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风 《职业》2010,(9):52-52
有位大企业家曾说过,年轻人创业老是想开咖啡店。当然不是指所有人,但上班族想开咖啡店的还真不少,我就认识好多位。 刚开始上班的头几年里,身边就有几个同学和朋友很勇敢地开了店,其中有一位特别英勇的,开店才几天就发出求救信号,一问之下才知道,他筹了30万顶下一家看起来不错的店面,什么都准备好了,他只要打开门就可以做生意。  相似文献   

2.
[这姑娘酷毙了] 24岁的崔浩,开着一间面店,忙时卖面,闲时玩游戏,好不惬意. 直到那个深夜,有个醉汉忽然闯进他的店里闹,他才知道惬意的生活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那会儿他准备收工正在算账,其他服务员已经下班,店里就他一人,醉汉进来时也没注意,等到醉汉从冰柜里拿了3瓶白酒要走的时候,他才喊了一声:"大哥,还没给钱呢?"  相似文献   

3.
信心的力量     
佚名 《伴侣(A版)》2008,(9):46-47
正我坐在咖啡店的角落想事情。一位年约40岁的中年人轻声打断我,问我他能否坐下来,他想请教我有关创业的事。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倒是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工作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交浅不言深     
我常遇见这样两类人.一类是你才和他见两次面,没说过几次话,彼此一点都不了解,他却和你开很过分的玩笑,说一些在他看来很搞笑实则庸俗无比的话.这种人口才其实并不好,可非要当众展示一下自己所谓的幽默,他不了解你却开你的玩笑,不管你爱不爱听. 另一类人是你刚刚和他相识,他就仿佛把你当成了老友,当成了知己,把他所有的烦恼愁绪以及梦想抱负都告诉你,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包括他对某事某人的评价、他知道的一些绯闻等.我也很反感这类人,相交不深,何必讲这么多呢?  相似文献   

5.
罗大木 《女性天地》2012,(11):12-14
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小学毕业以后就举家移民美国了。前不久回来小聚,闲聊的时候和我说起一个"神奇"的东西:"我前一阵子喉咙痛,痛得我简直是要死要活!只好去医院看看,医生给我开了一副药,一吃几小时就见效,吃了两三天就好了!"他还把这个仙丹拍了照片作纪念,当场调出来说是要给我强力推荐。当图片一打开,我顿时哭笑不得:"这不就是阿莫西林嘛!"可是朋友依旧不依不饶地说:"这个药在那边可难拿到了!所有的药店都没有的,医生即使给你开都好吝啬,一次开几片,吃完了还得再去求他要……"  相似文献   

6.
正道 《伴侣(A版)》2021,(8):45-47
丈夫银行流水多出可疑开支,"侦查"发现他家外有家 那笔可疑的开支,让高淑红隐约感到丈夫有事瞒着自己,她决定等李宏回家问个明白.当晚凌晨时分,李宏才回家.他刚踏进门,高淑红劈头就问:"你什么时候在亚太明珠买了房子?还付了70万元钱!" 突然听妻子这么一问,李宏愣了一下,神情有些不自然,随后清了清嗓子说:"嗨,那笔钱是给李伟那小子买房子的,帅帅快上小学了,需要学区房,他跟我开了口,我一想这几年除了工资,也没额外给过他什么,就答应帮他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  相似文献   

7.
正一直以来,从运动员转型经商者不在少数,从最早缔造运动品牌的李宁,到现在的姚明、李小鹏等等知名运动员,可是商场远比赛场复杂得多,他们只能摸索前行。相比较这些运动员,林丹的经商显得鹤立鸡群,不仅仅在于他没有退役,更在于他把自己的经商事业进行得风生水起:开咖啡店,签下费用过亿元的个人品牌赞助,经营属于自己的内裤品牌,竭尽全力发掘商业价值。其实林丹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早在十年前他就开始谋划自己的"生意"了。  相似文献   

8.
汽车进入千佛山风景区后,就没再向前挪动一步.那是2008年5月15日,他们已被围困三天三夜了.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他一直在外忙碌着,他觉得自己像是根绷紧的弦,好不容易才有了几天假期.此行,他想回家和等了他三年的女友结婚,他已经整整三年没看到她了.  相似文献   

9.
晚年孤寂爱犬相伴,欲给狗狗找归宿 2016年9月中旬,75岁的河南郑州市居民孟庆林忧心忡忡,近些日子他身体每况愈下,对于生死老人家看得很开,但唯有一事放心不下,那就是跟随他多年的小狗皮皮的归宿. 孟庆林当了一辈子教师,和老伴育有两个女儿,老大孟娟,老二孟霞.人生无常,孟庆林退休第二年,老伴就去世了.经人介绍,一位姓王的丧偶老太同意和他一起生活,但人家刚上门两天,就被两个女儿一起给骂走了.从此,孟庆林断了再婚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一位朋友新开了一家“实惠快餐店”,生意很是清淡。他对我说:“我的店卫生整洁,品种繁多,货真价实,经济实惠,服务周到,可为啥却门前冷落呢?”为探究竟,我来到了他的饭店。在一街两旁的六家饭店中,我几经查询才找到了这位朋友的“实惠快餐店”。见此情景,我告诉他:“你的失误在于店面无特色,经营没个性。”一位经济学家曾讲过: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开一家饮食店。而中国人则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中国人则开的往往…  相似文献   

11.
网友来信: 沈老师,我男朋友太强势了,才认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想着和我发生关系.我不同意,他很不开心,认为我太保守,我感觉很困惑.因为这件事情,我们争吵过几次,每次都是不了了之.我生气回家,他也不理睬我. 前几天,他约我出去吃饭,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本来不想去的,碍于面子我还是去了.大庭广众之下他就对我动手动脚的,这让我很反感.  相似文献   

12.
花开未满     
正有人说,遇见孩子,就是遇见世上最好的爱,是花开圆满。她此生是注定遇不到了,然而花开未满又如何?能够在世上遇见最好的自己,已然是一种幸运。前几天,我和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街头偶遇。我们在临街的咖啡屋小坐,身后偌大的翠竹苍翠欲滴,咖啡店里的音乐绕梁。她看起来神采飞扬,脸上丝毫未见岁月的风霜。她说:"死过一次,我又重新活了。"她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们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见面的时候不多。上次知道她的消息,还是3年前。那时,她第7次胎停。得知这个噩耗,我犹  相似文献   

13.
巴甘的蝴蝶     
1 人说巴甘长的像女孩:粉红的脸蛋上有一层黄绒毛,笑起来眼睛像弓一样弯着. 他家在内蒙古东科尔沁的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每到这个时候,巴甘比大人还要忙:他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那时他三四岁,还穿着开裆裤.经常露出两瓣屁股.  相似文献   

14.
恋火烧不透     
思念一种遗失的感觉葛生几乎是在宛言的默数声里走进咖啡店的。葛生不知道,在他进来的前几秒,宛言伸开右腿做了个鹤立式。那条腿不争气,抑或是有意,人向一边倾倒,不偏不倚,刚好倒在林书宇的怀里。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位客居澳洲的亲戚回来,说起中国人与美国人开店的理念差异,让人感慨颇多。一位中国温州商人偶然来到某个小镇,发现小镇蕴含着商机,便在小镇的街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因为第一家,加之来之东方的新潮款式,价格便宜,温州商人的生意很好。于是许多温州人接踵而至,纷纷效仿,把这条街上的米庄果店、汉堡包店、咖啡店等店租下来,形成了中国服装一条街。这使得原来很温馨、充满生活情趣的街景变成了千篇一律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与几位朋友一起吃饭。其间,有一位出去打电话,几分钟后才回来,有人打趣道:"忘了向媳妇请假了吧?"他说:"哪里啊,给我妈打的!周六是我和老家父母的通话时间。"朋友曾在一家公司的技术部门工作,当时还未结婚。那年,公司与南非一家工厂签订了合作协议,要选派一名技术员去南非,负责技术指导,为期两年。技术部的同事们都以家有老小离不开推辞,他却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对印象中的非洲大陆,他从读书时就一直神往着。  相似文献   

17.
交浅不言深     
正我常遇见这样两类人。一类是你才和他见两次面,没说过几次话,彼此一点都不了解,他却和你开很过分的玩笑,说一些在他看来很搞笑实则庸俗无比的话。这种人口才其实并不好,可非要当众展示一下自己所谓的幽默,他不了解你却开你的玩笑,不管你爱不爱听。另一类人是你刚刚和他相识,他就仿佛把你当成了老友,当成了知己,把他所有的烦恼愁绪以及梦想抱负都告诉你,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包括他对某事某人的评价、他知道的一些绯闻等。我也很反感这类人,相交不深,何必讲这么多呢?苏轼曾说过:"交浅言深,君子所戒。"也许有人说这样做与做人要光明磊  相似文献   

18.
找寻必杀技     
有三位女士,通过QQ群分享一个主题.讨论怎么对付丈夫们和他们的红颜知己。群里还有她们的六七个朋友。"时代变化了.男人们不会把头发丝留在身上,口红也不再留印,他们总说他们办公室、业务往来的那些女人很安全。如果信了他们的,就糟糕了。"其中一位女士的丈夫曾经在几年前去广东发展时犯了点小小的错误。他至今不肯承认他和那个女下属之间有什么,所以,"现在盯他盯得很紧。"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开了间20平米的小杂货店。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店里货色不多.生意一直很冷清。按照当时普遍的经营方式.杂货店一般到夜里11点就都关门了.这个年轻人也不例外。 一天打烊后,年轻人忙着清理货架,进来几个人。他正要请他们出去.却发现是来买东西的,就没有开口,等在那里。这些人走后,年轻人索性在店里多呆一会儿,结果先后又来了几名顾客:  相似文献   

20.
不少中国人的婚姻在市场经济下变得非常市场化,背离了生活的本质。几天前,我跟一位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哥们吃饭。他单身赴约,神情沮丧。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假期他的女朋友从俄罗斯一回到北京,态度就180度大转弯,强烈要求跟他分手。小伙子来自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俄罗斯读大学四年级,与女友在俄已相恋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