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歌谣是指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参与者所创作并积极传播的大量带有鼓动色彩的诗句。客家山歌是指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在山地生活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风格特异的民歌。本文试图从太平天国运动与客家传统文化精神、太平天国歌谣与客家山歌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结构和韵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其渊源和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化山歌作为梅山文化中音乐中的一支,它的繁衍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历史情况、生存环境、民生状态,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就新化山歌论述这一区域的地域特色,历史渊源、品种、艺术特色及其在梅山文化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铜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铜鼓客家的民俗民风及文化变迁。其艺术特征非常鲜明:其歌词在章法结构上以四句和五句为主,句法上多七言句式;修辞手法多运用比兴手法。其音乐形态特征也很突出:五声音阶调式,多为徵调式,曲式结构多为二句体或四句体。  相似文献   

4.
“情誓”与“情咒”是民间歌谣中表达爱情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考察中外民歌和客家山歌的一些个案 ,分别探析了“情誓”与“情咒”的不同表现形态、潜在心理、文化内涵、相互影响以及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5.
"都市小说"与现代都市相伴而生,它以"现代性"为精神内核,将不同类型的都市景观、生活、体验和都市文化囊括其中。中国文学的婚恋叙事传统在都市小说勃兴后呈现出明确的现代意识,不管是海派作家的"声色"体验,还是京派作家笔下的理想爱情与婚姻,抑或是启蒙文学和左翼文学鲜明的社会问题意识,"婚恋"都与时偕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味和都市色彩。  相似文献   

6.
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中的“国家在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国家在场"使客家山歌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乡村艺术体系得以发展,山歌手的社会地位得以提升。但是客家山歌的艺术性让位于政治需求,强调社会主流意识的宣传,弱化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政治功能突出而艺术形式发展不足。而在传承模式中,由于国家的引导,传统的口耳相传弱化,学校传承突出,传承机制也发展得更全面、丰富,但从它所培养的人才成果来看,模式过于单一,且极其依赖于国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近年来的票房黑马:都市轻喜剧入手,分析其观众群体,数据显示都市轻喜剧的观众主要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从年龄、心理和消费习惯和社会身份来看有一定的共同性.在“接地气”的题材和“治愈系”的情节两方面阐释都市轻喜剧的意义与功能,指出由于都市轻喜剧参与到了观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观众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资源,由此参与了都市流行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壮族山歌音调结构的分析 ,提出了壮族山歌音调的四种基本形态 ,并通过对其特性音程的分析 ,揭示出壮族山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都市景观与都市文学在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演变中日益跃升为当代都市文化的两大基本形式,并在深层制约着当代都市文化的发展走向,成为体现当代都市精神的二元文化想象.然而由于现代资本及其科层体制的影响,都市景观与都市文学在发展中又面临着诸多困境乃至异化现象.如何调校这种悖论,使其更有利都市文化的发展,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都市文化学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两个核心范畴“客”和“山”看客家山歌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逢山必见客, 无客不居山"之说, 这里还要加上, "逢客必有歌".因为客家山歌极其发达, 凡是客家的聚居地, 大多被称作"山歌之乡".就这样, "客"、 "山"歌"三位一体了.因此, 讨论客家山歌的文化意蕴, 不能不注意"客"和"山"这两个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1.
洛阳桥歌是北侗地区世代流传、广泛传唱的玩山歌,在侗族文化里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桥。本文对洛阳桥歌的内容和历史上的洛阳桥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认为洛阳桥就是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洛阳桥歌是根据其相关传说改编而成的,是汉、侗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代都市小说中的"幻灭"主题可分为"生活"、"生命与生存"及"存在"三个层面,以及"线性发展"和"横向并置"两种叙述结构,不同的叙述模式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3.
情歌类白茆山歌是2002年版《中国·白茆山歌集》中除《时政歌》之外最多的山歌,也是如今当地人认为的占据最主要地位的一类山歌。文章将山歌集中的情歌分为五类,并对其中两类——求之不得式和两情相悦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和分析。通过这两类情歌与《诗经》中情歌的对比研究,发现前后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这对"白茆山歌·情歌"的保护和对《诗经》中情歌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变迁使人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层次、异质性和多元并存同构于同一生活空间的态势。靖西山歌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在与不同文化接触和碰撞中必然要发生文化的整合与重构,在逐渐弱化的背后,出现新的文化转型。文章在明确文化适应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从文化适应以及实地考察角度来研究靖西山歌文化的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民间剪纸与山歌在艺术上存在着许多共性,本文把陕北这一地域的2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做一比较,从多方面、多角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联系,以帮助我们对某一方面有更加广度和深度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台湾本土意识高涨,资本主义及全球化加剧,朱天心的作品不再是之前浪漫的、无忧无虑的书写,呈现的是对过去自由、亲密的生活方式的怀旧,对后现代台北都市人际关系的批判及对未来都市生活的期盼。藉由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等概念,分析了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各个作品。一方面,朱天心通过不同的叙述者,跨越不同的族群、性别,呈现台北都市各弱势族群的惯习、都市想象以及失落感、孤离感;另一方面,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互文等写作技巧召唤读者理解都市各族群,帮助都市群体建构一个对话交流空间,表达作者对建构一个更为广泛的都市社群之家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都市旅游方兴未艾。由于其在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整合旅游业格局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都市旅游应尽快付诸实施。文化是都市旅游的底蕴和灵魂 ,充分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 ,利用重庆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 ,走文化与都市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是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论40年代的中国都市小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代都市小说在 40年代开始衰落 ,其中原因有三 ,即都市作家群在战时的解体、创作思想的改变与都市文化形态的变异。但由于沦陷区特异的文化形态 ,都市小说一度在上海、北平沦陷区得到延续 ,并由于张爱玲的出现 ,还造成了一次小小高潮。战后 ,虽一度出现京、沪、华南都市文化三元格局的形态 ,但由于时局动荡而夭亡。  相似文献   

19.
“洛阳桥歌”是北侗地区特有的玩山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借“桥”传情的含蓄表达、性别意识的裂变觉醒、别具一格的民族狂欢、以歌乐生的诗意栖居的内蕴。  相似文献   

20.
客家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客家山歌音乐各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位于赣西北的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是由来自粤、闽、赣南等地不同的客家音乐元素与当地原人的音乐元素长期碰撞,经过二三百年时间的磨合,从而形成其特定的传统"唱与腔"的风格特征.音乐中的语言与发声方式、润腔组成了传统"唱与腔"的结构基础,而通过山歌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修养、自娱与表演等又共同印证了传统"唱与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