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趋吉避凶、祈福纳祥一向是华夏民俗心理的本质内核,对自然的崇拜,对宗教的皈依,对人伦的维护,也莫不是这一内核在发挥作用,祈福风俗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功利性、非理性色彩;又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扩散性特征,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其生成与存在...  相似文献   

2.
陈纪然 《北方论丛》2006,(4):106-109
两汉时期,择吉之风广泛流行。择吉,包括择吉人、择吉地、择吉时等多种情形,其中以择吉时最为常见。今天看来,时间本无所谓吉凶,因此,应该批判择吉术的神秘形式,但批判不等于无视其存在,把“择吉之风”作为历史存在加以分析,有助于了解当时时间生活、政治制度等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3.
论宋代北方风俗特点程民生(河南大学历史系)在社会文化中,风俗研究是最为困难的。风俗既有此一时彼一时的差别,更有此一地彼一地的差别。如果单就时代泛泛而论,几乎没办法下笔,讲了价值也不大。必须从地域角度论述。具体的风俗因地而异,千奇百怪,即俗话所说的: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风俗与礼制、风俗的上行下效两个方面,探讨了明朝人风俗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明人为改善风俗所采取的诸多移风易俗的措施,进而指出明代社会风俗的特点及其影响。文章指出,自明代中期以后,民间百姓受到了商品社会的洗礼,民间风俗随之也开始受到了商业的冲击,导致原本朝廷用来规范人们行为或改善风俗的政策、措施,无不流于形式。与之相应,在风俗论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诸如在礼、俗关系上倡导礼因俗制或将礼简单化,以及肯定崇尚奢侈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5.
汉代建筑风俗对汉赋具有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为:风水术的流行使汉赋中的建筑描写体现出某些风水观念;法天则地、仿生象物的营造理念的流行使汉代赋家特别重视对建筑物之象征性特点和意蕴的表述.从建筑风俗的角度考察汉赋,可以使我们对于汉赋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更为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6.
元明戏曲作品中许多关于祭俗的描写都透露着古典戏曲文化的深厚蕴涵,因而观察其戏曲,就可以看到:1.元明戏曲作品所描写的祭俗事象是社会风俗史上实存的东西.戏曲家对之作客观摹写,使之融入艺术叙事,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细节真实的创作倾向.2.戏曲家让剧中人活动于风俗事象的氛围之中,其形象特质与生存境况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历史化、"风尚化"了,形象的"文化品相"或时代色调也就被点染出来了.3.这些祭俗现象作为"传统的因子",在古代文化传承中已是某种较稳定的东西,而这种稳定的东西正是中国戏曲母题学应该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风俗,是两汉思想界经常论及的问题。《淮南子》一书,有《齐俗训》一篇,比较集中地讨论风俗问题,其它各篇也时有涉及。书中一再谈到的礼义、礼乐,也有与风俗相关的内容。《淮南子》的风俗论,综合反映了西汉前期较有影响的社会观、历史观、文化观,包含不少有多重价值的思想资料,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袁洪亮 《云梦学刊》2003,24(3):46-48,89
郭嵩焘在办理洋务、出使西洋的过程中,初步分析、引介了“开放”、“求实”、“重商求利”等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并以此为参照标准,批判了“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粉饰作伪”、“虚文”、“浮躁”等中国传统的落后社会心理,为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风俗是诚信的一个大背景,诚信是风俗的核心内容之一.顾炎武的风俗论指出:风俗关乎人道之存亡;风俗首先在于庙堂之提倡,其次在于乡党之维持;上倡之以名教,下重之以清议,再将此信誉延及于子孙,则可以救法制之偏,以保风俗之醇美,诚信之大昌.在自利的前提下,诚信永远只是相对的,绝对的诚信标准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论汉代游艺风俗对汉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游艺风俗对汉赋的创作和传播、内容和艺术都具有突出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汉代游艺风俗推动了汉赋的创作和传播;汉赋多方面地描写和反映了时人的游艺生活和娱乐用品;汉赋反话正说的艺术手法与汉代倡优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关;汉人以辞赋娱悦耳目的风习是造成汉赋奇丽之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俊华 《兰州学刊》2007,(6):204-206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妇女解放、保护婴儿和儿童、禁烟戒毒、反对迷信、流民改造等方面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这种社会风俗变革对改变苏区民众的落后风俗,培养进步、科学的文明风俗和习惯,重新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民族风俗政策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征以前,党主要是从理论上、在纲领中对民族风俗政策进行相关论述.长征时期,在与广大少数民族的接触中,党高度重视民族风俗政策在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性,并展开了大量积极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时期,党的民族风俗政策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的“风俗诗”,是指选取风俗题材并集中表现风俗事象、凸显风俗文化的诗作,它与以风俗事象起兴和借风俗素材抒怀的诗歌有质的不同。中国诗歌发达的《诗经》时代和唐宋时期的诗歌创作表明,风俗诗历史悠久,数量宏巨。作为裹藏着民族文化基因、情感之根和时代精神的风俗表征的“风俗诗”,拥有其他题材的诗歌所难以承载的厚重内涵。风俗诗自鸣天籁的艺术风神,也为追求自然高妙境界的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唯有独立意义的“风俗诗”,才能使这一类诗歌恰切归位。  相似文献   

14.
昝风华 《兰州学刊》2009,(7):184-188
风俗文化对汉代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共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不但促进了汉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而且与其很多内容和艺术特质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从历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的一些阶段性变化与其对文学影响力强弱的变化引起了汉代文学的某些相应的发展变化;从地域差异的角度去看,汉代不同地域风俗文化的不同特点使得本时期文学作品在内容、语言、艺术成就及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地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5.
饮酒之风:存在与虚无(之一) 一 比服药之风更源远流长、更让人喜闻乐见、更能彰显魏晋风度的,当然就是饮酒之风了。这种风气至今仍在神州大地上流行,而且,就酒的品牌之多、产量之富、消费群体之密集而言,今天的饮酒之风可能比古代更甚。但,同是饮酒,今人对酒文化的贡献实在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6.
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常建华明代社会的生活性消费风俗经历过较大的历史变迁,它是明代整个社会风俗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问题,有助于认识明代的社会及其变迁。一、明代消费风俗变迁的内容与阶段大量资料表明,明代以衣、食、住、行、用为主的生活性...  相似文献   

17.
饮酒之风:存在与虚无(之一) 一 比服药之风更源远流长、更让人喜闻乐见、更能彰显魏晋风度的,当然就是饮酒之风了.这种风气至今仍在神州大地上流行,而且,就酒的品牌之多、产量之富、消费群体之密集而言,今天的饮酒之风可能比古代更甚.但,同是饮酒,今人对酒文化的贡献实在乏善可陈.除了假酒层出不穷以外,我们表现在酒文化上的创造精神的确是每况愈下了,每年照样有不少人死于饮酒过量,但没有一个人说得出刘伶那句"死便掘地以埋"的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18.
鄂温克族是一个以狩猎经济为主体的塞外民族,其风俗习惯在宗教风俗、节日、婚姻、经济、交通、饮食等方面,都表现了浓郁的特色。玛鲁神袋是其多神教萨满文化的遗存,火神崇拜是其在母系社会即已形成的自然崇拜,黑灰节原是一种秽天巫术,柳蒿菜曾是其植物崇拜,还骨头婚俗源于远古的近亲婚配,四不像是其“森林之舟”,稷米茶是其没有茶叶的民族茶。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鄂温克风俗也在渐变,表现出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传统择吉书古文字广泛流行于贵州、云南等省布依族三个土语区.从结构形式看,这个文字体系包含了象形字、部分汉字和至今尚未识读的字符.用这些文字记载的典籍文献主要内容是择吉日良辰、择方位、占卜等,属于布依族先民的巫书.布依族传统择吉书所使用的古文字是壮侗语族先民古骆越文字.这些文字及其文献,对布依学、百越文明史乃至汉字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汰侈之风:暴发户与败家子(之三) 一 《世说新语》第三十篇题为《汰侈》,汰侈,也可以理解为豪奢,即过分骄纵奢侈之意。这两个字,正好是对魏晋上层贵族骄奢淫逸之风的一种精准概括。这种风气的形成,也是上行下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