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以老年助餐实践案例为基础,讨论外生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实践的特征和困境,内生型互助养老实践的组织机制,以及发展低成本农村社区互助养老要处理的两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实践因其标准化运营,导致对互助优势的消解;市场供给型互助养老实践使村级组织的动员能力难以得到发挥。对比而言,由村庄自组织发起的内生型村庄互助养老实践,一方面,通过最大限度地调用村庄内部资源,使互助养老得以低成本地运转;另一方面,在对村民志愿者的动员和组织基础上,通过公共监督和村内信任关系来控制为老服务的风险。这种实践在推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对留守村民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13,(7):66-6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敬老院养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正因如此,家属与敬老院之间的纠纷也呈增多的趋势。从司法实践看,纠纷绝大多数由签订的服务协议引起。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时,最重要的就是与敬老院签订书面协议,以此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  相似文献   

3.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的发展形式,是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它扎根于农村传统的亲邻互助网络,其本质在于经济互助,表现为有组织地发动邻里、志愿等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的闲置时间、资源低成本地相互帮助和服务。社会各界应将其作为重要实施方略,纳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以资金互助为基础,以组织动员为抓手,以服务互助为重点,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要阵地,创新各类互助养老模式,着力形成稳定多元的资金来源,培育互助队伍,增加互助内容,从无偿到无偿、低偿相结合,探索建立标准规范的服务管理评估制度,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互联互通,最终尝试建立圈层化、整合化、网络化、制度化的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4.
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预阶段"是邻里互助养老的准备期。在"预阶段"中,城市老年人的日常参与能够形成社区内生力量,推进邻里互助养老的发展。但当前老年人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被重视的不够,导致邻里互助养老的支持力量开发不足。本文从社区治理的角度,以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认识出发,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日常参与机会、整合社区老年自组织资源、倡导日常生活中互助关怀教育、互助养老制度建设等途径,推进邻里互助养老"预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工作在农村敬老院的介入空间、介入活动、介入模式三个方面,探讨现阶段社会工作介入福建省农村敬老院的养老模式,提出社会工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介入农村机构养老,提供各项专业服务,从而建立起政府与民间机构联动的社会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景龙  孙艳  胜秋 《老友》2010,(10):40-40
当子女因工作及生活等原因无法照料家中年迈的老人时,把老人送进敬老院,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可据调查,约7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30%左右的老人表示愿意到社会养老机构(如托老所、敬老院等)养老。为啥有些老人不愿意进敬老院?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严峻,也加重了农村家庭养老负担。农村敬老院承载着农村老人养老服务,在我国养老事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调查遵义市6所农村敬老院,可探讨遵义农村敬老院发展态势与困境所在,并提出治理对策。遵义农村敬老院入院老人物质生活满意度高,但精神生活匮乏。年龄、婚姻状况、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和经济收入对入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均P<0.05)。近几年,遵义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重物质养老、轻精神养老,民间组织与社会力量培育不足,社会化养老率低的发展困境。而破解发展之难题,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共治体制机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化经营相结合,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相对接的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8.
孙天奇 《社区》2014,(24):30-31
享有江南著名园林美誉的沙溪乐荫园,是一个让游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东市社区的老年人,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老年协会的帮助下,抱团互助,乐享晚年。自2011年开始,社区自发组织起了一个个以“乐荫”为名的居家养老互助组,他们的这一创举,为广大高龄.空巢老人实现和谐居家养老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据互助养老的组织主体,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宗族互助养老、集体互助养老、社区互助养老三个阶段。从周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家族组织为依托的宗族互助养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支撑的集体互助养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阶段。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历史嬗变过程中,经济、文化、家庭等始终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不变” 因素,而组织载体则是推动其历史演变的“可变”因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针对农村空巢老年人养老问题给出了比较系统的意见和建议,但忽视了农村社区自身在养老功能方面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前屯村互助养老、孙家寨“饺子宴”和景家庄老年协会三个案例表明,农村社区在应对空巢养老困境方面能够自主进行适应性调整,形成内生增能的组织化自治和功能性替代选择。建议肯定这种内生增能经验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三孩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农村面临着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模式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出路。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促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西安市357名60岁(含)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对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因素中,社区人员互动频率、“养儿防老”观念和社区满意度是直接表象因素,生活担忧度是间接中层因素,居住方式和家庭年收入是次间接中层因素,婚姻、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程度、子女学历和年龄是根源深层因素; 为解决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局,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改变部分老年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鼓励引导老年人主动积极参与互助养老,在硬件上完善互助养老基础设施,建立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内容上扩展互助养老服务范围,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老年护理伦理学探讨老年护理伦理问题及其发展规律,它具有交叉性、价值性、实践性等特质。人口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老有所养、养有所护,尤其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伦理关怀。老年护理伦理包括:社区老年护理伦理、家庭老年护理伦理、隔代护理伦理、老年营养护理伦理、老年临床护理伦理、老年自我护理伦理、老年相互护理伦理、老年保健护理伦理、老年心理护理伦理等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家庭无力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言,到社区小型老年养护机构接受“养”“护”服务是理想选择。对新乡市M老年护理院的实地调查揭示,社区小型老年养护机构因与老年人在熟悉社区环境中养老的愿望相吻合、便于子女探望和发病时送往大医院救治、提供的护理服务比较专业而深受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喜爱。然而,目前社区小型老年养护机构在运行中却面临着护工整体素质低下、护工工作强度大且薪酬待遇低、收费标准偏高、餐饮服务质量差、服务缺乏人性化、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可持续发展困难等问题,这些难题需要通过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意识与水平、加强政府的监管与政策、资金支持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的有益探索,对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社区服务,实现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中安度晚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推进社区老年服务建设,繁荣社区老年文化,培育老年服务组织,不断发展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带动下成立的青海省共和县沙朱玉乡耐海塔村奶牛养殖协会是"支部+协会"模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在欠发达地区生成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基于对耐海塔村整村推进项目与养殖协会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整村推进项目与协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政府往往以官僚化的方式运作扶贫项目,整村推进中缺乏村民参与;村组织仍然主要是政府权威在乡村的延伸,支部主导下的协会未能将村民的参与组织化、制度化,并为村庄农业产业化提供系统服务,农民组织也未能与扶贫项目有效衔接和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重要参与主体的农村留守老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并有效参与其中,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基于对合肥市L县X村的调查,以内生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面临以下困境:内外部资源链接弱化,资源匮乏;参与渠道不足,积极性低下;数字能力不足,数字化产品认同感较低。由此提出农村留守老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加强农村资源供给,充分发挥留守老人资源优势;多方协调共同参与,提高留守老人参与积极性;提高留守老人信息素养,增强其数字化产品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养老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各地区和国家都在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养老体系.本文以居家养老的方式为出发,从健全养老服务的制度体系、积极宣传、培训养老服务人员、推进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立老年服务产业体系、完善“虚拟养老院”模式等六个方面试图构建兰州市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以期对兰州市养老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一项以分权制衡为取向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改革,实现了村级权力组织的重构和村级民主监督的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村庄治理的良政化和社区的和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治理绩效,但也存在着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工作越位和缺位、监督参与广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借助进一步的创新推动民主监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结构与具体情景的作用下,消费赊账经济行动是存在于当前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惯例。对箐口村日常生活中消费赊账现象的考察发现,在实践之中,地缘与情感因素的叠加使得坐商的赊账发生率高于行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赊账发生场所一般集中在商店,消费赊账的人群多为青壮年群体,赊账的表达则可分为主动表达和被动表达两种形式,赊账的内容与日常消费品有关,一次性赊账的数额最高一般在150元左右。以此可见,乡村经济场域中的消费赊账是一种生活型经济行动,是在"互惠"支配机制作用下的实践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