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卢卡奇试图把黑格尔的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颠倒过来。为此,卢卡奇选择了历史领域来实现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革命。但是由于黑格尔主义的影响,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历史辩证法的解读,没有使他最终彻底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97-299
一、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倾向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对于任何期望返回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传统的人来说,恢复黑格尔的传统都是势在必行的。《历史和阶级意识》表达的也许是这方面最激进的尝试,它试图通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革新和扩展来恢复马克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加入匈牙利共产党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作为伦理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和之后的第一部作品《策略与伦理》,就布尔什维主义是否具有伦理的问题给出了两种对立的结论,因此比《历史与阶级意识》更能反映青年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思想过程。推动卢卡奇从“浪漫的反资本主义”转变为“救世主式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根源,在于其对伦理的理解跳出了新康德主义范畴,走向了一种政治现实主义的政治责任。这种政治责任是指向未来和行动的连接性的集体责任,体现了青年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敏锐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捷尔吉,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在坚持物质自然本体的前提下,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体系。本文试图探讨卢卡奇是如何在坚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并结合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讨,看卢卡奇的这一论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伟大思想家卢卡奇·捷尔吉(1885——1971)的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论最多、也许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卢卡奇的世界观是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初步形成的,而这是一个思想极其混乱、旧的价值观念沦丧殆尽,新的价值观念尚在艰苦求索中的时期。青年卢卡奇受到当时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其中既有新黑格尔主义、新康德主义,也有西美尔的文化哲学、麦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中,卢卡奇越来越倾向于把整个资本主义看成是毁灭文化的异化社会,要完全予以否定,与之彻底决裂,然而他丝毫看不到现实的出路。这是一种对世界抱有纯粹空想观念的浪漫的反资本主义。战争爆发后,卢卡奇从德国回到匈牙利,开始参加反战运动。现实促使他去探寻一种能有助于改变世界的哲学。他的目光转向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卢卡奇在中学时代就接触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现在又开始对他们的著作进行细致的钻研。不过,这时在他的思想中黑格尔还占有特殊的地位,他是通过黑格尔的三棱镜来了解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6.
张亮 《学术研究》2005,(3):72-78
卢卡奇与斯大林主义的关系是卢卡奇研究中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方法论问题。由于思想内部存在着认同的因素, 卢卡奇最终在中年以后与斯大林主义达成了“被迫的和解”。而这深刻地影响到了卢卡奇后来的思想发展, 使之陷入一种可怕的思维成式之中, 丧失了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现实与理论(同时也包括他自己的理论) 的能力。卢卡奇晚年自传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自我辩护, 其本意是为了自我澄清, 但客观上却起了一种自我遮蔽的作用。研究卢卡奇首先必须让卢卡奇从晚年自传的阴影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的思想经历是非常复杂的,他曾多次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自我反省和批评,然而,对总体性理论,他却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看法。直到晚年,卢卡奇在对早期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时,仍给予总体性思想以高度评价。因此,弄清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了解卢卡奇的整个理论,无疑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法,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改造,体现了本体论内在逻辑的展开和揭示。他恢复黑格尔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根基处的作用,其根本目的在于纠正对辩证法进行扭曲的经验主义、修正主义传统。卢卡奇所做的工作亦是将黑格尔与马克思放在一个发展的平台上进行对话,其实质仍是独立自主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重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凡 《社会科学家》2003,(2):137-141
物化是卢卡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提出标志着卢卡奇思想的马克思转向;而物化概念又是卢卡奇在对狄尔泰、西美尔和韦伯思想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借助这一核心概念,卢卡奇走出了早年的“异化观”。我们不能笼统地简单地说在卢卡奇那里有两个“混同”:即物化和对象化的混同,物化和异化的混同,而应该看到卢卡奇物化概念和他早年异化概念在内蕴上的巨大差异。只有对物化作出的合理诠释,我们才能理解卢卡奇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他的直接理论先驱的反叛,又在何种意义上转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从黑格尔哲学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哲学之价值加以描述,其初衷是为了摆脱韦伯对责任伦理的呼唤与其所描述的形式理性脱钩的困境。这也回应了卢卡奇对经由康德主义立场来主导并审视这个问题的早期社会学-文学研究。卢卡奇的问题意识表明,在韦伯的形式理性的世界中,如何通过激进的黑格尔辩证法,在寻求将社会的客观形式结构和能动者的两个对立的极端结合中提供有效的行动,并且在哲学上和政治上超越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11.
魏德阳 《理论界》2022,(9):38-4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经济学—哲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卢卡奇中期思想的转变。依据这一新方法论,卢卡奇不仅克服了自己早期思想中持存的黑格尔主义特征,还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看法从非批判式的拥簇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层面,实现了自身黑格尔哲学观的重新建构,而这一切都彰显在《青年黑格尔》中。可以说,《青年黑格尔》为我们探寻卢卡奇中期的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尽管该书也给卢卡奇带来不少争议,但仍不失为卢卡奇中期思想转变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深入考察卢卡奇与布达佩斯学派的关系,不仅对理解卢卡奇的整体思想,而且对理解布达佩斯学派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甚至对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老师和朋友,卢卡奇对布达佩斯学派成员的影响是决定性、持久性的,这尤其表现在布达佩斯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的思想遗产。与卢卡奇孜孜以求现代人身上合乎人性的“好的东西”一样,布达佩斯学派坚守哲学“再现”“类生活”的信念,从人道主义总问题出发,具体地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人的生活。不过卢卡奇没有放弃构建一种宏大叙事的历史哲学,而布达佩斯学派则始终对宏大叙事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并试图调解哲学与(后现代)碎片化世界的关系。如果说卢卡奇论证了自由的、理性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拯救,那么布达佩斯学派则主张处在现代性中的偶然的居民可以通过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实现存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吕艳红 《理论界》2008,(12):118-119
在马克思之后,卢卡奇第一次强调了历史主体—人的作用和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模式,重新回到了马克思哲学的传统道路上来。卢卡奇对黑格尔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资产阶级哲学是以主体和客体分裂为特征的。卢卡奇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完成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在如何扬弃物化,实现主体和客体的重新统一的途径问题上,卢卡奇在不同时期解决的方法不完全相同。早期。卢卡奇通过使客体人化,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来实现;晚年,则更侧重劳动实践这一现实的实现主体和客体重新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西文哲学由近代走入现代,这是一个从理性主义发展成为非理性主义的巨变过程。这一点在德国现代哲学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相形之下,本文所要论及的卢卡奇则显得颇有几分“反潮流”气派。因为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是古典理性主义传统的日趋衰微与没落和各种非理主义思潮的愈益勃兴与泛滥。与此相反,卢卡奇则是仅有的一位从非理性主义阵营中冲杀出来,转而捍卫德国古典哲学辩证理性精神的德语思想家。 纵观卢卡奇的一生,其思想发展总过程可以说是这样走过的,即从对理性的非理性主义批判到对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批判。一方面,在青年时代,他曾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浪漫主义批判,从而奠定了20世纪非理性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当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卢卡奇不仅一再对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过清理和批判,而且第一个展开对生命哲学、存在哲学的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他开创了一个哲学时代。根据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把他的总体性思想概括为整体性、矛盾性、优先性、全面性、历史性这五点基本内容。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一思想,一方面丰富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贯彻了唯物史观的相关内容,走近了马克思;另一方面他把这一思想绝对主义化,远离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总体,或总体性(totality),是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卢卡奇一生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在当代辩证法史上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卢卡奇本人在1967年所写《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序言中,仍然认为此书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恢复了总体性范畴的中心地位。”然而,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包含着比较复杂的内容和成分,而国内学术界进行评论时,又多倾向于批评和否定。本文试图分析它的渊源和含义,对其意义和贡献给以应有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周一明 《理论界》2012,(7):117-118
本文主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的物化思想进行初浅的阐述,首先谈到了卢卡奇的生平,然后谈到了他的物化概念的形成、主要见解,最后谈到了他的物化意识的形成和物化意识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卓 《北方论丛》2015,(6):122-12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借助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彰显为关于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这一总体性辩证法集中展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批判,以此不仅真实地揭示了人的物化存在,而且通过诉诸无产阶级意识把总体性辩证法最终绽露为摧毁物化和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武器。这深刻表明卢卡奇的辩证法已经触及到了存在论的根基,《历史与阶级意识》切实开显了隐藏在方法形式下的辩证法实乃作为存在论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9.
针对第二国际的庸俗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卢卡奇提出了把总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的新思想.其总体性范畴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总体是一种整体统率局部的原则,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体现为一种历史过程.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作以探讨,对纠正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违反辩证法的现象和倾向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产生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范畴。卢卡奇把这个范畴贯穿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当中,认为它是马克思方法的本质。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主要具有整体性、现实性、具体性以及历史性等特点。卢卡奇的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恢复了"总体性"的重要地位,重新引起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矫枉过正的问题,背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