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美凤  李艺 《学术论坛》2007,30(12):6-9
人的技术化是人类自我拯救的一缕曙光?还是一个未知的敌托邦?技术悲观主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持续高涨,对人的技术化持片面的否定态度.立足于人的本质与技术本质的一致性,人的技术化可以看作是人与技术在双向互动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与技术的融合.人的技术化推动人类的自我进化.人的技术化,尽管伴随着异化的形式,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孙世洋 《兰州学刊》2012,(9):111-116
论文以上古乐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表现与事迹等为依据,揭示出乐人群体内部存在着贤者型与技术型两类乐人相分化的发展事实。早期由贤者型乐人奠定乐人的重要政教文化地位,而在周代,技术型乐人则逐渐成为乐人的主体类型,并呈现出以牺牲政教文化地位为代价的重技术、轻义理的工具化发展路向。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导致周代礼乐、诗乐文化解体的自身根源与内在机制具有一定的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德强 《理论界》2007,(8):136-137
在现代社会,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决定力量。技术存在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之中,是人类进步的核心,可以这样说,技术是人类的在世方式。这种技术决定论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也非常明显,当今教育的发展速度、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群体的扩大都与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发生的“四次革命”变革都与技术有关。随着教学过程中技术的成熟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将面对知识更新和新技术掌握与应用的挑战。因此,教师应做好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的转变,这是我们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世界,技术居于统治地位,在技术的支配下,语言也被技术化,沦为表达工具、信息工具和统治工具。这种被技术化了的工具语言是非本真的语言,它造成了一切本真存在的萎缩甚至泯灭,导致了极端的危险。要克服这种危险,就要回到语言本身,使存在本身得以显现,实现对人类栖居根基的庇护,使人类能够在语言之路上返回家园。  相似文献   

5.
现代技术日益深入身体内部进行改造、设计和建构,从而形成技术化身体。身体的技术化拓展形式可以分为四类:身体的技术化修复、身体的技术化编码、身体的技术化交互、身体的技术化虚拟。技术化身体的形成导致人和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由此,人从传统生物学意义上的"确定性存在"转变为"不断增强和超越"的人技混合存在,其不可避免地涉及伦理问题。在技术层面,技术化身体伦理问题主要包括人的有限性与尊严、认同与本体性安全;在技术人工物层面,技术化身体伦理问题主要包括知情同意权、身体生物数据信息隐私安全。在技术化身体时代,"无身"的道德原则已经无法满足技术化身体的伦理讨论,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伦理到底应该如何关切身体。  相似文献   

6.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字图书馆作为组织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得到人们的认可。长期以来,数字图书馆研究强调的是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更多的考虑技术与人的关系。本文拟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技术化与文化融合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了治理场景中的重要议题,然而,技术化与专业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尚未被充分阐释。基于此,通过对社会治理现状与需求的分析与探究发现,一方面,社会治理专业化能够实现对社会变迁的回应,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水平,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技术化能够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公共服务的高效与精准,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服务效能。进一步而言,借由技术化与专业化之间的对话与互构,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发展趋向多元化、精准化、高水平与高效能,亦可有益于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技术建构与运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技术创新尤其是社会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社会技术化是分析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维度,对社会技术化方向、路径、过程、机理、特征、效应等问题的深入探究,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引导和驾驭现代社会技术化进程,积极应对现代化、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技术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革命力量。我们在今后的许多世纪里,仍然要处于“技术化生存”之中。反科技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技术带给人类的究竟是利还是弊,取决于研究、应用、管理技术的人。因此,我们提倡一种关怀人的生命本质的绿色新型技术,而这种技术存在的适宜的人文环境有待全人类共同营造。  相似文献   

10.
技术化的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使得人类自我的价值被技术所忽视,并由此造成了种种人文困境的发生。因此,技术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力量,成为生动的、感性的人类发展的敌对的异己力量,而且技术化越充分,人文困境表现得就越突出。体育技术化模式的发展使人类原来建构的东西———体现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理念———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是以人们将体育价值目标转向为超越人体运动极限,并最终转向为打破量化的记录和获得优胜为基本内涵的价值目标,从而使得体育越来越只注重对功利性结果———胜利———的追求,而忽视或遗忘其原本承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即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点.人的生命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口生产等四种生产活动.它们是维持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并能得以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的消费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消费活动.人的适度的物质消费活动和健康的精神消费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交往关系的内在结构入手,分析了人的价值存在走向规范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价值规范何以可能与何以必要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负熵是物理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概念,耗散系统需要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获取负熵来抵消系统熵增态势。负熵是生命维持和进化的必要条件,负熵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就人类个体而言,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是自然负熵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负熵之源,人类语言是大脑思维的信息外化,对于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意义重大,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在本质上是对负熵的需求。就人类社会而言,负熵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系统遵循负熵最大化原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负熵积累在社会系统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论人类主体及其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类存在与“类主体”当我们将人类作为整体来考虑时 ,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物种 ,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人有其“类本质”,人的生活是一种“类生活”,人的意识是一种“类意识”。尽管青年马克思在使用这些以“类”为定语的概念时 ,明显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色彩 ,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有其理论的价值 ,不应以所谓“不成熟”一概予以否定。“类”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抽象概括 ,与其说类是一种实体 ,不如说类是一种关系。具有某种类特征的存在 ,也就是处于某种共性关系之中的存在。人类作为类的…  相似文献   

15.
自多利羊出生以来,围绕克隆人的各种讨论一直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伦理、道德及法律等问题,而克隆人作为人向自身挑战的代表,实质上涉及的是人应如何认识自身、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克隆人的出现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丰富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德育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的提出及德育以人为本的内涵当代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同时提出的,或者说,以人为本是与科学发展观相伴相生的。什么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  相似文献   

17.
彰显人的本性的自我教育 ,不仅对人的思想发展起到定向、激励、监控和调适的作用 ,同时 ,它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人作为目的"原本应该是一种教育现实,但是真正的现实却往往是"人被遗忘",于是它才有必要成为我们今天对未来教育的一种合理想象和希望--一种教育理想.针对人被异化为金钱和分数奴仆以及"我-它"关系遮蔽"我-你"关系的现状,教育应当做到"把人当人看",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地适合每个儿童;应当"使人成为人",引领人超越自身,"相遇"在"我-你"关系中.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表现在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满足人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必须走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的道路。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不同,布洛赫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基础是新的存在论,即"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11条命题,布洛赫把人的本质规定的两方面,即人的本质的可能性、任务与人的本质的隐匿性、鸟托邦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揭示了人类生活关系的规范一实践取向以及历史过程和世界过程在人与世界的本质形成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