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揭示了不同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同阶级政策密切联系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各阶级间的关系,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阶级政策。新形势下,系统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历程,对目前制定科学的阶级阶层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从社会历史角度展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特点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厘清了阶级整体为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到的作用。但要细究阶级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就要从构成阶级整体的个体入手,抽象出阶级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为研究阶级特点和发展历程的行为选择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视角看待阶级中的人和阶级的选择,有利于认清阶级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赖特认为,个人的阶级地位是直接和间接阶级关系的结合,阶级结构是由整个直接和间接的阶级关系所构成。理解阶级结构中妇女地位的理论任务就是探索影响直接和间接阶级关系相对重要性的因果过程。赖特通过抽样调查得出妻子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决定了她们的阶级利益及阶级认同的结论。妻子的物质福利越少依赖于丈夫的职业,她的阶级利益就越少来自于他的阶级,她自己的直接阶级地位也就相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重返阶级”是作为对“阶级消亡”的回应和反击而出场的。“重返阶级”论主张,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确在历史中变化,但阶级和阶级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阶级继续存在并持续地影响着社会,阶级分析仍然是分析社会的有效工具。“重返阶级”的努力得益于将工作场所作为权力体系和阶级对抗场所的当代劳工研究,这种从“工场权力”的角度来划分阶级的研究正确地揭示了社会阶级不平等的现象。阶级话语的再出场是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回声,新时代阶级存在表现出工人阶级“新贫困”、中产阶级“再无产阶级化”和全球工业阶级形成等新特点和新趋势,应当重返阶级,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以新视角坚持和重塑阶级话语。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依然存在, 但同时出现了阶级结构多层次化的变化.尤其是在两大阶级之间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阶级矛盾、社会冲突及解决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对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了挑战,导致传统左右翼政党出现了中间化趋向;当代西方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推动了西方民主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含义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少数人对以生产资料为核心的财产的垄断、剥削、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建立之后,发生过三次大争论,在争论中出现了六个典型的阶级定义: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不平等系统的单位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阶级定义、阶级关系中阶级位置的含义、以权力垄断为根据的阶级定义。这些定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否认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一类是在承认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含义和阶级理论的修正和发展。讨论和研究阶级含义应贯彻三个原则:一是所下的阶级定义能够描述不同历史类型的社会形态中社会阶级的共同特征;二是能够把阶级与等级、阶层、身份、职业、官位等区别开来;三是揭示出阶级最本质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民族与阶级概念的界定,指出了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资本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归纳起来就是:作为阶级的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已经消灭,作为阶级的资本家阶级也已经不存在;同这些剥削阶级相对立而存在的作为阶级的雇农、贫农、中农阶级已经不存在,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也已经不存在。原来的社会各阶级被消灭之后,产生了新的两个阶级,即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农民阶级。这两个阶级的成员,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我国对抗性的矛盾、斗争表现在,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社会主义农民阶级同作为分子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特点,指明了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划分阶级的标准与消灭阶级的标准消灭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的标准是否一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阶级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本来是清楚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列宁更对“阶级”下过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又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布尔迪厄认为阶级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强化的 ,吉尔茨认为文化是传承的 ,根据这个逻辑 ,两个敌对的阶级和文化是不可能和解的。布鲁克斯提供了一个反例 ,曾经敌对的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如今已经合流为融合了二者特征的布波族 ,并因此构成了对布尔迪厄和吉尔茨命题的挑战。对布、波的分析表明 ,阶级与文化之间相互强化以及文化传承的基础是阶级的社会经济特征 ,不同社会基础的阶级之间是无法进行文化与阶级的相互强化和文化传承的 ,布波族之所以融合了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的阶级和文化特征 ,是因为它与后二者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基础 ,自然也就没有继承二者之间的敌对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仡央语族群的历史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仡央语支是侗台语族属下的一支新设立的语支,包括仡佬、木佬、拉基、布央、普标、拉哈等语言,使用仡央语言的“仡央语族群”分布在黔滇桂及越南北部地区,本文通过比较古籍文献资料,认为仡央语言与古代百越语关系密切,现代“仡央语族群”来源于古代百越.又通过与台(壮傣)、侗水、黎三支侗台语言比较,发现仡央语言与黎、临高、侗水等现代并无接触往来的语言具有许多独特的共同成分,从而确定“仡央语族群”是古代岭南一支百越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12.
林刚 《南都学坛》2003,23(2):56-60
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明清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引入了p-半单BCI-代数的导群和广义a-结合BCI-代数的导半群的概念,并给出了p-半单BCI-代数的一个导群列和广义a-结合BCI-代数的导半群列.  相似文献   

14.
论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层状土的特殊性,其可塑性测定的常规方法即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测定数据误差大.本文从取样方法、调制方法和入土深度控制、入土读数时间控制等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唐人试策文对《文选》文章的形制、结构、行文布置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继承。在体制上,唐人策问忠实套用《文选》策文的“起一承一转一合一收”格式(有所增损)。在行文模式上,唐人对策主要采用《文选》“对问”体,开启行文,推进论说。在行文布置上,唐人试策继承并大力发扬了《文选》论说文“事类联类铺排”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藏文~*-r、~*-l韵尾跟上古汉语-r、-n、-d和-t韵尾对应,上古汉语跟藏文-r、-l对应的-r、-n、-d和-t韵尾很可能是前上古汉语-nd、-rd、-ld等复辅音韵尾遗留下来的痕迹,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汉语方言和汉字的谐声偏旁为这种假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以20世纪80~90年代现存手工制作的苏南哺鸡屋脊装饰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年实地考察、走访,系统论证了苏南哺鸡脊翼装饰的历史渊源与设计意匠.认为:苏南民居现存哺鸡脊翼装饰是民间手工艺人的独特创造,设计上具有“苏作”典型的“形美、工巧、技精”的艺术特征,具有深厚的吉祥寓意承载,并对同时期苏中苏北地区民居正脊装饰产生了示范性影响,具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特征,值得现代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以关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以张果老故事为个案可以分析道教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唐代外丹道太师张果不仅留下了大量的丹道著作,而且形成了大量的法术故事;张果老在宋金时期加入八仙队伍,其文学故事也在内丹道的弘传下得到普及和定型;张果老故事则反映了道教不同时期的丹道思想,并最终形成了相关的民俗。  相似文献   

20.
从病鳖肝脏、颈、腿部皮肤溃烂处分离得到菌株M-3、M-6、J-8、J-10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这四株菌为鳖皮肤溃烂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J-8、J-10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ira),M-3、M-6为摩根氏菌(Morganella,mor-gan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