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笔者作为一名年鉴工作者,近几年每当把一部新出版的年鉴奉送到领导者、科技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手中时,看到他们总是急不可耐、饶有兴趣地先翻阅年鉴中的照片,对好的照片条目,更是反复欣赏,爱不释手。与文章相比,照片条目为什么能“先声夺人”、令广大读者深深喜爱呢?原因在照片的自身价值。第一,照片反映的是形象资料,最“抓人”、感人。第二,照片是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实录”、再现,读者感到真实可信。第三, 相似文献
3.
一、年鉴条目创新的主体 要实现年鉴条目的创新,需要从编辑部和撰稿人两方面入手。编辑部要研究读者需求,研究市场变化,使自己成为市情地情的资料库,年鉴编辑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特别对当地的地方特色、人文景观和当年度的工 相似文献
4.
条目的编写是年鉴编纂的中心工作,条目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本年鉴质量的高低。笔者在年鉴编辑工作中对年鉴条目编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提高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年鉴条目编写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改进。一、条目的选题应紧扣年度特点选题是编写条目的第一步,好的题目是年 相似文献
5.
图片是年鉴条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条目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也是年鉴版面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鉴于读者对年鉴信息可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图片在年鉴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年鉴界的重视。目前,彩页图片已成为年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随文黑白图片还有所欠缺。笔者以下着重谈的年鉴图片,主要是指正文中的随文黑白图片。 相似文献
6.
条目,是以条的记述形式所形成的材料。年鉴条目,则是以条目体记述年度发生的客观事实的资料主题,一般由条目标题和条目内容两部分组成。地方综合年鉴条目(以下简称“年鉴条目”或“条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主体部分与核心内容,是历届历次年鉴评比的重要项目。年鉴条目撰写和编 相似文献
7.
8.
1989年出版的《年鉴学浅说》(王斌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提出了设“常规条目”一说。近年《年鉴信息与研究》刊出《对年鉴“常规性条目”的探讨》(马国顺著,载于1999年第1期)、《也谈年鉴“常规性条目”的编写》(王晓文著,载于2000第1期)两文。这三位作者对年鉴 相似文献
9.
年鉴条目是年鉴内容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表现形式,年鉴条目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年鉴的质量,因而在年鉴条目的编写上要注意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力求精益求精。笔者从事年 相似文献
10.
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综合年鉴如何在层出不穷的出版物特别是电子出版物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年鉴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使各级综合年鉴在新世纪取得新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年鉴质量,而提高质量的核心在于提高年鉴条目的质量。因为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位和主要表现形式。在综合性年鉴中,除了特载、专文、法规文件、统计资料、大事记、附录等篇目外,其他篇目均已条目化。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年鉴条目撰写突出年度工作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鉴条目的撰写要突出年度工作特色,是年鉴界同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避免年鉴条目反映的内容年年雷同的弊端,达到年鉴年年编,年年有新意的目的。本文就在条目撰写时处理好条目的数量、条目的比例、条目的排列、条目的 相似文献
13.
年鉴的生命力 年鉴编辑出版据说源自欧洲。它不像地方志是中国的土特产品、土著“居民”、华夏文化特有的传统,而是进入中国的洋货、外来“移民”、文化交流融汇中的舶来品。我们毋需去探究它16世纪如何在英国诞生,17~18世纪怎样在西欧发展演变,单说它20世纪初来到中国,其时并无大的作为。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已朝不保夕、气数将 相似文献
14.
年鉴是大容量的信息载体,一般篇幅都在数十万乃至百万字以上。在编排年鉴版面过程中,难免会在一些类目后面,留下大小不等的空白,有的空白近于半版。这类空白,有时在一本年鉴中多达10余处,加在一起可相当于万字以上的版面。如此大的版面空间,真是弃之可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地方年鉴事业一般兴起于我国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结束以后。年鉴大多由各级地方史志办公室承编。年鉴编辑出版已成为目前各级史志办的一项重要乃至主要的工作。当前,新一轮修志(续修)工作正在普遍启动,在繁重的续修新志工作压力下,各级都需 相似文献
16.
年鉴条目是年鉴的基本细胞,信息的实际载体,也是年鉴记述事实的基本手段和表现形式。年鉴条目文字一般占全书文字量的70%左右。因此,年鉴条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年鉴的质量。而条目的质量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准确的选材,二是精炼的写作。这就像一名高明的厨师要制作一桌丰盛的筵席一样,其必要条件是:新 相似文献
17.
年鉴创新是现实的要求,是年鉴的生命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年鉴》常务副主编刘瑜《年鉴创新是现实的要求,是年鉴的生命所在》一文,紧密结合《南京年鉴》编纂工作的实战,介绍了通过不断调整框架结构,不断增加实用性内容,不断缩短出版周期,不断提高年鉴队伍的素养,在打造精品年鉴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关于年鉴质量的探讨,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年以来,年鉴界就在积极地探索提高年鉴质量的方法、路子,努力编纂出高质量的精品年鉴,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无论是从框架结构、版面设计还是到组稿、审稿、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实,年鉴质量问题是一个贯穿于年鉴编纂各个环节的普遍性问题,每一个 相似文献
19.
年鉴既是一项信息产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框架结构、选题选材、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各个方面。选题选材是否全面、新颖、精当、连续可比,条目的撰写是否准确、规范,文字是否简洁、凝炼,直接影响到年鉴的质量。因此,当一部年鉴的总体设计、基本结构确定之后,它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条目的选材和编写。 《西安年鉴》自1993年迄今已经出版了10卷。10卷共有条目20524个,平均每卷2052 相似文献
20.
年鉴要提高质量,提高编辑素质是关键。以往我们在谈论提高编辑素质时,往往注重对编辑人员的文化功底、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讨论得比较多,而对年鉴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鉴编辑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讨论较少,为了进一步提高年鉴质量,笔者不揣冒昧,就年鉴编辑人员为提高年鉴质量应具有的几种意识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1.权威意识。我这里所说的权威意识,并不是说年鉴编纂者个人有什么权威,而是指我们所编的书——年鉴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地方文献。之所以这么说,这是由年鉴的资料提供者和编纂者所处的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