首先对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进行分析,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述,进而对影片中所蕴含奋斗精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位导演朋友征询我的意见,究竟是拍奇幻版的《庄子》好呢,还是拍战争场面的《孙子》好,我郑重地建议地他拍一部超越这两部电影的大片:《庄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