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一○年秋到一九一三年秋,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简称东关模范学校)学习的时期。今天,我们追怀他少年时代在沈阳的读书生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那宏伟壮丽的一生,更深入地学习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更有力地回击“四人邦”对他的污蔑和诽谤。  相似文献   

2.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学位论文及其他几篇美学专论中,曾多次论述过“美是生活”的定义。我们可以把他所包含的内容归纳如下:任何事物,作为个体的形象的表现,凡是我们从中能够看到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或者说我们所希望的、所喜欢的、感到神往的、感到迷恋的生活),质言之,即符合于我们的人生观的生活,并且引起我们愉悦之情的,就是美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美的本质。人的美就是如此,自然界(包括无机物)的美也是如此。自然界通过个体的形象,使我们想起人以及人类生  相似文献   

3.
假如我们要避免根据我们自身的经验与我们自身的主观看法判断一切美术陷阱,我们就必须了解创造某一作品的那个背景;美术家生活工作在什么样的历史与社会的条件里,谁是他的赞助人以及这些赞助人对趣味与风格有什么影响,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影响了美术家(以及其他一切人)观察世界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必须了解美术家实践经验、他受的训练、他的艺术观、他运用的技法与材料,只有这样之后我们才能充分地欣赏他的风格或他对题材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大批的外商外资涌进国门之时,亦有更多的人向往异域的天空。那么,在海外的中国人,他(她)们是怎样生活的?他(她)们有何所思何所想?本刊记者特别专访了几位新移民,让我们听一听他(她)们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记者(娜塔莉娅·格奥尔克杨、娜塔莉娅·季玛科娃、阿德烈·科列斯尼科夫):我们同普京谈生活,主要是有关他的生活。我们的交谈完全是在俄罗斯常见的那样,虽不是在厨房里,但确实就是围坐在餐桌旁边。有时他倦容满面、眼圈发黑,但没有一次中断过交谈;有时他为了考虑如何回答会出现长长的停顿,但最后他总是会回答的。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二(2)班来了一位从乡下转来的同学。他自我介绍说他叫王春,他的爸爸是来城市里打工的,在附近的菜市场卖菜。班里许多同学都嘻(xī)嘻地笑起来,王春也笑了。下了课,大家都去外面玩,王春也跟了出去。他很喜欢大家玩的“对对碰”游戏,很想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没有人和他玩。只有班长徐清和他交朋友,王春又笑了,因为他和徐清玩得很开心。让心靠岸对城里学生说的话——我们应该明白,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身居城市,生活条件优越就歧(qí)视农村来的同学。其实,农村同学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如朴实、…  相似文献   

7.
美国《伦理学》杂志(1961年7月号)评论说,虽则詹蒂利从本世纪早年开始直到他于1944年被刺为止是意大利政治与精种生活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但对我们大多数人说来,他仅仅是在克罗齐之后的意大利“另一个”哲学家,并且由于他在法西斯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而臭名远扬。哈里斯所译的《社会的起源和结构》是詹蒂利著作以英文出版的第三本,我们从哈里斯给这个英译本写的引言里知道,其它两部著作有过英译——其  相似文献   

8.
茅盾(沈雁冰)同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语言大师.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桐乡青镇(现合并为乌镇)度过的,从小接触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家庭也从小对他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这些对茅盾同志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是颇有影响的.去年暑假,我们怀着对沈老崇敬的心情,冒着酷暑,在杭州、乌镇两地,走访了茅盾同志的一些亲戚、近邻、同学和知情者,查阅了《乌青镇镇志》,初步获得了一些原始材料.现把调查情况整理成《茅盾的家庭及其童年生活》一文,这是我们调查计划的一部分成果,现先行发表,以求正于茅盾同志,并期取得广大研究者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二十世纪,是综合的宇宙,综合的时空。统一人类,变成当今之主要工作。《老残游记》之作者,是我们此一世纪中之人物;并且,他已熟悉我们时代中各项问题。他生活在我们中间。他说我们要说的话,他说的是我们语言,他说的是我们的话。他是专家,也是通儒,他过了一生非常的生活,他个人的生活,他民族的生活,他国际的生活。他过了过去十九世纪的生活,这充满了科学与哲理成见的生活。达成人类的大同,无法缺少宽容,也少不了简朴,也少不了宽大,也少不了深奥,更少不了不受成见所束缚的圆活,少不了味道,以及少不了机智。作者主要…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自41岁(公元405年)冬赋《归去来兮辞》毅然归隐后,就步入了22年的躬耕生活。他的政治态度入于明确,思想入于成熟。我们沿着其生活的历程,可看到他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至《桃花源记》前后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值得指出的是陶渊明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教的熏  相似文献   

11.
(课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音乐家扬科酷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声音,感受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热爱,也和他一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的音乐,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件出示:小虫()地演奏;麻雀()地歌唱;木叉()地作响;青蛙()地叫起来,啄木鸟()地啄着树干,甲虫()地飞着,流水()地流着。(学生当场作答)师:大自然的声音多么美妙,这一切在扬科的耳中都是音乐,他是个多么有音乐才华的孩子,可是他和我们不一样,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为了看一眼小提琴,为了摸一下小提琴,被仆人发现,活活打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相似文献   

12.
诗人纪鹏在他的山水诗集《北国江南》中,以饱蘸着激情的彩笔,为我们描绘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让诗贴近自然,贴近人生等方面体现着独具的特色。(一)纪鹏同志1948年携笔从戎,几十年严格的军事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视野,孕育了  相似文献   

13.
斯蒂芬·斯克里帕克(Stephen Skripak)喜欢告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的潜在学员,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的一名年轻主管,他是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取得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MBA学位的。在职攻读MBA学位的3年时间里,他两次获得晋升。"我之所以决定那么做,是因为我已经结婚并买了一栋房子,而凭我妻子一人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我们的生活开销,"  相似文献   

14.
A·梅多沃伊:亨廷顿认为人类的未来是本质上等同于世界主要教派的文明的对立或斗争。在作者看来,我们面临的生活是“各种世界之间的战争”。看来,如果理解(透过夸夸其谈)作者的观点,那就会明白,他在利用今日的例子和局部事件来证明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观点时,简单地把历史发展的因素外推于遥远的未来。我认为,现代国际劳动分工的特点(这不是今日事件暂时的组成部分,而是基本的长期的组成部分,人类大家庭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反映了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世界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工业和科技进步普遍的(即对一切国家和民族来说不管宗教及其他属性都是真实的)全球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出身于中下级官吏家庭,少年时曾度过一段“贫苦患难”的生活,这使他比较接近下层人民。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提点江东刑狱等职。长期的地方官吏生活,使他了解了宋王朝当时吏治的腐败,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以及中小地主破产和农民生活痛苦的种种情况,因而产生了变法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变法思想。嘉佑五年(1060)他写了洋洋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解释》一书论述了历史哲学中人们所熟悉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科林伍德的论点,他认为历史学家对往事的解释是通过“重新考虑”往事或“重温往事”的方法来进行的;第二个主题是一个命题,即我们是通过完整地叙述确实性推理的过程来解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当然,第二个主题同许多作家(从亚里士多德到恩思康伯教授)有联系,但马丁教授特别集中于论述赖特(G.H.VonWright)的著作。马丁写《历史的解释》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把重温往事和确实性推理的性质解释得清楚而简洁。他论述的内容普遍地影响到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这些内容涉及到我们是否能了解过去生活在不同时期和现在生活在各种文化下的人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韩瑞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目前,一个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与吕正操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是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吕正操同志《评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4月12日),批判林彪、“四人帮”颠倒文艺和生活的关系,炮制“瞒和骗”的阴谋文艺,破坏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这个批判当然是对的。我们是赞同的。但他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学原则,说成是林彪、“四人帮”的发明和主张,却是不符合事实的。他认为文艺只能来源和从属于生活,决不能高于生活,这个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吕文表示希望和大家商榷,我们不揣冒昧,坦率地谈出自己的浅陋之见,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19.
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他原籍东武群人,现山东诸城人(公元12世纪)。是北宋徽宗时期的翰林画史。是出入官廷为皇家画画的画家,可是在“清明上河图”里,我们却找不到一点宫廷气派,倒是一幅生动逼真的生活图景。可以说,他把北宋时期汴梁的市民生活刻画得入细入微,自始至终围绕着人民的生活在作画,这是这幅长达五百二十五厘米,高二十五点五厘米的画卷成功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幻灭的梦,迷惘的人——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兹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与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人同属于“迷惘的一代”。他一生中写过四部长篇小说,四个短篇小说集。菲兹杰拉德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足取,有些同时代人对他颇有贬词,但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美国长期侨居国外的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认为,菲兹杰拉德的许多同时代人被遗忘的时候,人们仍然会读他的作品。一九二五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下称《盖茨比》)是本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